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有种、有趣——读胥广福《褒贬于艺》有感 | 荣根妹
3月27日下午,淮安书法、绘画、文学、收藏界等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数十人,相聚于花漾城四楼知行空间,共同分享胥广福先生文艺时评集《褒贬于艺》。胥广福先生介绍了本书的创作情况,各界人士畅所欲言,高度肯定了胥广福先生对于淮安文化艺术的推广所作的贡献。
本市作家、省作协会员荣根妹谈了自己对于此书的印象,以下文字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内容有所调整。
以前我和胥老师接触不多,但是这套书(《淮安作家丛书》)中有我的一本,出书过程中和胥老师有了很多的交流。一年多接触下来,我发现胥老师特别“较真”,对于丛书的很多细节,比如字体、封面设计等,都很较真。这也好理解,因为胥老师是跨界的:书法、绘画、文学。
书法、绘画我是门外汉,今天我就来说说这本书的文字。
我认真拜读过胥老师这本书,文字方面非常干净,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就好像一个美女,多一分少一分,就都不美了。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文艺时评不是很了解,说句实在话,我一直觉得新闻、时评等,是速朽的。但是看了胥老师的这本书,我的观点有了一点改变。从胥老师的文艺时评中,能够看出一点时代的眉目。
胥老师的时评,文字特别干净,特别准确,逻辑性很强。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始终敬畏白纸黑字的书。一个人的文字摆出来,就好像画家或者书法家,创作出了一件作品,什么东西都在里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读一个作家的文字,对我来说,一个人如果文字不怎么样,我可能读一两页就不想再读了,胥老师的文字就让我很想读。
就这本书的内容,我总结出三个特点:
一是有料。就是有内容,我在这本书中能学到很多东西,说明作者看了很多的书。一个专业的读者,不是看一个故事、一个热闹就完了,而要能看出作家读了哪些书,读到什程度了。从胥老师的文章中,我能看出,胥老师肯定读过很多文艺评论,很多文学名家的书。他的书中有很多引用,这种引用不是“掉书袋”式的引用,而是把这些引用无痕地、有机契合地嵌在文章中。
二是有种。说到时评,我们首先想到鲁迅。鲁迅在他的时代,树敌很多。胥老师写艺术评论,也可以写得温和些,谁也不得罪。但是文艺时评不能没有锋芒。胥老师的文艺时评,有刀光剑影隐伏在文字中,我能够感受到。读胥老师的文字,就想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话。
三是有趣。一般的文艺时评容易落入议论文的窠臼中,会让人读起来枯燥乏味。胥老师的文章读起来饶有趣味,对于我这种书法、绘画的门外汉来说,读后也能有所感悟,“哦,原来是这样的”。
胥老师的文字真的非常好,甚至比很多专业作家的文字都要好。即使专业作家的文字要做到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做到这一点,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是写很多很多文章磨出来的。
除了文字的有趣、有料、有种,很多人也夸胥老师跨界很厉害,跨了书法、绘画、文学三界,表现出胥老师非常有才气的一面,但是在这背后,胥老师下了多少工夫,我们是看不到的。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也听说胥老师特别勤奋,特别努力,这一点也是我非常佩服的。
胥广福先生为读者签名
市作协副主席、作家苏宁
清江浦区作协主席朱月娥
《褒贬于艺》
作者:胥广福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推荐语:本书系胥广福先生近年撰写的艺术时评结集。作者透视人间百态,特别是艺坛现象,通过敏锐观察、深刻思考和精心创作,从看似孤立的事件中寻绎与艺术之间存在的关联,以此表达对艺术创作、艺术功用和艺术审美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作者还从艺术史籍的“故纸堆”挖掘、征引和生发材料,用“旧瓶装新酒”形式,借古喻今,重估传统价值,融入发展潮流。许多文章刊发后产生较大影响,思想性、学术性兼具,时代感、使命感强烈。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