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诗词 | 夏日味渐烈,诗词意更浓
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关于夏至,可是独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更是留下一些具有特点的诗词。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古代测量时间有白天的日晷和夜晚的沙漏。
夏至日当天白昼达到最长,故有“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这个节日和冬至节一样重要,诗人正借节日抒发孤独情感,渴望上达圣听,被朝廷召回。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日,阳气在这一天强盛到极点。
盛极必衰,阴阳转换,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所以说“夏至一阴生”。
《思归》
唐·白居易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过了夏至,白昼一天天变短,夜晚一天天变长。
诗人也由此联想到长夜独坐的寂寞。
《夏至日雨》
宋·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夏至后天气炎热起来,二十天左右“入伏”。
在越来越热的空气下,烈热让人烦恼、让人忧愁。
《夏至》
现代·左河水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夏至前后蝉声聒噪,也是农活最多的时候。
酷热的午后,伴着知了的声音,劳动人民还是在艰辛的劳作。
《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过后,常有暴雨。
因为这段时间内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所以有了“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过后的暴雨:来则气势滂沱,去则艳阳高照。
喜欢夏天的雷雨,喜欢它在骄阳热烈的空气中留下清凉。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宋·杨万里
西山已暗隔金钲,
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
乍黄乍紫忽全青。
夕凉恰恰好溪行,
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
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雨后,傍晚时分,夕阳使得山色变幻。
傍晚的凉爽,溪边的蛙声一片,远处的松火明亮。
《夏日诗》
魏·曹丕
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
比坐高阁下,延宾作名倡。
弦歌随风厉,吐羽含征商。
嘉肴重叠来,珍果在一傍。
棊局纵横陈,博奕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
夏至后天气日渐骄热,注意“避暑就清凉”。
可以听听听音乐缓解烦躁,食用水果、清淡食物降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