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点评】(35)

跛翁(新韵)

王玉英(河北)

足有三十载,无分夏与冬。

拄着一木杖,站亮那窗灯。

王聪颖点评:

以五绝写人物,最考验笔力。此诗前二句从时间入手,"足有三十载",道光阴之长也;"无分夏与冬",言日日不断也,看似与人物无关,实为人物出场之铺垫。转句人物"拄着一根杖"出场,结句以"站亮那盏灯"亮相,只取"一根杖""那盏灯",便让人物跃然于纸上,而其中故事,留给读者无穷想象。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即此之谓也。

初 冬

卢贤德(青海)

黄叶归尘隐,青山瘦已多。

前朝宾雁路,昨夜雪经过。

王聪颖点评:

前二句写初冬之景,近撷黄叶,远取青山,如静物画。一个"瘦"字,见炼字之功,亦有渲染之效。三四句以时空之交错写光阴之交替,在前朝昨夜、雁去雪来之间,陡增诗句之张力,亦于静中生动,给人以联想的空间。

月夜写诗

王继权

昨夜清辉入小窗,诗情又被月查房。

幽幽玉兔无人管,跳进先生韵一行。

王聪颖点评: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之笔下,最不可分者,大约唯诗与月矣。此绝别是一格。起句虽寻常,承句"诗情又被月查房",却颇见妙想。诗情之有无,岂诗人之事哉?亦明月之事也。此七字真言人所未言。转结亦清盈灵动,纵无深意,亦不乏雅趣也。

见雨中绿柳有感(新韵)

齐家铭(辽宁)

青丝浴洗柳腰身,倒影斜垂细似针。

慢把纤凝搓做线,滴滴补衲水心春。

王聪颖点评:

此诗见想象力,颇得造境比拟之法,因而诗意生焉。只是在锻字上犹有斧凿痕迹。试改为"腰身犹向一湖伸,倒影斜垂细似针。慢把雨丝搓做线,滴滴补衲水心春"。盖诗先求平稳,而后始能生奇崛也,不知家铭小友以为然否。

壬寅立冬

王跃奇

雁声听已过,黄叶看将匀。

篱畔菊花艳,枝头梅豆新。

思游犹禁足,念远欲分身。

更待一场雪,销摧九域尘。

王聪颖点评:

最喜颈联之"思游犹禁足,念远欲分身"十字,写时疫中之心态,真可为千万人代言,无切肤之感者难出此言也。前四句写景语,铺陈亦稳。尾联给人以期冀与祝福,亦合世人之意愿也。全诗字稳句工,颇得律作之法。

读书(通韵)

王玉英(河北)

偶得一日闲,把卷小窗前。

透过蝇头字,欣然见洞天。

王聪颖点评:

"蝇头"乃小中之小者,"洞天"乃大中之大者,得闲把卷,即可由"蝇头"而见"洞天",岂能不"欣然"耶?此即读书之妙处。读书的意趣,何此万千?而穷其本质,无非如是而已。小绝二十字,见作者删繁就简的功力。

图片

赞老支书

钟光义

脚沾晨露重,清梦绕山溪。

午后半身汗,田间一腿泥。

兴农添智慧,领路有诗题。

老马雄心在,行程未止蹄。

王聪颖点评:

选材不错,惜中二联平平。尤以"兴农添智慧,领路有诗题"十字了无诗意,"有诗题"三字几为做作。莫若改为绝句:"脚沾晨露重,清梦绕山溪。老马雄心在,行程未止蹄",庶几不失为佳构也。

长白山天池

杨逸明

来读乾坤壮丽诗,地球张口吐天池。

人知渺小虔诚立,恰是襟怀博大时。

王聪颖点评:

写天池万千气象,未有如"地球张口吐天池"者,舍此而外,至若"乾坤壮丽""人知渺小""襟怀博大"诸语,皆相形而见绌,无非为此一句稍作注脚而已。

别妻去南方工作(新韵)

王志伟(山东)

卿问车行到几程,夜深过站不播名。

只知挥手桥头雨,犹在打湿窗外灯。

王聪颖点评:

眼前景已移,而心中景未移,因之而不见眼前景,只见心中景,由是知情之弥深矣。诗人于时空交错之中,见造境生情之功,深得绝法之三味。

中秋思父

姚义勇(湖北)

望月怯登楼,阴晴总是愁。

无言洒清泪,父已去三秋。

王聪颖点评:

用语平实,情感真挚。"望月怯登楼",一个"怯"字,状诗人之心情极确,又为全诗设下悬念。所"怯"者何?"阴晴总是愁",作者并未急于回答,而是铺展开去,继续营造"怯"的氛围。阴晴圆缺,于人或许是悲欢离合,于己则唯一个"愁"字而已。转句"无言洒清泪",将"怯"与"愁"的情绪推向高潮。结句五字点题,亦稳稳托住全诗。小绝层层剥笋,渐次递进,读来令人动容。

吟 月

杨鹏飞

眸中羞涩有些些,圆自谦谦缺不遮。

一诺千秋清与白,未因高就意偏邪。

王聪颖点评:

四句从四个侧面,写月之四种品格,亦如写人。首句"眸中羞涩有些些",写其朦胧之态,含羞之色,如写美人;次句"圆自谦谦缺不遮",写其坦荡之风,谦恭之姿,如写君子;转句"一诺千秋清与白",写其清白之身,高洁之志,如写洁士;结句"未因高就意偏邪",写其居高不傲,公而无私,如写贤人。吟月至此,则赞美之情,无以复加也。

中秋早市(通韵)

郭通海(北京)

黄瓜带露菜蔬鲜,早市摊前接踵肩。

老妪专挑红绿紫,金秋涨破小竹篮。

王聪颖点评:

前二句绘早市景象,一句状物,一句写人。状物用"带露""鲜",写人用"接踵肩",寥寥数字,颇具概括力,此泛写也。转结二句转为特写,"老妪专挑红绿紫",以三种颜色代指各种时蔬,别致,亦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为结句做好了铺垫。"金秋涨破小竹篮",乃特写中之特写,"涨破"二字,用夸张笔法,颇有抢镜之效也。唯"黄瓜"者,亦菜蔬之一种,于逻辑上似可斟酌。

图片

宿友人山庄有赠

刘庆霖

江海不营营一园,一园也似海天宽。

将山放在院门外,允日升于花圃前。

谷口时观云闯入,书窗每让月留连。

登楼笑指往来客,已把群峰看淡然。

王聪颖点评:

写一山庄而具江海气象,真大手笔。开篇即以气势夺人,读"一园也似海天宽"句,真恐后面托它不住。颔联"将山放在院门外,允日升于花圃前",真无理也。山自在院门外,日自升花圃前,关卿底事?诗人便要一"放"一"允",举重若轻之间,承首联于无形矣。颈联"谷口时观云闯入,书窗每让月留连",一则以远,一则以近,一则观云,一则观月,暗含对友人的嘉许。至结句"已把群峰看淡然",则于从容不迫之间,表达出作者旷达萧散的人生态度。

月之梦

段维

枝叶婆娑处,月儿移作窠。

一园都酿梦,流彩是天河。

王聪颖点评:

一二句想象奇绝,三四句造境绮丽,真梦中境界也。此天之梦乎?亦地之梦也。此月之梦乎?亦人之梦也。小绝唯美而浪漫,可见诗人"酿梦"之手段非比寻常。而"月儿移作窠"五字,较"月上柳梢头",尤为想落天外,真神来之笔。

父亲的后背

张金英

最忆儿时梦,犹存脊背间。

撒欢凭一跃,任性总重攀。

树荫花苗弱,云怜娥月闲。

如今风雨路,依旧恋苍山。

王聪颖点评:

读《父亲的后背》,最喜″撒欢凭一跃,任性总重攀"一联。不独对仗工稳,且动感十足,"撒欢"、"任性","凭"、"总","一跃"、"重攀",寥寥数笔,女儿之娇憨,父亲之深沉,历历如在目前。真可谓无一字不精准,无一字不生动,无一字不深情。有此十字,则父爱如山,足可证也。

左公柳

星汉

筹边已是鬓毛斑,故土新归岂等闲。

一自君栽杨柳后,我栽桃李遍天山。

王聪颖点评:

收复新疆,乃左宗棠之千秋功业也,诗人以"筹边已是鬓毛斑,故土新归岂等闲"一联概括之,已是笔力非凡,妙在转结二句,"一自君栽杨柳后,我栽桃李遍天山",咏史而见物,咏物而见人,咏人而见"我",有景仰之情,有继往之志,亦有传承之功。读之令人感佩。

即 景

宋善岭(江苏)

爷孙轻棹小南湖,红粉荷开千万株。

顺手折枝船尾插,蜻蜓欲立又踟蹰。

王聪颖点评:

撷取生活中最平凡的小镜头,用平常语,写平常事,见平常心,而不妨诗意存焉。转结二句婉转多姿,以"蜻蜓欲立又踟蹰"七字,最见情趣。而爷孙之情,亦尽在不言之中矣。起承转合之间,颇得绝句之妙意。

图片

海棠山上

范诗银

我听菩萨语,何又误春红。

尘面与青眼,相看两袖风。

王聪颖点评:

诗银先生访阜新,余有幸陪先生重登海棠山。先生走马观花,匆匆一过之间,信口得此四句。小绝充满禅意,又充满哲思。"我听菩萨语,何又误春红",先生此行,时值夏末,海棠已谢,春红早歇,而菩萨犹在。其造像散落于山中摩崖之间,历数百年而无一言,而先生却自可听也。花开花谢,关卿底事,此出尘之心也。"尘面与青眼,相看两袖风",尘面者谁?诗人也。青眼者谁?菩萨也。而相看两不厌,唯有两袖风,凡人有此襟抱,真在菩萨世界,非高洁之士,能得此佳句乎?海棠山乃吾之家乡辽西阜新佛教名山,余登之无数,亦得律绝数十首,终无一句近先生。读先生此绝,知个中差距矣。

过瑞应寺

范诗银

轻云流白塔,圆铎暑声凉。

一印痴心许,三生有梦长。

王聪颖点评:

瑞应寺乃吾家乡辽西阜新之名寺,素有"东藏"之称。诗银先生两年两过此寺,吾均随行左右。先生此绝,前二句一句写景,一句写声,看似平常,均有妙意焉。"轻云流白塔",不用"飘""过""绕""飞",而独用"流",知塔白云白,静塔因"流"生动意,云塔合而为一也。"圆铎暑声凉",声音可以凉乎?巧用通感也。三四句转而写人。"一印痴心许,三生有梦长",是僧人也,亦凡人也;是他人也,亦诗人自身也。品之可发幽思。

观海棠山摩崖造像有感

段维

如绳小径系云端,悬挂摩崖迹半残。

当日留痕谁料得,世风雨比凿还坚。

王聪颖点评:

段维兄壬寅夏末阜新之行,有登海棠山之举,余亦陪往。山间石壁存摩崖造像凡数百尊,兄于风雨中观之一二,爰得此绝。全诗从侧面起笔,侧面收笔,另辟蹊径,别是一格。"如绳小径系云端",开篇从小径入手,"系"字见路之陡而飘。"悬挂摩崖迹半残",乃行至半山之所见,"悬挂"见高崖之危,亦把静态之中佛像写成了动态,真神来之笔。"当日留痕谁料得,世风雨比凿还坚",转结句大开大阖,直追数百年前,又直接千万年后。结句七字于无理中得至理,于巧思中寓哲思。

雨中海棠山观摩崖造像次韵王聪颖先生

姚泉名

峰比糖甜雾吐含,活溪慈雨起湫潭。

半崖幽径石镌佛,一峡清风松扫龛。

悟法云生孤寺北,看山人在野桥南。

扶筇支伞市声远,只听流泉语再三。

王聪颖点评:

此乃步韵之作,而远胜于吾之原诗。首联"峰比糖甜雾吐含,活溪慈雨起湫潭",上句比喻手法甚奇。峰比之以糖甜,使雾为之吐含,真不知泉名兄如何想出。下句"慈"字最妙,看似隐于七字之中,实则奠定全诗基调。颔联"半崖幽径石镌佛,一峡清风松扫龛",写景状物,是律诗惯常作法,妙在道难道之景,状难状之物,历历如在目前,而以"镌""扫"二字为生动。颈联"悟法云生孤寺北,看山人在野桥南",写景物中之人,亦点晴之笔。高明处在把"悟法云"与"看山人"相贯通,孤寺野桥,亦足堪烘托境界。尾联"扶筇支伞市声远,只听流泉语再三",有余韵,"流泉语再三"五字堪回味。全诗起承转合,章法森严。余之原作,录以参读,高下自现也。诗曰: "雾截青峰雨半含,山间积水已成潭。横枝老树遮荒径,越岭清泉上佛龛。君自云端飞塞北,我从古刹望江南。临风不觉诗怀老,吟得清词岂二三"。

闵华山

枝叶总低头,虚心先有节。

时人不必夸,只是防风折。

王聪颖点评:

咏物别有一格。首句以"总低头"写竹之姿态,次句以"先有节"写竹之风骨,亦咏竹之惯用笔法耳。三句"时人不必夸",笔峰一转,颇出读者之意料。既然已写到竹之高风亮节,岂有"不必夸"之理乎?结句"只是防风折",令人顿然清醒,所谓低头虚心有节者,不独是生存之态度,更是立足之底线。做竹如此,做人亦然也。小绝二十字,足以发人之幽思矣。

母校铜钟

王玉英(河北)

母校已迁徙,铜钟弃树梢。

唯于残梦里,偶得几声敲。

王聪颖点评:

母校迁徙,所弃之物多矣,诗人何以独钟情于树梢之铜钟?答案是:"唯于残梦里,偶得几声敲"。盖平时既念念不忘于梦里者,一旦得见,岂甘弃之?取一物而存万物之想,无它,唯有情耳。所谓寄情于物,物皆有灵,托物遣兴,兴意无穷。于小视角,得大意境,此小诗之妙处。

图片

喇叭花攀上邻家窗台

闲人

纤藤袅袅上房檐,带露花开风也甜。

疑是生情遮不住,邻家收起做窗帘。

王聪颖点评:

首句写藤,以袅袅之纤姿攀到房檐之上,飘逸。次句写花,带露乃其色,风甜乃其香。其二句形神色味兼备,状喇叭花开如在目前,单以咏物论,亦堪为妙笔。转结二句"疑是生情遮不住,邻家收起做窗帘",合情合理合境,平淡之中,自成妙想。诗用窄韵,而无妨其清新晓畅自然生动,佳作。

谒明显陵感赋

英子

翠盖松林石径深,西阳一抹漫相侵。

双亲碑座何曾语,百载龙潭枉自吟。

尽孝安能兴土木,当朝应有爱民心。

微躯不过尘中粒,可笑长生问古今。

王聪颖点评:

怀古之作境界之高下,取决于诗人的站位。此律不囿于一己之慨,站在历史的角度,独抒机杼。首联"翠盖松林石径深,西阳一抹漫相侵",开笔即大气雄浑,尤以"西阳一抹"见苍凉之感,瞬间即把读者带入诗境之中。颔联"双亲碑座何曾语,百载龙潭枉自吟",撷取陵中颇具代表性的"双亲碑座"与"百载龙潭",分别以"何曾语""枉自吟"三字,写出一己之力在历史烟云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哪怕生前贵为君王,此处惜墨如金,以少少许胜多多许。颈联"尽孝安能兴土木,当朝应有爱民心",自问自答,"安能""应有"四字,写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强烈的人民情怀,也奠定了此诗高昂的格调。尾联"微躯不过尘中粒,可笑长生问古今",再次强调了诗人的生命观,一句"问古今",具有极强的概括力与穿透力。

钟祥莫愁村小憩(通韵)

段维

巧傍名媛出秀林,粉墙黛瓦古氤氲。

有人未许轻留宿,疑是曾经辜负春。

王聪颖点评:

世上村庄千万个,此地何以天下闻?首句以"巧傍名媛出秀林"作交待,言简也意切。次句"粉墙黛瓦古氤氲",用成语直接写小村景物,虽少新意,亦颇合诗境。前两句总体足堪铺垫,稳稳托住全诗。转句"有人未许轻留宿",如万丈高楼,拔地而起,既出人意表之外,又暗合诗题中"小憩"之意。结句以曲笔写小村景之美与人之美,"疑是曾经辜负春"七字,发人幽思,颇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

题2022中华诗词学术论坛

张金英

荆楚燕京一线牵,风弹半夏动诗弦。

心潮声是主旋律,堪比江潮已有年。

王聪颖点评:

此类题材作品颇多,见新意难,而此绝巧用虚实笔法转换而机杼独出。首句以"荆楚燕京一线牵"交待论坛地点,"一线牵"三字,实中见虚。次句"风弹半夏动诗弦"交待论坛时间,"动诗弦"三字,虚中见实。转句"心潮声是主旋律","心潮"语寓双关,既指诗刊,又指诗心,尤以"主旋律"见正气与大气,虚实互见。结句"堪比江潮已有年",其比喻平中见奇,用"已有年"概括多年来论坛之成就,笔力非凡,虚实相生。清人唐彪《读书作文法》云:"文章⾮实不⾜以阐发义理,⾮虚不⾜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诚哉斯言!

五十初度

秦凤

生平但付诗家语,天命之年逐未休。

且对清尊嗟浊酒,何论圆月或弯钩。

寻常烟火深情过,贫贱夫妻不事忧。

邀得长风吟水调,便教风致满歌头。

王聪颖点评:

生辰自题,多寄情言志,颇可见作者之真意。此律乃诗人五十初度之作,亦可从中见其志趣。首联"生平但付诗家语",写诗人爱诗之专,"但付",舍此无它也;"天命之年逐未休",写诗人爱诗之久,"逐未休",迄今而不能舍也。颔联“且对清尊嗟浊酒,何论圆月或弯钩”,一之以言酒,一之以言月,盖酒与月皆诗人最经典的意象寄托,李白之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之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千载以降,莫不如是也。颈联笔锋一转,"寻常烟火深情过,贫贱夫妻不事忧",写人间烟火之气,夫妻鲽鹣之情,看似离诗渐远,岂不知把寻常日子过成诗意人生,方是人间至味。尾联"邀得长风吟水调,便教风致满歌头",取"水调歌头"词牌于上下句之两端,于巧思之中,别有风致,亦见襟抱。

夏 日

宋善岭(江苏)

为贪水岸凉,倚柳桥头坐。

与我比悠闲,鸳鸯荷下卧。

王聪颖点评:

小绝写夏日自有特色。一曰用口头语。全诗二十字,平白如话,无一生僻者,娓娓如道家常,初读似非诗家语。二曰写眼前事。水岸桥头,柳下荷边,目之所见,手之所写,俱是寻常景物。三曰抒心中情。转句"与我比悠闲",打通物我,情景相生,见诗者散淡闲适超然物外之胸臆。四曰有古绝风。五绝用仄韵,原本古绝向近体诗过渡的产物,唐人多有佳构,而今人亦喜之,足见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此即一例也。

群英点评·第176辑

白 鹭

柔远人(福州)

逍遥倩影漏花间,振翅汀兰迷翠湾。

独向清风临水立,素衣尘世一生闲。

卢冷夫点评:

首二句言潇洒姿态,后二句则展现个性。写白鹭,亦写人也。

无 题

北郊

当时一笑醉嫣然,更约蓬门话菊前。

怎料长堤挥手去,此情便入梦溪谈。

卢冷夫点评:

因忆而生惆怅,借水以写离情,可谓俙然寄慨,情景俱到。

捉金蝉

刘建东(山东)

闲人踵踵百回寻,夏夜灯光晃树林。

恻隐心生留几个,年年天地有蝉音。

卢冷夫点评:

前面写景状情,不事饰句。后面“恻隐心”一出,有清刚独造之效果,让人不免感叹唏嘘;“年年天地有蝉音”岂止恻隐,更是分享善良善意,指向高蹈的美学取向和道德想象。

黄 菊

包德珍

眼前一种在堆金,似在风中不养心。

叶影摇翻丛底梦,花光照破水中林。

常邀人看抛香气,又恐尘顽上素襟。

如折几枝瓶养去,可将昨梦细追寻。

卢冷夫点评:

此律看似寻常,其实值得细品处很多。看似漫不经心的“不养心”却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心诀,如《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中二联的诗意表达,就有矛盾的挣扎和修行后的彻悟。尾联巧妙一折,答案已在瓶中——所谓诗心、佛心,不过如此吧。

圳渠栈道桐花落

张荔生(福建)

福道绕芳滨,繁英喜绝尘。

清风何忍扫,静待惜香人。

高天宏简评:

短短20字,短小精悍,意境清幽,情韵悠长。开篇描绘福道绕芳滨的美景,引出繁英绝尘的画面,为下文铺垫。“清风何忍扫,静待惜香人”最是精妙,层层递进,耐人寻味。“忍”字用得极为巧妙,赋予清风以人的情感,仿佛清风也不忍心扫去桐花,足见对桐花的怜惜之情。而“惜”字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道出了期待懂得珍惜花香之人的到来,传递出一种对美好被珍视的渴望。整首诗以“忍”和“惜”为情感线索,使诗意得以升华,展现出诗人细腻的心思和对美好事物的珍重。读来令人心生感慨,余味无穷。

夏夜独行山中

红尘烟雨

万籁无声夜笼纱,熄灯明月向天涯。

清风忘却来时路,问遍山中野草花。

高天宏简评:

善用拟人手法,增添了诗的灵动与情趣。清风“忘却来时路”,赋予清风以人的遗忘特征,使其具有了迷茫的情感色彩,生动地描绘出清风在山中徘徊的姿态。“问遍山中野草花”,这一问询,仿佛清风具有了好奇和探寻的心思,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通过拟人,山中的清风变得亲切可感,诗人笔下的夏夜之景也更具韵味和魅力,使得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独行山中时所体会到的清幽与美妙。

民工叹

雷胜龙

盼来封顶放歌喉,多少晨昏热汗流。

可叹高楼建成后,无缘再次上高楼。

高天宏简评:

此诗甚妙!以“民工叹”为题,直抒民工之慨。起句写民工终见工程封顶之喜,其情跃然。次句言其工作之艰辛,晨昏不懈,汗水频洒,令人感其劳顿。然转句忽生哀叹,转折有力,引人深思。而“无缘再次上高楼”,更增悲戚,建楼之人竟无缘再次登楼,其命运之无奈尽显。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道尽民工之酸辛与怅惘,诚为佳作也!

禅房品茶

金嗣水

向晚偏村步,隔栏观落霞。

种莲翻草色,近佛绽荷花。

古寺清泉水,禅房龙井茶。

谈经思世味,品茗悟生涯。

高天宏简评:

起笔闲逸,引人入胜,向晚行于偏村,隔栏以观落霞,继述莲荷之景,佛禅之意,相融相生,饶有韵味。“古寺清泉水,禅房龙井茶”,则清幽之境跃然纸上,令人心驰。结句由景入情,由外而内,借品茶谈经以悟人生,境界高远,发人深省。全诗行文流畅,意象清新,禅意悠然,诚佳作也。

见微知著

刘灿华

秤砣虽小能衡重,蝼蚁纤身可溃洪。

峻岭皆由基石垒,巨轮亦靠铆钉功。

丝毫善举宜珍积,点滴瑕疵莫看空。

世事无常皆有法,细微之处显神通。

高天宏简评:

以“见微知著”为题,意味深长,有条不紊。起首以秤砣、蝼蚁之例,言其虽小却堪大用,引人入胜。继以峻岭基石、巨轮铆钉为喻,彰显细微之力可成宏业,形象生动。而后言善举当积、瑕疵莫空,切中为人处世之要,发人深省。终以世事有法,细微显神通作结,点明主旨,升华诗意。全诗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由物及人,由理至道,令人深思。作者胸臆尽显,读之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浣溪沙·感昨宵雨密有寄

刘顺和(安徽)

昨日如蒸今日春。一宵雨洗一番新。倚轩贪看往来云。

酒满宜歌风雅颂,荷娇还谢碧罗裙。听蝉小醉过前村。

高天宏简评:

远近交替,情景交融。上阕侧重于描绘雨后景色之变化,雨洗清新,云卷云舒,引人入胜;下阕则着重展现人物的活动与心情,风雅颂歌,荷娇蝉鸣,醉意前村,令人心驰。全词恰似一幅泼墨画,意境空灵,韵味悠长,寄情于景,生动传神,尽显生活之趣与文人之雅。

图片

夏日黄昏小区散步有作

张金英

栀子花开一夏中,馨香飘溢各西东。

高低树立于幽径,远近蝉鸣向晚风。

漫步寻来诗感觉,随心撷取意朦胧。

是谁点亮灯思绪,夜下清词自不同。

(2024年第36期)

高天宏简评:

字词锤炼颇佳。“飘溢”一词,状栀子花香之散,灵动而传神;“诗感觉”“灯思绪”,拟人新奇而美妙。将“感觉”和“思绪”这种人的心理活动赋予“诗”和“灯”,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充满新奇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结构安排有序。起笔言栀子花开馨香飘溢,继以树之高低、蝉之远近,景之描绘渐次铺陈。后转至自身漫步寻诗、随心撷意,终以“点亮灯思绪”作结,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意境营造精妙。夏日黄昏之景,花香、树影、蝉鸣,皆栩栩如生,营造出清幽、闲适之氛围。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其创新性亦有可嘉之处。以寻常之夏日黄昏散步为题材,却能不落俗套,将寻常之景与内心情思相融,别出心裁,自成一格。

纵观全诗,意境优美,结构严谨,字词精准,创新有度,诗中颇见作者之巧思与才情,诚为佳作也。

踏莎行·人日海湾

范诗银

帆落高桅,灯签轻霭。鸟声嘹乱惊澎湃。殷殷新唱旧知音,遥情遥寄遥天外。

河汉星流,云窗月睐。故人自有遗魂在。遗魂萦郁后人心,心牵魂念同无奈。

(2024年第36期)

高天宏简评:

上片,“帆落高桅,灯签轻霭”,寥寥八字,绘出海湾宁静而又略带迷蒙之景。“鸟声嘹乱惊澎湃”,以鸟声之嘹乱衬海之澎湃,先声夺人,气势渐出。“殷殷新唱旧知音,遥情遥寄遥天外”,则情韵悠长,新唱而念旧知,其情遥寄于天外,令人遐想,情味深厚,而造境之妙,尽在其中。

下片,“河汉星流,云窗月睐”,星河云月,皆为美妙之象,更添诗意。“故人自有遗魂在”,忽转深沉,念及故人,其魂尚存。“遗魂萦郁后人心,心牵魂念同无奈”,遗魂萦绕后人之心,然心牵魂念,终是无奈,此中情感,复杂而真挚,令人感怀。

由此可见作者胸有丘壑,方能以简练之词,绘出海湾之景,抒出深沉之情。其工夫不仅在词之技法,更在门总读与积累、阅历与感悟。若无对自然之敏锐观察,对人情之深刻洞悉,难成此篇。且词中意象选取、情感表达皆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痕,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厚,修养之高远。

题八腊山猴王

苏剑

我自逍遥浊世间,摘星捞月戏青山。

夜来天地当衾枕,笑踏风云若等闲。

(2024年第36期)

高天宏简评:

起句言猴王之洒脱不羁,逍遥于尘世之中,气魄尽显。承句描绘其本领高强,嬉戏于青山之间,摘星捞月,画面生动,更增逍遥之态。转句想象奇特,以天地为衾枕,突显猴王之豪放与无畏,此一转,境界大开。合句收束有力,笑对风云,等闲视之,将猴王之从容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痕。起得豪迈,承得生动,转得新奇,合得大气,实乃佳作也。

甲辰春雨中登清风阁

张金英

庐州三月雨,何事写朦胧。

一塔青天直,孤云紫阙雄。

侍亲包至孝,执政拯清风。

谁与登高去,春来眼底中。

自注:颈联设个“小机关”,语意双重。

(2024年第36期)

高天宏简评:

“庐州三月雨,何事写朦胧”,设问句开篇,营造出迷离之境。春雨迷蒙,不知其因,引人遐思。“朦胧”二字,状雨之态,亦含心绪之迷茫,妙哉!

“一塔青天直,孤云紫阙雄”,以景绘雄阔之象。高塔直指青天,孤云映衬紫阙,其画面壮阔而高远,“直”与“雄”用之精准,凸显其刚健挺拔与雄伟威严,锤炼之精,令人叹服。

颈联“侍亲包至孝,执政拯清风”,此中“小机关”,意蕴双重。一则可解为对包公孝亲之赞与执政清廉之风的赞颂;二则亦含对古今仁人志士以孝悌为本、清明执政之期许。此联用词简洁,却蕴含深厚,足见作者笔力之深厚。

尾联“谁与登高去,春来眼底中”,以问句作结,余音袅袅,引人共鸣。有谁能一同登高远眺?而春景皆入眼底,其情其景,交融一体。

整首诗意境浑融,春雨之朦胧,塔云之雄奇,人物之高洁,春景之明艳,皆在笔端流淌。字词锤炼,精当巧妙,如明珠璀璨,熠熠生辉。读之,仿若置身于清风阁上,与作者一同领略这世间万象,感受其心中情思,实乃佳作也!

图片

李忠友

地下三年苦,出头终有时。

若鸣高远处,再脱一层皮。

王力点评:

由蝉意而生禅意,蝉得以高鸣须经蜕皮,人生亦然。大自然之安排,合禅理,接地气,指导人事。此绝有庄子寓言意思,有人连三年地下苦都未曾受得,何言蜕皮,未成功便怨天怨地,乃经历单薄而致见识浅也。

瀑 布

野士

柔水当梳此一家,敢叫山石也生花。

功夫赖有深痕见,理顺春秋几落差。

王力点评:

梳字合景合情,也字遒劲如弓,赖字乃良心账,顺字大有见地。有此四字之炼,作者不是凡夫。写瀑布的诗不少,此作独树一帜且非故意心思,难得。

雪后过山村(通韵)

时海琴

几缕炊烟动客心,朝霞铺满小山村。

白云织在农田里,一垄琼花一垄春。

王力点评:

一铺一织,作者便是深爱山村之人,没有纯挚的爱,便没有纯挚的诗。一垄连一垄,言题目之过字也,车速必不快。

水调歌头·甲辰夏逢生辰感作

苏剑

举杯追往事,对酒问流年。回望来路,可叹淩雨浸尘烟。时作鸿门之客,尽是惊心如幻,过眼几酸寒。云程如冰履,归梦也茫然。

逢初度,听松阁、小桥边。临灯独怅,千里明月两头牵。终是蜃楼虚设,未见清风峻节,浊世莫求全。自古功名误,笑罢枕林泉。

王力点评:

水调歌头贵主题凝炼韵脉流畅一气呵成,所以把控节奏尤其重要。此作这些方面安排得都不错。纵字给力,见感慨见执着又见淡泊,私忖作者乃百折不挠且轻功利之属也。

北固山西望江门

李北

耸立连天际,波连上下游。

何言此门小,吞吐大江流。

杨强点评:

诗虽短小,却颇具气象。三四句“门小”与“吞吐大江”形成对比,能够小中见大,吐属不凡。

雨夜即兴(新韵)

王玉英(河北)

疾雨快如马,酣眠不自知。

檐流滴梦破,溅了一屏诗。

杨强点评:

首句写大雨之势,比喻颇佳,气象具足。第三句“檐流滴梦破”,“檐流”是实景,“梦”为虚境,檐流能滴梦破,如此嫁接在一起,亦极有味。末句更像是新诗思维,传统诗词如此说法,似觉不稳。

菜农对我说

王继权

房前屋后菜为邻,晚种秋风早种春。

绝对天然环保绿,良心没长转基因。

杨强点评:

前两句很有清新的生活气息,味道极佳。后两句以现代语入诗,个人觉得与前两句的语感、审美稍有违和。

初迁新居作(新韵)

王玉英(河北)

蜗舍村头落,栖居聊胜无。

窗低能纳月,院窄够移竹。

童稚玩得转,江湖混不熟。

何消谁解意,散淡我知足。

杨强点评:

颔联处理物象之间的关系,有一种妙趣,且富于鲜活的生活气。窗虽小,却能容纳月色;院虽窄,自能移种绿竹。于狭小的空间内,反有一种从容自得的意趣。此联堪称俊句、佳句。其他句子则一般,大抵语句比较轻松率意,少有雕琢,但语句功底又不能纯熟,故一气读下,既不耐咀嚼,又不够精粹雅驯。

圳渠栈道桐花落

张荔生(福建)

福道绕芳滨,繁英喜绝尘。

清风何忍扫,静待惜香人。

英子点评:

作者见圳渠栈道桐花落,不由发出“清风何忍扫,静待惜香人”之感慨,巧用移情手法,赋予清风以怜香惜玉之情感,从而侧面表现桐花落的缕缕清香。落花香气犹在,可有识香人?诗中未说,其实写这首诗的作者本身就是识得桐花落的“惜香人”啊!由此可见,清风当是作者的知己,不忍扫去桐花落,为的是静待“绕芳滨”而来的张郎呢!“何忍”“静待”贴切含情,足可动人。唯觉前两句表达稍弱。

花圃中的矮冬青

雷胜龙

尔有冲天劲,谦恭莫忘形。

园中一把剪,专整出头青。

英子点评:

作者见到花圃中的矮冬青的冲天之劲,不由得以“朋友”的身份劝其“莫忘形”也,得小心才是。因为处于花圃的生长环境很是受限,如果过于张扬个性,那是会被园丁手中的一把大剪子毫不留情地“专整出头青”的。转结善于借事说理,道出某些规则对于个性的压制。全诗大好,如果是我,前两句会稍作改动,原因有二:一是“尔”无需交代,题目即是写矮冬青;二是“谦恭”与“莫忘形”意重,取一即可。试改为:“虽有冲天劲,劝君莫忘形。园中一把剪,专整出头青。”“一把剪”三仄尾,可不计。仅作交流!

李忠友

地下三年苦,出头终有时。

若鸣高远处,再脱一层皮。

英子点评:

咏物诗贵在“不沾不脱”,方得其妙,此绝即是很好的例证。作者善于抓住蝉的生长特性来写,道出蝉蛰伏于土中,方可钻出泥土,蜕皮羽化,蜕皮后便开始起飞。一般经5次蜕皮,需几年才能成熟,从而高鸣于树上。此绝紧扣蝉的这些特点生发开去,引申为人的成长过程,与蝉无二也。每个人的成功亦是如此:不经三年苦,难有出头日;如果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使名声更为响亮,就要“再脱一层皮”,即继续努力,方可达成。全诗立意大好,虽然结句“再脱一层皮”用语稍俗,但也无妨。

白 鹭

柔远人(福州)

逍遥倩影漏花间,振翅汀兰迷翠湾。

独向清风临水立,素衣尘世一生闲。

英子点评:

这首咏物诗以唯美的语言描绘出白鹭的逍遥倩影,其“振翅汀兰”的优美姿态迷倒了“翠湾”。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辅之以夸张手法的运用,把个动态的白鹭描绘得美轮美奂。转结则摹其静止姿态,“独向清风临水立,素衣尘世一生闲”把白鹭的孤傲、洁白与闲淡写到极致,美得让人不忍直视。大赞!全诗借物喻人,动静相宜,不失好绝。

民工叹

雷胜龙

盼来封顶放歌喉,多少晨昏热汗流。

可叹高楼建成后,无缘再次上高楼。

英子点评:

此绝以对比手法凸显民工之“叹”,手法娴熟。首句之“盼”道出民工盼望封顶的心理,“放歌喉”足见民工愉悦之心情,与转句之“叹”形成对比。次句用语稍显随意,却能表现建筑民工的辛劳。多少个日日夜夜与汗水,到头来高楼建成后,却“无缘再次上高楼”了,这便是建筑民工的生活——依然留在社会底层。“高楼”的有意重复,加深了对民工生活的怜悯之情。

夏日晨起往江边散步即景

汤杰军

晨光催我看江流,草木葳蕤小径幽。

欲待轻歌舒惬意,蝉声先挂树枝头。

英子点评:

写诗用语尤忌直白化表达,此绝在这方面足见艺术。首句没有直接写自身往江边散步,而是以拟人化手法道之,赋予晨光以催促之使命,生趣便出。次句摹写江边景致,扣题之“即景”也,是为静态描写。后两句转换视角,将自我欲歌之状与树上蝉声相较,此为第二处生趣也。散步惬意之时,便想轻歌一曲,哪知蝉声先行,早已“挂在”树枝头了。此“挂”用得精妙,巧化无形之“蝉声”为有形可触,使得蝉声有了质感,江边即刻生动起来了,从而完成了江边景致的描写,给人清晰的感觉。

羊卓雍湖印象

王双武(北京)

谁将五彩洗凡尘,捧出琼瑰梦里分。

瑞草镶边千片玉,奇花缀岸几多熏。

天连碧水涵高岭,鹰逐清风上白云。

恬静珠峰如少女,羊湖堪作美罗裙。

英子点评:

羊卓雍措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藏语意为“碧玉湖”,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和浪卡子县,307省道羊湖景区旁,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此律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羊卓雍湖的美丽景致,给人以美好的感觉。首联以设问开篇,一个“琼瑰”的比喻,给羊卓雍湖以总体印象。中二联分别从瑞草、奇花、天水及高岭、飞鹰、清风与白云等物象呈现出羊卓雍湖的美景,动静相宜,尤以颈联为佳,且句式灵动、柔韧有余,虽物象丰富但不觉繁杂也。尾联巧用两处比喻,使得此处景致更加令人向往。全诗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写之,句式活泼不失稳健,是为好律。

水调歌头·甲辰夏逢生辰感作

苏剑

举杯追往事,对酒问流年。回望来路,可叹淩雨浸尘烟。时作鸿门之客,尽是惊心如幻,过眼几酸寒。云程如冰履,归梦也茫然。

逢初度,听松阁,小桥边。临灯独怅,千里明月两头牵。纵有良辰美景,终是蜃楼虚设,浊世莫求全。自古功名误,笑罢枕林泉。

英子简评:

适逢生辰,总有诸多感慨。作者以“水调歌头”这一长调写之,足见其感慨之深。上片由“举杯追往事,对酒问流年”开拍,直接追溯流年里的故事。“回望”衔接来时之路,“可叹淩雨浸尘烟”也,巧用景语道出一路艰辛与不易。如何不易?“时作鸿门之客,尽是惊心如幻,过眼几酸寒”进一步说明来路之艰难,难在商场如战场,战场如鸿门宴之斗量,斗智斗勇,尽是惊心动魄也,回想中只剩下几多酸楚与寒心,不由再次感叹:云程如冰履,归梦也茫然。路还远着,然行之如履薄冰是也,让人茫然无措。上片两处化典有方,一是“时作鸿门之客”的史典,且将助词“之”相连接,不仅使格律相合,且增加语言的柔韧度。二是“云程如冰履”化用“如履薄冰”之成语。

过片将思绪拉回,设置两个思索背景,为“临灯独怅”之人继续感怀矣。作者何怅也?原是“千里明月两头牵”矣。一头系着对父母的牵挂,另一头系着自身的家庭,抑或遥远的思念罢。“纵有良辰美景,终是蜃楼虚设,浊世莫求全”可谓纵深一笔,将自身感受拓展至世间悲欢矣。虽然世间处处呈现“良辰美景”,终是如海市蜃楼般的虚幻也,无法留住其中的美好。因为浊世的种种羁绊,还是莫求全吧!遗憾,本是生活的主题歌。自古以来,谁不是在浊世中被功名所误?谁又能超脱于世呢?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潇洒地笑傲红尘而隐于林泉,枕着清流,逍遥自在。

全词情感真挚,语言丰沛,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是助推全词的线索,读来引人共鸣,是为好词。

芦 白

明知头已白,不悔劲风吹。

入眼何相识,多情为了谁!

英子点评:

“芦白疑粘鬓,枫丹欲照心。”芦白也好,枫红也罢,都是为了表达内心专一炽热的情怀。此绝以“芦白”为题,主旨鲜明。首句直接入题,次句以“不悔”进行转折。前两句其实是一个复句,表达这样的一个意思:明明知道头已经白了,但依然不会后悔劲风吹。此“相识”或可是作者与芦花的相识?结句直抒胸臆,以问芦白的口吻道出芦白的痴情——到底是为了谁而白了头?深情自现。

信步龙门诗社得句

曲水余晖燕影斜,波光山色绿无涯。

东风不识春将老,总向栏前拾落花。

英子点评:

龙门诗社位于风光秀丽的龙门水都景区,作者苏尔进乃龙门诗社社长。因热爱诗词,结社于此,并希望与同仁光大古典诗词。他勤于笔耕,虚心向学,此绝为其随笔,足见心境。前两句描写了龙门水都之景,“曲水余晖燕影斜”以列锦手法粗线勾勒,“波光山色绿无涯”将重心落在“绿”字,突出龙门水都景点特色。转结借景抒情:东风未识,春天又将老去了,谁能留住?唯有捡拾几片落花唏嘘一番、感叹成诗了吧!罢罢罢,这留不住的春光留不住的逝水年华!与其说是写春光易逝,不如说是作者对于自己诗社前景难以言说的喟叹罢。

图片

无 题

我非孤冷不随群,只是交情未必真。

自有柴门观日落,何须他处纳风尘。

英子点评:

“无题”并非毫无主题,而是因为难言无以定题或是主题多样矣。红尘中的人与事最是难以言说,故以“无题”写之,其中之味自可从诗中获得。行于红尘,见过太多的人和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能看破?此诗即是作者内心的独白:前两句道出自身并非孤冷,亦不是不合群也,“只是交情未必真”,故而不会随意掏心,足见作者为人之真。既然红尘中人多是假情假意,那何必随群呢?殊不知“我自有柴门观日落,何须他处纳风尘”也。一个固守本心、不随意合流的诗人形象自出。“我”宁愿在自己的空间里观日落,独享清静,何须在他人之处“纳风尘”呢?且不说此“风尘”掺有多少虚假的东西,只要不接触便可守住本真也。全诗流畅自若,是一首很有个性的小诗。

鹧鸪天·许是轻狂买错单

许是轻狂买错单,片帆孤月一年年。曾因落瓣伤怀袖,怎奈浮云负誓言。

安身易,守心难。人前踮脚也装欢。而今已寄修兰社,半笑红尘半笑天。

英子点评:

这是作者对自我人生之路的描述,是对世事红尘的深刻感悟。想当年的年少轻狂,买错了人生的这张船票,恰如孤帆一般在茫茫人海中孤独地前行。一年又一年,唯有孤月相伴,谁能懂得?词人的情感是细腻丰富的,“曾因落瓣伤怀袖,怎奈浮云负誓言”道出自我对人事变迁的伤怀,然无奈于世事变幻也,曾经的誓言在浮云追逐之中已经改变了颜色,以致于作者不禁发出“安身易,守心难”之叹。过片的三字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世人面前,很多时候不得不收起真实的面目而装欢矣。为了留住内心的一点纯真,而今已寄修兰社,创建了龙门诗社,将自我的情感寄予字里行间,并与嘉友一起,与诗相亲,“半笑红尘半笑天”也,经历世事之后的豁达通透之态尽显。

图片

淮北禁烧期感作(折腰体)

麦田金浪舞,偏恨火无情。

熏风飘荡处,犹有不平声。

英子点评:

此诗是一首关注民生(亦是民声)的现实主义作品,二十个字折射出今天农民生活中的最关键处。作者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集描写、抒情于一体,传达出老百姓心声的同时,含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首句摹麦田之景,比喻、拟人并用,呈现了麦田美好的丰收之景,喜悦之情寓于其间。次句一个“偏”字,急转直下,着以“恨”写意,喜悦刚上心头,恨意陡生,为何?原来夏秋时节的麦田怕的是无情的大火,一起火灾,将会使麦田毁于一旦。如何避免火灾的发生,“禁烧”当是举措之一。然而,个中难以言说的原因尽在“不平声”之中。“熏风飘荡处,犹有不平声”巧借熏风之“口”,传达出老百姓的真实心声。一个“飘荡”,将这种声音覆盖四野,你是否听到?他是否听到?无奈、无助的交织,实令人唏嘘也。全诗流畅自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亦如“不平之声”也。

观阳台瓜地得果感作

半亩方塘在,怡然四季春。

无须能脱俗,何处不沾尘。

英子点评:

此绝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闲暇之余,于楼顶辟一方塘,种下希望之果,自然也能享受到四季如春之景也,进而陶冶心境,于红尘生活中获得一份独我的快乐。前两句以叙事、描写铺垫蓄势之后,转结自然寓理:无须能脱俗,何处不沾尘。如果说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更多的是表现其归隐生活的田园之乐,那么苏剑的“种瓜”之理则是正视现实的坦然之乐。陶渊明以“种豆”喻出世,而苏剑则以“种瓜”道出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出世,都在红尘之中矣,表达的是“入世”之思想,这就更具有时代的意义了。20个字,因寓理而显厚重,耐人寻味矣。

图片

读微刊父亲节众作品感怀

何须空叹倍思亲,谁见三分情感真。

生子若无知孝道,传家安有识精神。

不厌儿女行千里,常伴椿萱又几春。

纵使深言追往事,徒添笑料枉为人。

英子点评:

一到父亲节,铺天盖地的“思父”之作刷爆了朋友圈,当然这其中有真情之作,但很多作品流于空洞,甚至假情假意,以写诗表己“孝顺”罢了,实则在父亲生前毫无孝顺之举,可说是诗坛笑料也。作者苏剑先生感于此种现象,写下了这首七律。虽然通篇议论,但基于题目为感怀之作,且议论层层递进,其间蕴含的情感色彩逐渐加强,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笔者对于作者的观点很是认同:首联直击父亲节之诗多是应景的空洞之作,毫无真情实感。颔联道出尽孝之理,如果晚辈不懂得孝道,怎么会有传家之精神呢?因为孝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颈联道出儿女长大成人后自然远走以步云程,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又有多少时间呢?意谓真正能孝顺父母的时间很有限,我们当在父母有生之年多陪陪父母,而不是待到父母离世之后方才“深言追往事”,那只能是“徒添笑料枉为人”也。如果你是一个孝顺的人,读到此诗应该会有感触——笔者是有感触的,又临近放假,是回家陪父母的时候了!而据我所知,苏剑先生也是一位孝子,故而看到虚情假意的诗作,不由得写下这首诗,我想当时作者的心里也许很有些愤愤不平罢!

观阳台鹦鹉感作

晨起欣欣未觉穷,夜来嘒嘒自交融。

家贫何碍心相伴,春冷依然爱不空。

谁道情深偏寿短,只因缘浅与君同。

而今多少分飞燕,回望旧巢在梦中。

英子点评:

此律由家中的鹦鹉之情引申到世间之情,表达了自我对情感的认知。全诗结构井然,语式灵动。前四句亦鸟亦人,从鹦鹉“晨起”“夜来”两个时间段表现出这对鹦鹉的恩爱,故而生发感叹:家贫何碍心相伴,春冷依然爱不空。是啊,即便是家贫,亦不会阻碍两颗相爱的心;纵然是寒冷,陋室因为有爱的温暖,亦不觉得冷也,因为有爱,爱的暖色调温暖了两颗心。鹦鹉夫妻如此,而人之情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颈联进一步深化,君不见世间之情,越是情深者,越是难以长寿,而情深之人往往又是缘浅之人矣。“而今多少分飞燕,回望旧巢在梦中”道出劳燕分飞的两人,过往的一切恍然如梦矣——这世间难以言说的情感故事,谁又能说得清呢?唯有个人慢慢咀嚼体会罢了!

图片

南宁·南铁记忆

沿堤轧轧铁桥东,隔岸人家烟霭中。

旧日欢声今忆起,谁知故地怕相逢。

英子点评:

当沿堤上的铁桥东传来“轧轧”的铁轨声,再看到笼罩在烟霭中的隔岸人家,作者知道,那里有旧日的欢声笑语。然结句一个“谁知”的陡转,道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复杂情怀。为何“怕”,大概其中包含了一个游子不与人道的难言之隐罢!全诗朴实自然,从听觉到视觉再到追忆式抒情,完成了瞬间的情感表达,十分微妙。

甲辰年回乡感作

久别矾山二十春,行车急趁汗沾尘。

同乘未有当年识,并坐旁无旧日邻。

俗世由来皆是象,江湖怎奈总疑神。

家贫不入公卿侧,室陋莫攀兄弟亲。

句里焉知憎与爱,途中方觉苦而辛。

开沽易得三分醉,卧病难寻几点真。

且看均瑶哀到卒,更言恒大祸其民。

何时笑伴清风去,我隐林泉自在身。

英子简评:

这是一首八联的七排,由回乡生发出对世间的诸多感慨,似乎多年的胸中块垒尽在这首七排之中一吐为快矣。首联交代离乡二十年,如今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第二联写同乘之人皆是陌生之人,俱是红尘过客矣,而“我”亦然。至此,作者开始导入对红尘俗世的思考:“俗世由来皆是象,江湖怎奈总疑神”道出万象于俗世之间,是真是假难以分辨,人在江湖,免不了疑神疑鬼,能交心者更是少之又少。“家贫不入公卿侧,室陋莫攀兄弟亲”道出对人生贫富的真切感受,如若家贫,是不能与公卿结交的,就连兄弟之间也不亲了,从而道出世态之冷漠。由世态之冷漠导出“句里焉知憎与爱,途中方觉苦而辛”一联,读之顿生伤怀。世俗之人,句里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或是口蜜腹剑?话里好听,未见实施者已是司空见惯了,其中包含的或憎或爱的情感,又如何能知晓?如此这般,见得多了!世事如此,行于途中,更觉艰辛矣。唉!这无法言说的世道,还是开怀醉上几分吧。然,“开沽易得三分醉,卧病难寻几点真”又道出几分无奈来——饮酒醉上三分容易,但是卧病起来,就难以见到真情了。放眼当今世界,“且看均瑶哀到卒,更言恒大祸其民”矣。从一个个体户逐渐发展壮大为拥有总资产达三十五亿元人民币的集团企业家、商业奇才王均瑶38岁去世;近年来恒大集团对人民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等等事例,无不是人生的悲哀、社会的悲痛矣。罢罢罢,这纷繁复杂的世道,令人难以接受而又不得不身在其中,不知何时才能笑伴清风而去,隐于林泉,换取一个自在身矣。

全诗以回乡为叙事线索,剖析了红尘俗世的种种羁绊与无奈,反映了内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虽多是议论之笔,但以排律抒写难以排遣的思绪,亦可为也。

图片

提前回温州车上随笔

列车已出合肥东,入眼千村山水中。

纵使他乡随处景,何如一处故乡风。

英子点评:

此绝以自然朴实的笔调描写了乘车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而表达对家乡风物的无比热爱之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眷恋。首句以叙事起笔,道出自身于合肥东站乘高铁回乡。次句将乘车所见一笔带过,大笔勾勒。一路上的田园山水,尽在眸中,倍感亲切。转结议论抒情,以“他乡随处景”“一处故乡风”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故乡的美好——叫人如何不爱她!情感表达水到渠成也。

信步相思小镇感作

忆往尤清寂,而今一瞬红。

操盘谁作主,想必是东风。

英子点评:

小绝选取了南宁的一处网红打卡地作为写作对象,反映出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前两句以今昔对比的方式突出今日相思小镇的红火,其“一瞬红”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操盘谁作主,想必是东风。使相思小镇红火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谁又是其中的操盘手?诗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而以东风代指。你说是时代的东风也好,是当今政策的英明也好,总之相思小镇就这么红起来了。你是否也想去打卡体验一下呢?唯觉“忆往”改为“往日”更为自然,因为“往日”已经包含了“忆”的成分,且与“而今”一词形成对比。

青竹(外一首)

雷胜龙(上饶)

庭前竹几株,日日向风趋。

非是君卑贱,只因腰未粗。

青 藤

青藤攀老树,一步一趋前。

嫁得夫君好,何愁不上天。

英子点评

咏物诗贵在新颖的立意。这两首咏物诗角度独特,想常人所未想,道常人所未道,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引人思索。

《青竹》一反“竹子”的君子之风,借物喻人,塑造了根基未稳、借风之力发展的平常人,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生活中大都是这类人群,他们在事业未成之前,或借时代之风、或借他人之力,努力向上,打造自我前程。作者认为“日日向风趋”的作派“非是君卑贱”,反映了诗人对在底层奋斗的人群以最关切的人文关怀。结句道出“日日向风趋”的原因:只因腰未粗。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他们“日日向风趋”实非所愿,是无奈之举。20个字,折射出丰富的内涵,不易也。

《青藤》亦采用借物喻人之手法,反映了当今社会靠嫁夫君而改头换面、一步登天的年轻女子,可谓是现代版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极具讽刺。作者以“青藤”喻攀富豪之年轻女子,以“老树”喻财力雄厚的老男人,“攀”用得形象贴切,说明这类女子欲攀老树的虚荣心理。“一步一趋前”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似可见这类女子为了达到目的、主动送上门的卑贱作派,令人鄙夷。因为她们知道“嫁得夫君好,何愁不上天”?这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幽默辛辣。

农闲日

范东学

鼓乐喧天响,农家歌舞忙。

草根君莫笑,能做大文章。

英子点评:

以平易通俗的语言反映当代农村生活是东学兄作品的主要特色,不矫情、不造作,一切是那么自然、贴切,平白的语言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从不怨天尤人。其诗有白诗特点,浅显易懂,想必农妇等村人是读得懂的。此绝起承以最平常的语言写农民在农闲日里的精神生活,转句为格律计,以倒装句表现“草根派”有着自身的精神追求,“能做大文章”反映了农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他们一样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精彩。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在生活中写生活诗的草根诗人。于整体而言,“能做大文章”反映了农村群众全新的精神面貌;于个人来说,“能做大文章”则彰显出一位草根诗人的诗词自信,尤为可赏。君莫笑草根,他们往往能创作出最接地气的艺术作品,赢得更多的观众和读者。全诗通过农闲日表现了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虽然起承用语既“熟”且“俗”,但由于转结含而不露的巧用技法使得全诗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山中看雪戏赠海娜

刘庆霖

道是云生淡似烟,出门不顾北风拦。

将身打扮如花样,走进山中让雪看。

英子点评:

心里有爱意,自然会流于笔端,刘庆霖老师这首诗就是从爱出发的,足见诗词夫妇的生活情趣。首句描绘淡若轻烟的雪景,次句叙事,“不顾”一词突出了王海娜老师对雪景的喜爱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转结为全诗精华,亦见妙趣。她“将身打扮如花样”走进山中看雪,竟然反被雪看。雪花固然很美,而此“花”更甚。此句既是逗趣,又是作者爱的表达。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有趣的场景,或许海娜老师在雪中问:“我与雪相比,谁更美呢?”当然,这只有刘庆霖老师心里最清楚了。

理发自嘲(新韵)

仪述忠

端坐任凭推剪裁,发型单调四围开。

高山顶上春光谢,茂盛青丝不再来。

英子点评:

这首自嘲之作从理发这一生活小事入笔,以调侃之语道出不变的人生哲理,让人忍俊不住的同时生发一声叹息。全诗以巧妙的转句引领,表现了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叹惋之情,引人共鸣。仅是“高山顶上春光谢”一句,使得诗境大开,实为难得佳句。

蛇山赏梅

傅占魁

独入寒林觅香影,冰凌欲压半山雄。

雪中天地无他色,惟有梅开一树红。

英子点评:

此诗采用“先抑后扬”之写法,含蓄地表现了傲雪寒梅的高洁情怀。首句叙事,道出自身寻找的目标;次句写寒林所见,突出冰凌的“盛气凌人”,猖狂至“欲压半山雄”,埋下伏笔。转句以天地间的萧瑟之景为对比前奏,亦是红梅的背景。结句方见亮色:惟有梅开一树红。一树梅花在苍茫暗淡的天地间展示自身傲人的红色,足见红梅不屈服于冰天雪地的傲然之气。如此,自然地表现了主题。

野 花

钟光义

乐居旷野闲云渡,淡淡清香迷蝶蜂。

三两莺声来扰梦,奈何无力写从容。

英子点评:

这首咏物诗在同题材作品中立意独特,先扬后抑,表现了野花在人生追求上无可奈何的情感。不起眼的野花原本“乐居旷野闲云渡”,安于平淡的生活,其清香淡淡,亦会引来蜂蝶环绕。然而,在诱惑面前,它们也会动心,只要有“三两莺声来扰梦”,它们便难以守住初心,再也难以从容镇定。作者善于借物喻人,表现了平常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以此立意,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入冬枯荷

张松琦

碧青荷叶入冬枯,曦笼波平倒插湖。

物是人非仍错叠,曾经潋滟化成无。

英子点评:

此绝善于布局,章法有致。首句描写池塘枯荷之景,次句生发联想,“倒插湖”形象生动。转结借景喻理,说明世事无常之理,抒发物是人非之慨,以“错叠”之状表现“物是人非”之无常尤为出彩,然直接道出“物是人非”之意却打了折扣;首句犯题,欠些凝练;结句之“曾经潋滟”稍显生硬,“曾经”一词可调。全诗立意可赞,表达稍逊。

枫 情

王继权

一片丹心寄万株,香山烈焰似洪炉。

情怀越老越精彩,落地犹如红毯铺。

英子点评:

起笔直击主题,“一片丹心”乃枫之情怀,且将这种情怀寄予香山的万株枫树,香山如同着了火一般,热烈非常。次句的双重比喻形象自然,把红枫比喻成烈焰,用洪炉比喻香山,而红枫就在香山这座洪炉之中,引人联想。“情怀越老越精彩”亦是全诗最精彩之句,突出“老当益壮”之主题,因为落了一地的红枫叶,恰如给大地铺上的一层红地毯。

戏说联合国划分年龄段新标准

蒋继辉(徐州)

谁把新规微信传,顿时心底涌漪涟。

昨天才饮古稀酒,一觉醒来回壮年。

注:联合国把18岁至65岁的定为青年人,把66岁至79岁的定为中年人。

英子点评:

年龄段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亦趋“年轻化”是正常的。此绝从微信群中见到的“联合国划分年龄段新标准”写起,以调侃的口气道出激动的心情,趣味横生,尤其转结“返老还童”的自我解嘲,大概是“逆生长”的另种诠释吧!全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之味。

驿路沉思

人杰地灵

人生美景在天涯,赏罢桃花赏菊花。

驿路千山连万水,走完终点是赢家。

英子点评:

这首小诗阐明了“人生赢家”的哲理。全诗语言平易流畅,结构合理:全诗以“人生美景在天涯”领起,说明只有欣赏了四季美景,跨过千山与万水,才是真正的赢家。然而,这个结论容易引起歧义。有的人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未必是赢家;而有的人虽然中途离去,却完成了最精彩的人生,同样是赢家。人生的精彩不完全在于欣赏,自我的精彩让人欣赏亦是另种赢家。所以,“赢家”的界定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而且不同的人生观对“赢家”的界定亦不一样。或许,此绝的“赢家”是诗人的自定义吧,未为不可。

长 城

王靖(吉林)

万里嵯峨势,蜿蜒向玉门。

烽烟燃故事,历史示儿孙。

短梦衔长梦,新痕覆旧痕。

岿然风雨内,冷暖任晨昏。

英子点评:

“长城”承载着中华深重的历史,此律以沉稳的笔调挖掘了长城的内涵,结构合理。首联从高度与长度两方面描绘了长城的气势,点明长城的地理位置。颔联回眸长城的历史,尤以上分句出彩,“燃”紧扣“烽烟”一词,形象地写出发生在长城的故事皆与战事有关。颈联单句、对句互文并用,回环复沓,虽然下分句用语稍熟,但能够表现长城战事不断的情形。尾联以景结情,表现了长城岿然不倒的气概,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从而升华了主题。全诗整体大好,唯觉中二联不仅犯了四平头,而且句子结构完全一致,显得刻板了。

初冬游白羊峪

王玉英(河北)

枯叶萧萧落,山间不复秋。

长桥担两岸,短艇泛中流。

拾级三分怯,凭高四野收。

白羊何处去?飞鸟自啁啾。

英子点评:

此律善于布景,巧设结构。首联以“枯叶萧萧落”暗示冬天来临,山间已不再是秋天的景致。颔联句式灵动,“担”下得别致新颖,拟人形象。颈联由景及人,以“三分怯”突出登高不易之状,然站在高处四野尽收之时,不禁一问:“白羊何处去?”紧扣“白羊峪”之名而不着痕迹,“飞鸟自啁啾”展现出冬林里的生机之景。落叶与鸟声在山间飞扬,形成冬季里独特的景观。全诗善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相结合,情随景出,自然天成,尤其中二联的数量词用得巧妙。如若句式稍许变化会更好,如一、二、四联均以名词开头,欠些灵动。

立冬(新韵)

王玉英(河北)

秋兴方阑又立冬,北风初试替西风。

田间秀麦经霜绿,篱下残菊带露红。

落叶敲窗生画意,飞英入袖引诗情。

枯藤底事酣眠早,怕到春回梦未惊。

英子点评:

此律较之五律在句式安排上和语言运用上更为灵动,情感酝酿更为醇厚。首联道出立冬来临,“初试”一词用得贴切自然,形象地说明了立冬的时令特点。中二联以秀麦、残菊、落叶、飞英等物象在立冬的变化进一步突出立冬特点。尾联以拟人手法间接写出冬天沉寂、萧瑟的特点,且富有趣味性,为全诗亮点。全诗整体布局合理,尤其开合处理得较好,唯觉中二联还可精进,后三字均是动宾词组,还可变化;从整体上看,全诗的物象纷繁,而物象的选择均是植物类,未免单调了。

登大夫山有感

包德珍

昨披秋雨未空还,心曲风声步怎闲。

唯恐尘烟翻俗事,已将淡墨绘青山。

人情极暖辛酸里,世梦深埋来去间。

料得登高舒望眼,蓦然回见路弯弯。

英子点评:

这首登临之作善于将人生感怀融入其间,这也是包诗的主要特色。首联不俗,“昨披秋雨未空还”交代登大夫山的时间、天气情况,“披”字道出当时登山的情景,“未空还”说明作者登山有所收获,她的“收获”与众不同:心曲风声步怎闲。在登山过程中,作者的心曲与山里的风声相谐,随着登山的脚步从未停止。登山之路,即是她的人生之路。且看诗人从登山中感悟的人生哲理吧:唯恐尘烟翻俗事,已将淡墨绘青山。人情极暖辛酸里,世梦深埋来去间。这两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既有对尘世的解读,又有自身的超脱。颔联寓意极深,作者常常担忧红尘中的俗事被翻起,其实是诗人对红尘俗事的一种坚决的抗拒,所以早将眼前的淡墨为色调,描绘出无尘的青山之境,陶冶自身情操,这也是诗人登临大夫山的目的。颈联进一步深化,在过往的辛酸岁月里,唯有人情最让人温暖与感动;在来来去去的人海中,藏着多少故事?且将它们深埋在心中珍藏罢。如今登高,得以“舒望眼”,蓦然回首,只见走过的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此结语意双关,借景抒情,余味悠长。

赏 菊

樊旭东

初冬晓日照寒身,坐看庭前菊色新。

高下疏斜皆弄影,红黄紫白似争春。

傲霜枝叶非无骨,含露花须更有神。

不作世间名利客,幽香浸我素心人。

英子点评:

作者赏菊,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省视。首联交代赏菊的时间、地点,以“菊色新”领起全诗。颔联从冬菊的不同姿态和颜色表现菊花的活力,不管是什么形状,皆是婀娜多姿,婆娑弄影;亦不管是什么颜色,均似与春争艳,充满生机。颈联由景入理,提升菊花的境界。傲霜的枝叶是有骨骼的,突出菊花的傲骨;含露的花须不惧寒冷,更显精神,突出菊花的坚强意志。至此,尾联借物抒怀,菊花“不作世间名利客”的幽香情怀已经感染了“我”,“我”也要做一个“素心人”,从而道出了自我的精神追求。

西江月·胡杨

范诗银

黄叶千年不再,伊还沙海从征。千年枯干向青冥,守望天边伊影。

亲吻千年热土,只为不了深情。千年又是绿枝横,又是一番风景。

英子点评: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以强大的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因而以胡杨象征坚守边疆的战士很是恰切。全词以拟人化的手法去写,上片写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守沙海,表现了胡杨顽强不屈的精神;下片写胡杨对土地的热爱,实际上是表现边疆战士对祖国的忠诚,“千年又是绿枝横,又是一番风景”进一步突出胡杨“永远不倒”的精神,而这,正是边疆子弟兵的写照。尤其是词人紧扣胡杨长寿的特点,“千年”一词出现四次,且位置保持一致,不仅突出了胡杨的坚强品格,即战士们的顽强意志,而且形成一种回环复沓的形式美与音韵美。全词以“守望”立意,寄情于物,先是暗写千年凝绿的守望,接着写千年不倒的守望,最后写千年倒而不朽的守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三千年的守望,终于修炼来了重绿新生。以“守望”充分表达出胡杨内心的大爱,从而塑造了边疆战士的形象,不仅鲜活生动,而且极具立体感。

江城子·秋雨夜忆江南

马建华

一帘冷雨倚空流。美人眸,若含愁。点滴声声,入盏弄心柔。瑟瑟西风摇菊影,夤夜里,几蛩啾。

远烟叠起似吴丘。傍芦洲,泊孤舟。江阔云低,寂寞渡寒鸥。振翅千山穿暮色,烟软处,上危楼。

英子点评:

秋雨之夜,最易引发词人的羁旅情怀。作者于陕西支教期间,生发“忆江南”之感自在情理之中。词人以乡思情怀为主线,巧借于物,以柔婉的笔触表达了难以抑制的怀乡之情。开拍以倚空而下的一帘冷雨营造怀乡情境,并形象地将“一帘冷雨”比作“含愁”的“美人眸”。点点滴滴的雨声落入词人浇愁的酒杯里,和着怀乡的思绪浸入柔弱的心房。窗外的瑟瑟西风摇曳着菊影,伴着黑夜里的几声蛩啾,更显词人的孤寂。由于思乡,所见之物皆如家乡之景。过片以“远烟叠起似吴丘”过渡,芦洲、孤舟于阔大的江面是孤独的,寒鸥亦是如此寂寞,其“振翅千山穿暮色”,似欲摆脱寂寞。此种情景,正是词人处境。结以“上危楼”戛然而止,留下一楼思绪,任君解读……全词善于借景抒怀,含蓄蕴藉,虽然物象稍显纷繁,却能恰如其分地融入自身情怀,感染人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