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破纪录的狂喜之后,应该有的四个反思

截止到8月10日,上映半个月的《战狼2》票房超过40亿,在IMAX中途加持下,影片票房向45亿迈进,最终影片将造就票房神话,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都是其他电影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是国产电影的一次全面胜利(尽管同档期几乎没有进口大片),也是主旋律,以及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同时导演吴京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很多观众已经知道,电影远赴非洲拍摄,历经被毒蜘蛛咬、被歹徒抢劫、被狮群威胁,说这部电影是拿命换来的亦不为过,付出和回报成正比,令人欣慰。

但是,在全民欢腾、媒体和自媒体一片叫好声之后,历经了狂喜,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重新审视中国的电影市场,从而得到一些反思。

反思一:票房相差悬殊,是否应该分线发行?

一直到8月9日,上映14天的《战狼2》依旧占据62.1%的排片,贡献了超过84%的票房,在《战狼2》的风光背后,是其他影片的集体低迷。上映一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下滑严重,累积票房不到5亿,明星云集的《建军大业》尽管有多条院线加持,票房只有3.6亿,还不及《战狼2》的零头。上映近一周的《我是马布里》,票房不足千万;精雕细琢、充满诚意的《绣春刀2》,估计秘钥到期之后不太可能延期了,票房会止步于不到3亿。另外,《鲛珠传》的成绩也不理想,上映首日不到2000万的票房,离导演的预期有很大距离。

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理应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不同题材、不同影片,都能有令人欣慰的回报,而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战狼2》一部狂欢,底下是一片哀嚎。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就对了,好片大卖,烂片都该死。但除了《战狼2》,其他电影难道真的就到了该死的地步吗?纵观中国的影院,多达48条院线,依旧是乱成一锅粥,而影院迫于经营压力,商业氛围太浓,哪部卖座就排哪部,没热度的电影甚至一场都不排,直接就给扼杀了,这不仅让人想问,是否应该分线发行,给所有电影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反思二:摸透观众的口味,仍是导演们的薄弱点和必修课

演员越来越多、特效越来越大、后期制作时间越来越长,市场风向变化越来越快,一部电影从最初立项到最终搬上大银幕,有些作品要长达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其实从剧本创作到电影拍摄,都要比同名电视剧更早,但因为庞大的后期制作耗时耗力,直到电视剧尽数播完电影才姗姗来迟。看似紧追电视剧的热度占了便宜,实际上观众先入为主,很难再接受其他演员饰演的白浅和夜华,反倒抓住拉面、头饰等瑕疵无限放大,导致电影遭遇滑铁卢。

实际上在对《三生三世》导演赵小丁的采访得知,拉面和头饰两个槽点,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以及对观众的预估的,但显然没能估中观众的喜好。另外,《三生三世》决定立项的时候,还是仙侠题材大热的阶段,没想到等到电影上映,就已经开始降温,观众对电影题材的喜好,更像是微博热搜,来的快去的也快,摸透观众的口味、对电影市场的观察和预估,成了导演们的薄弱点和必修课,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另外,同为主旋律,《建军大业》被《战狼2》KO,也值得反思,观众不是不能接受主旋律,但似乎更喜欢冷锋这样人物有瑕疵,并非伟光正的角色,就像吴京在采访中说的那样,观众都是爱国的,也都能接受主旋律,他不过是稍稍换了一种方式,就点燃了观众心中的那团火。《战狼2》证明了主旋律的可行性,但同样要多揣摩观众的口味。

反思三:类型单一化,盲目跟风的恶果

不出意外的,在《战狼2》之后,不算吴京接着会启动的第三部,也会有一大波相同题材的电影会纷至沓来,这类题材政治正确,毫无风险,另外手撕鬼子我们最擅长,拍战争题材也都是拿手小菜,但这难免会造成大银幕上的类型单一化,其实回顾当年发达的香港电影,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僵尸片卖座就会有一大波僵尸涌来,武侠和喜剧卖的好,就会有一堆堆的同类题材推向观众,这样只会让观众“营养不良”,进而厌食,还是前面说到的,观众需要的是百花齐放,题材多样化,什么类型的片子都有,才有更多的选择性。但可以预期的是,除了跟风《战狼2》,奇幻、仙侠受到打击之后,电影投资方会变得谨慎,东方奇幻本来是国产电影可以和好莱坞抗衡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施展特效的绝佳舞台,一旦钱没了,又何谈作品?

《绣春刀2》不到3亿,投资方甚至难以收回成本,导演路阳还会不会有机会拍第三部?杨磊的《鲛珠传》是承袭电视剧《九州·天空城》的,和他聊过之后,发现他是有学习漫威,打造出一套属于中国大奇幻的生态圈的雄心壮志,如果一旦《鲛珠传》失败,可能他也不会再继续拍续集了。

电影有百年历史,但在中国,千禧年初的《英雄》开始,才可以谈电影工业,中国的导演们一直在学习、在进步、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每一部电影,特别是在特效上做尝试的作品,都在助推国产电影的发展,让国产电影一步步往前迈进。没有哪个导演想拍烂片,只不过往往得到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们需要观众给一点宽容,再给一点鼓励,这样才会有往前走的勇气。

反思四:银幕数的盲目增长,不如把影院做精做细

截止到今年5月份,中国的银幕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银幕数最多的国家。但这等于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吗?这可不一定,要知道好莱坞依旧有最强的电影工业,是中国电影无法匹敌的,好莱坞的电影可以卖到全世界,但国产电影往往只能卖给中国观众,《战狼2》在中国热卖,但美国遇冷就是最好的佐证。而我们的电影院,经过了几年的盲目扩张,已经有不少影院陷入被收购、乃至关门的窘境,48条院线的现状需要整合,需要有变化;偷漏瞒报票房的乱象需要整改、需要被制止;影院的硬件设施、放映条件需要有提升、有进步。目前在三四线城市,乃至一线城市,还有很多非标影厅,亮度不达标,3D效果差,音响效果糟糕。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家庭影院的普及,以及各种片源灵活的影吧遍地开花,出色的放映水准成了电影院能吸引观众的最大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院线和连锁影院的老板,是时候放慢新开影院的脚步,去完成现有影院的精耕细作了,把放映机换成更高亮度、更好色彩的激光,投资引进以杜比全景声为代表的沉浸音,更换有USB充电或4D座椅,提供更人性化、更贴心的影院服务,才能有效的留住观众。同时也能反哺电影,让4K、高帧率、全景声等先进的拍摄技术应用到电影制作中来,这样才能助推中国电影更好、更快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