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肺炎、心内膜炎、丹毒等,因作用明确、价格低廉临床上应用广泛。使用注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更换批号时应重新做皮试;当注射用青霉素类药物2次用药间隔超过72小时,再次使用时需重新皮试;使用青霉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应对两种成分均不过敏。头孢菌素类药物因抗菌谱广,杀菌效果明显,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临床上经常碰到青霉素过敏患者,青霉素过敏者头孢菌素类药物还能用吗?怎么用?这一直是困扰患者、医生和护士的棘手问题,接下来站在药师的角度剖析下这个问题。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化学结构具有相似之处,均有β-内酰胺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原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外源性来源于合成过程中的蛋白多肽杂质,内源性来源于生产、使用过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青霉素类药物出现过敏反应常见抗原决定簇为β-内酰胺环开环后与蛋白结合形成的含青霉噻唑基化合物,由于抗原决定簇相似,故青霉素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概率较高。头孢菌素类药物β-内酰胺环比青霉素β-内酰胺环结构更稳定,发生水解开环较少,过敏发生率比青霉素类药物更少。头孢菌素类致敏的主要原因是β-内酰胺环开环生成以R1侧链为主的抗原决定簇,从而产生过敏反应。不同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R1侧链,如下图所示,头孢呋辛与头孢替安R1侧链不同,故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概率较低。
因此,虽然青霉素过敏患者对头孢菌素药物过敏的风险增加,但并不是绝对不能使用,应该还需要了解该患者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说明书一般特别提到:“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既往史患者慎用、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不宜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通俗的说就是,如果患者既往发生的过敏反应是不严重的过敏反应(非lgE介导),可以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如果既往发生的是lgE介导的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或严重过敏反应者禁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仅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或过敏体质以及临床不确定者,病情需要必须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最好选用拟用药品原液稀释后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参照青霉素皮试青霉素皮试过程),皮试阳性者禁用,皮试阴性者谨慎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医患沟通,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风险;
2. 加强皮试、用药期间观察,注射药物后观察20分钟,无不适方可离去;
3.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和急救措施准备。
对于没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者,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执行,除说明书要求外,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不列为常规。
■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