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精髓全在这里!(初学必读)
21:01
艾灸精髓全在这里!(初学必读)
一、针与灸有什么区别?
灸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
二、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三、艾草有哪些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四、为什么艾灸能增补人体阳气呢?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脉脉艾灸建议您不懈的灸关元,可以大补元阳。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五、病从何来,从何去?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六、艾灸有没有季节的?
没有。任何季节都可以灸。有人说夏天不能灸,夏天是往外发的,灸是往里的,说是会冲,类似这样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小小艾熏提醒您四时皆可扶阳。虽然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病容易复发,此时人体阳气生发,灸时效果比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时效果比较好,等等,都是相对而言。
如果有什么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特定的节气再灸。
七、艾真能续命吗?
能,艾灸能补充元阳,补充人体生命能量,最大减少疾病,尽享其自然寿命。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鹊心书》中记载:“须识扶阳,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
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八、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热性之人可灸!
九、什么是灸感?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所的一种气的变化。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奇妙无比。不是亲身感受,很难体会其中奥妙。
第一种是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
第二种是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
第三种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
第四种是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
十、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暂时有疾病加重的反应?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赶出,那么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病邪旺盛的时候,你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并无良效,遂唾之烟之,到处说“艾灸骗人”!
其实,艾灸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
艾灸是躺是坐有讲究,劝君不可太随意。
艾灸时,你是喜欢躺着,还是坐着?
当然,悉听尊便!
不过,最好的方式是按需选择!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统一。"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
如何选择施灸体位: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
灸胸腹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腰背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重灸治大病!但不适合每个人。
什么叫重灸?
即加大灸量!
我见过厉害的艾灸老师,一个穴位给病人艾灸长达一两个小时,一次选少数几个要穴!可谓灸到病除,见效甚快!
很多人长期艾灸却不见效,建议试试此法!
不过,此法却非人人皆宜,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宜慢火温补。
除了上面说的,还应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艾灸有顺序,乱来会吃亏!
人体阳气自有其升降规则,正常情况,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而艾灸是补阳气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断为我们体内注入阳气,为了不打乱体内阳气运转的规律,造成人体气机紊乱,因此才有了艾灸顺序一说!
有的人艾灸从不讲顺序,虽然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养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
穴位艾灸顺序是这样的: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一定要烫吗?错了
灸法作为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不注重灸感,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
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对重症患者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疾病和养生保健都采用温和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只要取穴精准、坚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艾灸分补泻——谁该补,谁该泻,一定要明了
1、明火泻,暗火补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 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 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炷灸泻法——施灸,点燃艾 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 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 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 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关于艾灸补和泻,先说这么多,只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艾灸师来做。
艾灸要防火,一着不慎便遭殃!
一、针与灸有什么区别?
灸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
二、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三、艾草有哪些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四、为什么艾灸能增补人体阳气呢?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脉脉艾灸建议您不懈的灸关元,可以大补元阳。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五、病从何来,从何去?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六、艾灸有没有季节的?
没有。任何季节都可以灸。有人说夏天不能灸,夏天是往外发的,灸是往里的,说是会冲,类似这样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小小艾熏提醒您四时皆可扶阳。虽然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病容易复发,此时人体阳气生发,灸时效果比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时效果比较好,等等,都是相对而言。
如果有什么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特定的节气再灸。
七、艾真能续命吗?
能,艾灸能补充元阳,补充人体生命能量,最大减少疾病,尽享其自然寿命。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鹊心书》中记载:“须识扶阳,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
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八、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热性之人可灸!
九、什么是灸感?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所的一种气的变化。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奇妙无比。不是亲身感受,很难体会其中奥妙。
第一种是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
第二种是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
第三种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
第四种是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
十、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暂时有疾病加重的反应?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赶出,那么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病邪旺盛的时候,你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并无良效,遂唾之烟之,到处说“艾灸骗人”!
其实,艾灸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
艾灸是躺是坐有讲究,劝君不可太随意。
艾灸时,你是喜欢躺着,还是坐着?
当然,悉听尊便!
不过,最好的方式是按需选择!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统一。"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
如何选择施灸体位: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
灸胸腹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腰背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重灸治大病!但不适合每个人。
什么叫重灸?
即加大灸量!
我见过厉害的艾灸老师,一个穴位给病人艾灸长达一两个小时,一次选少数几个要穴!可谓灸到病除,见效甚快!
很多人长期艾灸却不见效,建议试试此法!
不过,此法却非人人皆宜,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宜慢火温补。
除了上面说的,还应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艾灸有顺序,乱来会吃亏!
人体阳气自有其升降规则,正常情况,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而艾灸是补阳气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断为我们体内注入阳气,为了不打乱体内阳气运转的规律,造成人体气机紊乱,因此才有了艾灸顺序一说!
有的人艾灸从不讲顺序,虽然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养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
穴位艾灸顺序是这样的: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一定要烫吗?错了
灸法作为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不注重灸感,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
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对重症患者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疾病和养生保健都采用温和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只要取穴精准、坚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艾灸分补泻——谁该补,谁该泻,一定要明了
1、明火泻,暗火补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 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 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炷灸泻法——施灸,点燃艾 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 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 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 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关于艾灸补和泻,先说这么多,只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艾灸师来做。
艾灸要防火,一着不慎便遭殃!
提醒大家,这不是个例,非常多非常多热衷艾灸的朋友都是简单用水浇灭艾条,至今,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不科学的艾条灭火方法,隐患无穷!请注意,艾条、艾绒属于易燃物,即使看不到丝毫烟气,艾条里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烧,所以建议购买专用的灭火帽,科学熄灭灸条。(初学必读)
一、针与灸有什么区别?
灸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
二、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三、艾草有哪些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四、为什么艾灸能增补人体阳气呢?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脉脉艾灸建议您不懈的灸关元,可以大补元阳。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五、病从何来,从何去?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六、艾灸有没有季节的?
没有。任何季节都可以灸。有人说夏天不能灸,夏天是往外发的,灸是往里的,说是会冲,类似这样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小小艾熏提醒您四时皆可扶阳。虽然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病容易复发,此时人体阳气生发,灸时效果比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时效果比较好,等等,都是相对而言。
如果有什么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特定的节气再灸。
七、艾真能续命吗?
能,艾灸能补充元阳,补充人体生命能量,最大减少疾病,尽享其自然寿命。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鹊心书》中记载:“须识扶阳,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
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八、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热性之人可灸!
九、什么是灸感?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所的一种气的变化。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奇妙无比。不是亲身感受,很难体会其中奥妙。
第一种是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
第二种是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
第三种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
第四种是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
十、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暂时有疾病加重的反应?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赶出,那么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病邪旺盛的时候,你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并无良效,遂唾之烟之,到处说“艾灸骗人”!
其实,艾灸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
艾灸是躺是坐有讲究,劝君不可太随意。
艾灸时,你是喜欢躺着,还是坐着?
当然,悉听尊便!
不过,最好的方式是按需选择!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统一。"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
如何选择施灸体位: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
灸胸腹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腰背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重灸治大病!但不适合每个人。
什么叫重灸?
即加大灸量!
我见过厉害的艾灸老师,一个穴位给病人艾灸长达一两个小时,一次选少数几个要穴!可谓灸到病除,见效甚快!
很多人长期艾灸却不见效,建议试试此法!
不过,此法却非人人皆宜,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宜慢火温补。
除了上面说的,还应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艾灸有顺序,乱来会吃亏!
人体阳气自有其升降规则,正常情况,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而艾灸是补阳气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断为我们体内注入阳气,为了不打乱体内阳气运转的规律,造成人体气机紊乱,因此才有了艾灸顺序一说!
有的人艾灸从不讲顺序,虽然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养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
穴位艾灸顺序是这样的: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一定要烫吗?错了
灸法作为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不注重灸感,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
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对重症患者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疾病和养生保健都采用温和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只要取穴精准、坚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艾灸分补泻——谁该补,谁该泻,一定要明了
1、明火泻,暗火补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 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 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炷灸泻法——施灸,点燃艾 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 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 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 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关于艾灸补和泻,先说这么多,只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艾灸师来做。
艾灸要防火,一着不慎便遭殃!
提醒大家,这不是个例,非常多非常多热衷艾灸的朋友都是简单用水浇灭艾条,至今,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不科学的艾条灭火方法,隐患无穷!请注意,艾条、艾绒属于易燃物,即使看不到丝毫烟气,艾条里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烧,所以建议购买专用的灭火帽,科学熄灭灸条。
一、针与灸有什么区别?
灸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
二、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三、艾草有哪些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四、为什么艾灸能增补人体阳气呢?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脉脉艾灸建议您不懈的灸关元,可以大补元阳。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五、病从何来,从何去?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六、艾灸有没有季节的?
没有。任何季节都可以灸。有人说夏天不能灸,夏天是往外发的,灸是往里的,说是会冲,类似这样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小小艾熏提醒您四时皆可扶阳。虽然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病容易复发,此时人体阳气生发,灸时效果比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时效果比较好,等等,都是相对而言。
如果有什么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特定的节气再灸。
七、艾真能续命吗?
能,艾灸能补充元阳,补充人体生命能量,最大减少疾病,尽享其自然寿命。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鹊心书》中记载:“须识扶阳,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
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八、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热性之人可灸!
九、什么是灸感?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所的一种气的变化。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奇妙无比。不是亲身感受,很难体会其中奥妙。
第一种是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
第二种是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
第三种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
第四种是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
十、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暂时有疾病加重的反应?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赶出,那么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病邪旺盛的时候,你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并无良效,遂唾之烟之,到处说“艾灸骗人”!
其实,艾灸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
艾灸是躺是坐有讲究,劝君不可太随意。
艾灸时,你是喜欢躺着,还是坐着?
当然,悉听尊便!
不过,最好的方式是按需选择!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统一。"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
如何选择施灸体位: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
灸胸腹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腰背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重灸治大病!但不适合每个人。
什么叫重灸?
即加大灸量!
我见过厉害的艾灸老师,一个穴位给病人艾灸长达一两个小时,一次选少数几个要穴!可谓灸到病除,见效甚快!
很多人长期艾灸却不见效,建议试试此法!
不过,此法却非人人皆宜,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宜慢火温补。
除了上面说的,还应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艾灸有顺序,乱来会吃亏!
人体阳气自有其升降规则,正常情况,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而艾灸是补阳气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断为我们体内注入阳气,为了不打乱体内阳气运转的规律,造成人体气机紊乱,因此才有了艾灸顺序一说!
有的人艾灸从不讲顺序,虽然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养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
穴位艾灸顺序是这样的: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一定要烫吗?错了
灸法作为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不注重灸感,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
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对重症患者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疾病和养生保健都采用温和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只要取穴精准、坚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艾灸分补泻——谁该补,谁该泻,一定要明了
1、明火泻,暗火补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 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 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炷灸泻法——施灸,点燃艾 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 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 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 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关于艾灸补和泻,先说这么多,只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艾灸师来做。
艾灸要防火,一着不慎便遭殃!
提醒大家,这不是个例,非常多非常多热衷艾灸的朋友都是简单用水浇灭艾条,至今,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不科学的艾条灭火方法,隐患无穷!请注意,艾条、艾绒属于易燃物,即使看不到丝毫烟气,艾条里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烧,所以建议购买专用的灭火帽,科学熄灭灸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