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鱼价上涨背后逻辑,水产养殖利好好在哪?
水产养殖近况
鱼价上涨的逻辑分析
—— 一文读懂,是谁在背后操控行业价格 ——
鱼价上涨,行情一片大好
近期,多地淡水鱼价格持续上涨。据农业农村部调查监测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品价格整体偏低,直到第四季度后才逐步回升。自2021年初以来,水产品价格上涨明显。
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4月,淡水鱼综合平均价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比上涨12.80%,较2019年上涨14.30%。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水产品价格及变化(右图)显示,2021年第21周(5月21日―28日),草鱼的周平均价格为21.72元/公斤,鲫鱼的周平均价格为23.46元/公斤,鲤鱼的周平均价格为18.19元/公斤,花鲢活鱼的周平均价格为19.85元/公斤。
这些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54%、32.7%、46.8%和49.7%。
从2020年第51周开始鲫鱼价格就处于上涨状态,涨价的趋势已经累计持续了23周;2021年第11周开始,草鱼、鲤鱼、花鲢鱼等产品也纷纷涨价。
为什么淡水鱼的价格会突然飙升?
其实鱼价在每一年的四五月份投苗期都会出现小幅的季节性上涨,但此次涨价刨除掉季节因素以外,导致鱼价上涨的因素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
近几年淡水鱼等水产品的价格行情一直不太好。我国大部分的水产养殖户都是小规模农户,这一群体对于价格走势的判断通常没有长远的眼光,价格上涨就增量,价格下跌就出鱼。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间压塘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水产养殖户就此减少了对淡水鱼的养殖。
另外,环保也是影响养殖量和产量的一大因素。从环保的角度进行考虑,各地政策不断调整禁养的范围,导致水产品的养殖面积不得已减少,养殖量和产量自然也就下降。
截至到2020年底,全国水产养殖面积至少降低了3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其中,淡水养殖面积下降5.74%,淡水围栏养殖面积下降96.19%、产量下降91.85%,淡水网箱养殖面积下降90.06%、产量下降73.18%。
除产量的影响外,养殖成本也是水产品价格的一大“推手”。今年1月以来,渔用饲料的原料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就一直居高不下,5月中旬的成鱼饲料价格每吨同比上涨约500元,苗料和高端饲料的价格每吨同比上涨约1000元。
来自以上各方面的情形共同导致了淡水鱼的供应下降,而在市场供应量较少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多自然就助推了价格的上涨。
供不应求的局面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疫情防控的趋势:普通消费者在国际疫情的大环境下无法完全信任冻品和进口商品的安全性,出于健康的考虑更多偏向于选择鲜活产品和淡水产品。
总结:鱼价飙升背后的五大原因
季节因素——
老塘鱼在春节前后大多已经出完,
五六七月存塘鱼较少,
正处于供给青黄不接的时期,
所以鱼价上涨。
成本因素——
水产养殖投入成本80%的
饲料原料价不断上涨,
成本高价格就高。
行情因素及政策因素——
前几年整个水产养殖业都处于低价状态,
加上新冠疫情大量成品鱼积压,
很多养殖户由于亏损不再养殖;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整个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禁捕禁捞,
野生资源的补给就此减少;
各地出于环保目的不断扩大禁限养区范围,
导致水产品养殖面积减少,
淡水资源的产量也在下降;
在产量减少的情况下,
捕捞和养殖又都受到限制,
供给的数量下降。
但疫情原因需求量反而增大,
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所以价格飙升。
疾病因素——
各种疾病不断侵袭水产养殖行业,
养殖户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如草鱼烂身、烂头、肠炎、
水霉、漂浮水面等症状的越冬综合症,
使整个草鱼养殖行业损失惨重;
如黄颡鱼出现红嘴、花身、
游边、肠道发红、死亡激增的怪病等......
因为疾病的影响
水产养殖的产量和品质极其容易下降,
而鱼病治疗花费的大量人力和财力
也容易使一些养殖户放弃和转行,
这些情况
进一步加深了水产供给不足的现状。
好行情下做养殖,如何借势捞金
综合鱼价飙升的几个原因可以得出结论:水产养殖正处于利好的状态。对养殖户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在好行情的状态下借势增加收益呢?
季节、成本、行情以及政策四个方面的因素过于客观,组合成为现目前养殖的大环境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原本不利好的疾病因素成为了养殖户唯一可控的主观因素。
即使没有大环境基础,做好水产养殖的疾病防治和管控也是提升效益、减少损失的前提;在现目前的大环境基础上、疾病困扰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情况下,做好疾病防治和管控就成为摆脱折损劣势、从普遍情况脱颖而出的关键手段。
说白话一点:大家都在损失的时候,你做到了预防和控制损失,在市场供不应求时产出更多,自然就能多分一杯“羹”。
分析下来相信很多养殖户朋友已经理解了其中诀窍和厉害关系,但对于疾病防治和管控相关内容的掌握和了解确有缺失。
想要了解更多的养殖行情和疾病相关,请关注兴旺兽药和鱼易官方消息,我们后续将继续为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