工蜂蛰人后就会死去,是进化的错误还是英明?

工蜂为了保护蜂巢不被侵犯,也是为了自卫,就会用蛰针对付来犯者。作为小小的蜜蜂,蜂巢里的香甜蜜粉如果没有工蜂的保护,肯定会被掠夺者消灭的,工蜂的蛰针是为了蜂群繁衍必须要的武器。可悲哀的是,工蜂蛰人后,或者蛰其他动物时,因为蛰针有倒钩就会被勾在皮肤上脱落,工蜂不久就会死去。

其实只要工蜂的蛰针上没有倒钩,蛰针就不会脱落,工蜂就不会死的。造物主为什么让蛰针有倒钩,让工蜂出针蛰就会死?勤劳的小蜜蜂不该受此惩罚啊!这是进化的错误还是另有深意呢?

工蜂可怕的不是蛰针,而是注入的蜂毒。

蜜蜂作为昆虫,敢应对一切来犯者,包括人及其他大型动物,就是因为工蜂有可怕的蛰针,而蛰针的可怕其实是蜂毒的作用。

工蜂和蜂王都有蛰针,在尾部可以伸缩。平时缩起来只露一点出来,要蛰时才会用力伸出来。蛰针是空心的,连着身体的毒囊,毒囊在蜜蜂腹内,是储存蜂毒的。毒囊周围是产生蜂毒的腺体,平时毒囊把毒囊腺产生的蜂毒储存起来。刚出来的幼蜂毒囊腺不发达,储存蜂毒量少,蛰人就不疼。随着长大,毒囊蜂毒越存越多,所以来蜂蛰人就很疼了。当蜜蜂出蛰针刺入皮肤时,蜂毒顺着空管也注射入皮肤里。注入的蜂毒越多中毒越深,就会越疼痛难受,所以工蜂蛰人会狠狠把蛰针刺入,迅速注射蜂毒。

可蛰针末端有倒钩,刺入了就收不回来,会扯脱留在皮肤上。此时的工蜂还能飞走,可蛰针脱落腹部受损,不久也会死去。

工蜂蛰有结实皮肤的动物时,蛰针都会脱落死去,只有昆虫间没有结实皮层时才不会扯脱,比如工蜂间的决斗,工蜂蛰蜂王时,就不会出蛰针就死了。所以围攻蜂王时蛰针刺伤蜂王我们发现不了,围王发生后看起来正常的蜂王可能丧失产子能力,那是蛰针刺入内部受伤了。

为什么要让蛰针有倒钩,让工蜂蛰了人就要死去?为了注入更多蜂毒,使敌人痛苦溃败。

明白了工蜂只有蛰大型动物才会蛰针脱落,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要让蛰针上有倒钩了。蜂毒无论多厉害,如果注入量少了就不可怕了。对于大型动物来说,一点点蜂毒可能还不如蚊子咬,根本不会怕。可蜜蜂毒囊储存再多蜂毒,也只能陆续注入,毕竟蛰针管太细,短时间注入不了多少。蜜蜂刺入蛰针肯定就会被马上赶走或打死,根本没有时间注射更多蜂毒。在这时有倒钩在,就可以注射更多蜂毒了。

我们知道蛰针与毒囊是相连的,蛰针留在皮肤上,毒囊也会带出来继续注射蜂毒。蜜蜂的毒囊很神奇的,哪怕离开蜜蜂身体,也会自动收缩,直到把蜂毒排光为止。被蛰后赶走杀死了工蜂,只要蛰针留在皮肤上毒囊会继续完成注射蜂毒工作,使敌人受到最大的痛苦,才会害怕溃败。

所以被蜂蛰了一定不能使劲拍死蜜蜂,这样只会使蜂毒很快注入体内,会更加疼痛难忍。要做的是赶紧用指甲从刺入皮肤处刮出蛰针 ,不能挤压毒囊,只有蜂毒注入量少了,疼痛就少了。

让蛰过的工蜂死去也是为了蜂群不被病原体感体,是进化的英明绝然。

蜂群是个大群体,每只工蜂虽然为蜂群尽心竭力的工作,可对于蜂群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几只工蜂死去根本算不了什么,没有谁会痛惜。整个蜂群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个体只能服从整体,可个体绝不能影响整体,这就是蜂群中工蜂的意义。

当工蜂为了保卫蜂群用蛰针刺入敌害皮肤时,没有给工蜂活着的机会,也是怕蛰针带回病原体。我们都知道,许多致病源都是通过体液来传播的,如果被蛰的身体上带有致病菌就会被蛰针带回蜂巢,可能会给蜂群带来灭顶之灾。大型动物的活动区域多,所携带的致病菌也可能会更多,可能是小小蜜蜂完全不能抵抗的,一旦感染致病那就是必死无疑了。

所以为了蜂群不被感染,为了蜂群能繁衍下去,个别工蜂就要作出牺牲,哪怕是为蜂群而战斗,哪怕感染的机会很少,也是要除去有可能蜂危险,让工蜂死去以绝后患。

看到这里,是否还会对蜜蜂蜇人痛恨呢?小小工蜂对蜂群的无私奉献,所付出的劳动,所做的牺牲是令人赞叹的吧!造物主安排了工蜂这样的命运,我们也不必感叹无情,为了后代繁荣昌盛,一切付出牺牲都愿意,这是很多动物的宿命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