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生活】盆玩源头何处觅?则天女皇的家务事……

说起古人的家居陈设,案头清供,盆景恐怕必不可少。或旁逸斜出,或山石嶙峋,或虬曲盘踞……总之,兼具山水植物,雅趣天然。

盆景起源于中国,世所公认,无有争议。至于盆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大致不会晚于盛唐时代。据说,陕西乾陵武则天之子章怀太子李贤的墓道壁画上,就有侍女手捧盆景的造型。此外更有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清晰地描绘着当时盆景的模样。

这幅画描绘的是唐太宗时期外国使者前来朝贡的场景。从画中人的模样与衣着不难发现,与中原本土大不相同。行进在郊野之中的使者团,携带者各式各样的礼物。其中有一位,手里捧着的,正是盆景。

盆景在唐朝有多普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曾在自己的《盆池五首》中道出了盆景的设计与取材:诸如莲花等一些水生植物,也已经出现在盆景之中。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在宋代,文化领域也格外兴盛。宋代的山水画艺术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凡此种种也都在盆景中得以体现。诗词绘画的意境与盆景的设计充分融合,盆景也逐渐从自然山水阶段,进入到写意山水的世界。在宋代,“盆景”别名之多不胜枚举,除了“盆玩”,还有“盆山”、“盆池”、“盆花”、“盆梅”……顾名思义,大概也是因为可取材的范围太广的缘故吧。

盆景应该放在哪儿?恐怕有些人会说要看盆景的大小。其实,总是先确定了位置,才会考虑大小的设计。一般而言,古代盆景的摆放位置无外乎两处:一是几案条陈之上,一是亭台楼榭之间——毕竟融入自然,才能更充分地展示盆景的天然一段风流。

盆景中的珍品,当属天目松、古梅,亦或水冬青、桧柏等。

天目松高不过两尺,矮不低于1尺,树干犹如手臂,枝叶繁茂,蓬勃向阳。明代研究者就曾给公开为天目松“站队”:“最古雅者,如天目之松”……

古梅则是另外的意趣,“含花吐叶,历久不败”,皴皱的树皮辅之以斑驳的苔藓……形成另一种古雅的味道。

此外,福建的水竹,杭州的虎刺,也是介于雅俗之间适配更多场所和环境。

清代文人将构成盆景的植物重新归类,分为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其中“花草四雅”,指的是兰、菊、水仙与菖蒲;至于虎刺、古梅,则被归为“十八学士”。“四大家”则是金雀、黄杨、迎春与绒针柏。

取材之外,器皿也十分重要。盆景之盆,大多青绿古铜,或定窑白瓷,或哥窑等出产瓷器为首选。花盆的形状尤其不可狭长,圆形最佳。

至于说到摆放的数量,如果在室内,显然,一两盆足矣。

盆景固然是美,可也因为有了许多人为加工的因素,有时也会被文人用来类比被束缚的人性。清代龚自珍就曾在自己的《病梅馆记》中写到: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删掉繁密的枝干,摧折稚嫩的幼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遏制蓬勃的生机……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原因:“以求重价”。

其实对盆景的修饰必不可少,但对“病态美”的欣赏也有着愈演愈烈的感觉:古时“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现今,满大街“网红脸”催生的整容之热,或许与“楚王”之风,“病梅”之叹,异曲同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