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鲁迅至交厉绥之:一个不一样的鲁迅_百科TA说

原创|发布:2016-10-19 16:33:47    更新:2016-12-03 21:22:48

厉绥之后又接受了鲁迅的意见,一起学医。厉绥之1961年9月25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五十年前的学友——鲁迅先生》一文,与后来《杭州日报》等媒体上关于厉绥之与鲁迅的文章,是研究鲁迅早期生活和思想的珍贵史料。

近代著名医学家、浙江医科大学创始人厉绥之与鲁迅是至交。他们曾同舟进京赴考,并一同考取赴日公费留学生;一同赴日,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同班同寝室。厉绥之后又接受了鲁迅的意见,一起学医。鲁迅关于遗传学方面的医学毕业论文就是厉绥之帮他写成的。两人的名字还一起排在当时的“日本支那名人录”中。

厉绥之1961年9月25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五十年前的学友——鲁迅先生》一文,与后来《杭州日报》等媒体上关于厉绥之与鲁迅的文章,是研究鲁迅早期生活和思想的珍贵史料。从这些珍贵史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

1902年,厉绥之与鲁迅、钱均夫、许寿裳等一批浙江学子,同船进京参加清政府公费留学复试。据厉绥之回忆,浙江的这一批考生都在杭州的菜市桥上船,经一个多月的旅途劳顿,最后到达紫禁城。

船上的那些日子,大家谈得较多的是留洋留到哪里好——说可以自己选,但谁也没经验,都想不出志愿如何报。少年鲁迅很健谈,全不似老辣时候的沉默寡言。鲁迅当时对大家说:“还是到日本国去吧——洋鬼子们脾气都坏,要胡乱杀人。美国太遥远,日本近些,万一有危险,逃回来也方便。”结果后来填志愿,浙江的这一批留学生大都去了日本。

▲鲁迅(中)日本留学留影

到了日本后,开始时,鲁迅很合群,但到了后来,行为处事都特立独行———比如,大家为了生活的方便,都改穿西服,但他仍然穿又长又厚的棉布长衫,进出很惹人注目。要命的是,长衫洗起来麻烦,他就很少洗。有时厉绥之看不下去,就帮他洗洗。

1904年学毕日语后,厉绥之接受鲁迅的意见,一起学医,但最终鲁迅就读的是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而厉绥之就读的则是日本金泽医学专门学校(鲁迅小说《藤野先生》中的主人公就是金泽医学教师松田章一),后者毕业后又考入了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

▲日本仙台鲁迅纪念碑

而鲁迅自己对医学的热情却越来越淡——他本想写一本关于遗传学方面的书,作为毕业论文,但起了个头就没有了兴致,他想的是更重要的事。后来鲁迅的论文由厉绥之帮他写成。但就是这样,鲁迅最后还是半路上弃医从文了。这段时期,二人虽身在不同学府,但仍时常聚首,纵论天下,共抒救国宏图。

学成后,厉绥之与鲁迅后纷纷回国。鲁迅只要路过杭州,多去找厉绥之。有一次厉绥之夫人在吃饭时问鲁迅:“豫才先生为什么取名鲁迅?”已剃了板刷头的鲁迅说:“因为我的母亲姓鲁,她小时候叫我'阿迅’,所以就取了'鲁迅’的笔名。”这个说法和后来正史中的不大一致,或许只是鲁迅的一句玩笑话。

鲁迅虽弃医从文,但依旧未改初衷,他所致力地不仅是医治人的躯体,而是医治更为重要的人的思想与灵魂,终成一代文坛巨匠;而起初接受鲁迅建议一起学医的厉绥之,却一直始终如一地在医学的道路上前行,救人无数(其中包括钱学森),后亦成为一代医学大家。

当然,民间记忆只是正史的补充,但你无法否认,与史书相比,民间记忆因其不带功利目的而更自然、更本真、更有趣味,甚至更具良知。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张智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