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炼成了,转眼陈守孚先生已经教授多年

古传心意拳是完美的

心意拳的真正内家练法是要抛弃对每把拳劲攻击性目的的关注,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内在的修炼。在练一把劲的时候根本不去想这把劲如何打到对方身上,如何用这把劲击倒对方,而是探究自己在练这把劲的时候,内在的感觉是如何的,有没有通过这把劲把自己的内在攻击潜能完全发挥出来,也就是有没有把这把劲彻底地发挥出来。

24把是早就公开的东西,练心意拳的大多都会练,为什么很多人练不出浑圆劲呢,道理很简单,这24把劲,每把都有内在的意劲。这个意劲是绝密的东西,老师轻易不传的。

中国人历来有尚古精神,对传统技艺都认为是古代的好。但也有很多人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古代信息闭塞,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比现代好,包括传统武学。大侠学过很多传统武学,也曾寻思着自己创一门古人没有的武学,但真的静下心来想一想,才知道这种自创武学的想法实在是很幼稚的。

这就要说到传承的重要性。大侠上面啰嗦介绍陈守孚老师的师承,其实是应对了一个很要紧的理念,陈守孚老师告诉大侠,他的所有武学百分之百来自铁李两位先生的教诲,没有任何自己的东西。他学到系统的心意武学,那就好比一个大学教程,只要按照那个教程去练,一般人都可以练出惊人武功来,而那个教程便是历代保守的至宝。陈守孚老师认为自己学到这个绝密的全套教程,他这么说,很多人无法接受。陈守孚老师便道:“不接受没关系,我的东西公开了,欢迎大家批评,也欢迎大家把更好的东西拿出来。如此,才是中华武学复兴的新气象。” 陈守孚老师也不是空头理论家,他是一个实战家。他说出来的武学境界,就一定能够做到。

铁老传给陈守孚老师的东西有三样:劲法、身法、空法。心意拳可以看得到的厉害就来自其劲法。内家拳的内劲历来是个神秘话题。太极拳说松到彻底,内劲就产生了。形意拳说桩站得好,内劲就可以爆发。八卦说不停地走圈,内劲便会自然产生。陈守孚老师的内劲练法直截了当,便是通过身体内部的高强度的对拔争力来产生内劲。说到身法,这是一个基本失传的东西。一般的武师可以做到定步和直线发劲,但在身体的随意变化中依旧保持最大强度的发劲,目前绝少有人可以做到。最后的空法就更神秘了,那是一种类似禅悟的境界,一定进入,身心的感觉脱胎换骨,重回武学,便可知没有悟空的武师根本无法理解悟空武师的境界,两者也就根本无法比试。

这劲法-身法-空法三步曲完全是自省自悟的,没有对练拆招的练法,也没有推手、揉手一类的东西。陈守孚老师坚持认为,一讲对练,层次就低了。说个比方,子弹和炮弹需要练习瞄准,但导弹却是自动瞄准。做普通士兵天天操练实战,做一个导弹兵却根本不可能天天实战,但最后真的动手了,那个导弹兵远比普通士兵厉害。心意拳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练到象导弹一样厉害,而心意拳的出招也就象导弹那样,没有虚招,招招爆发。

陈守孚老师常道,这个心意拳实战可不是开玩笑的。他自己承认还没有到收发自如的地步,他如果出手便是连环爆发,直到摧毁对手为止。因此,他轻易不出手,如果有人前来挑战,他喜欢和对方谈拳理。如果对方听得懂,也就不需要交手;如果听不懂,交手时对方必败。他自称可以回答任何心意武学问题并当即实作示范。大侠原来问题一大堆,跟了陈守孚老师两年多不知道提了多少问题,他每次都给大侠以惊奇,因此,大侠赞美他是心意武学的活宝库。

周伯通双手互搏与陈守孚两劲齐发

陈守孚老师常说,武侠小说里的有些东西是真的,周伯通双手互搏便是一例。大侠当年读武侠小说,自己也寻思着如何双手互搏,但想了半天也无法理解,只有自己解嘲道,那毕竟是武侠小说,不可当真的。

所谓两劲齐发,用心意拳的招法就是一手以某一定式进攻时,另一手以另一定式同时进攻。对方防住一手,却无法防住另一手。例如,左手以熊形左单把攻击,右手以横式鹰捉攻击。熊形左单把是主攻,横式鹰捉是副攻。一般人练拳不懂两劲齐发,自己只能发一劲,自然也只能接一劲。遇到对手两劲同时杀到,必定手忙脚乱,接下一劲后,必被另一劲所伤。

两劲齐发是心意拳的秘传心法,陈守孚老师愿意将这种殊胜的攻击法公开于世。各位拳家可以自己回家以自己所学的各门拳法设想一下“两劲齐发”这个原理是否可以用你的拳法演化出来。比如拳击如果按两劲齐发原理来发起攻击, 就好像是左直拳和右摆拳同时发出, 你一定会体验到这种打法的别扭和不切实际, 在形意拳中左手出崩拳,右手出劈拳, 那是什么味道? 各位自己可以回家去试,如果你觉得大侠在这里唾沫飞溅、高声大吹的两劲齐发是不可能有效的攻击法,你去学一点心意六合拳,再体会大侠所言是否有理。如果你问一个心意六合拳师,他不懂两劲齐发,那么那个拳师的层次定然不高。大侠虽然不才,这两劲齐发的打法却已了然于胸。如果大侠出手,遇到低手用一劲,遇到高手也必用两劲齐发。

这个两劲齐发贯穿在陈守孚心意拳的功架里面,任何一个大把都要做到两劲齐发。这种练法的绝妙好处在于,极度地提高了双手的协同作战能力。但目前流行的心意拳练法却大多是单劲单发。陈守孚老师明言,单劲单发就是失却真传的明证。铁老先生特别教导,如果不懂两劲齐发,心意拳练出来的功夫就是好比是瘸腿功,因此,两劲齐发是心意拳上层次的不二法门。

举个明显的例子,形意拳五行拳的劈拳,双手大多是分开的,一手前劈,另一手下按腹前。那个前劈手进攻的时候,下按腹前的手是不参与直接进攻的。崩拳也是同理,一拳前崩,另一拳必收回。在常见的心意拳中,单把一手前击,另一手扶在前手后面,不直接参与进攻。陈守孚老师的心意拳却要求所有的大把都要两劲齐发,鹰捉把的后手附在前手的手腕下,如果攻击,双手必定同时杀到,前手下压,后手侧上击,双手之间产生一个合力。单把是前手竖臂攻击,后手横肘攻击,双手臂成十字手的形态。

十字手运用起来便要用寸劲,手臂有四面,每一面都可以发劲,这叫做“面的寸劲”。陈守孚老师当年在上海的时候遇到一位年过七十的少林派18罗汉高手,那是一位少林嫡传的高僧。高僧听说守孚老师的名气后,演示了三招少林罗汉手。那时守孚老师年轻气盛,笑道:“你这罗汉手有个毛病,速度太慢了。”旁边的介绍人大惑不解,因为高僧出手似电,实在不能说“太慢了”。没想到那位高僧居然点头称是,承认自己的确速度太慢。

这段公案大家听了可能云里雾里,不明白的人以为大侠又在胡吹。其实谜底是这样的,心意拳的快是通过整体发劲,而少林罗汉手的快是通过局部发劲。心意拳好比导弹,整体运动,随机调控,整体爆炸,而少林罗汉手相当于炮弹,炮弹出去了,大炮底座是不动的,而飞出去的炮弹也很难转弯的。看拳击比赛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个问题来,那死命打出去的一拳如果击空,很难立即收住的,而在第一拳和第二拳的空挡之间,那就是拳手的软档所在。

铁老的心意拳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并巧妙地发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绝妙功法。大侠看网上视频,有一派心意拳把形意拳和查拳的练法参合在一起,表面上看起来很全面了,其实那是不明究竟所至。说白了,铁老的心意拳主要就是面的攻击,传统武学的点的攻击法在铁老这里是被认为第二等的,因此,铁老的心意拳不但不认可拳击法、腿击法,甚至肘尖击法也是被贬低的。少林派的是把点的攻击力强化到极致,铁老的心意拳是把面的攻击力强化到极致。子弹的攻击力是穿透,导弹的攻击力是爆炸;子弹强调瞄准,导弹自动对应。

两劲齐发是通过面的寸劲达成的。如果不懂面的寸劲而采用拳击法,那就很难做到的。如果说两劲齐发是秘传心法,那么两劲连发当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一劲攻击没有撼动对方,心意拳的攻击必有第二招连环攻击,中间不应有明显的停顿。比如用心意拳的熊形双把攻击对方,发现无法撼动对方,心意拳家必定要在熊形双把的势上立即转换成其他劲法,比如折转身变乌牛摆头,用曲断中节的劲继续攻击;也可以在双把上变十字裹横来挫拧对方的整劲;还可以用一头碎碑迎门切进,当然也可以顺势变成虎抱头拧身攻击。对方接得下正正规规的正面第一招,却很难接下心意拳随即而来的第二波攻击。

随心所欲发挥人体的潜能

守孚老师的心意拳有一个妙窍,他说每练一把都好比往扑满里放钱币,这好比乌龟前行,虽然慢,但每步都实在,只要每天练,不管每天练多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三年必有小成。

这个妙窍听起来很简单,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外家拳注重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柔韧性,练的就是功架漂亮。起初看起来进步很快,也比内家拳漂亮,但练到一定程度却无法再进步了。过了40岁,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柔韧性因身体的自然衰老程序而开始退步。于是很多练外家拳的到中年以后便转练太极拳,因为太极拳比较适合逐步衰老的身体机制。

心意拳因为注重练内功,这个内功是人体内在的一种隐秘性设计,和身体的自然衰老过程是平行的,是一种可以不断增强的一种能量机制,因此,内家高手虽然无法抗拒身体的自然衰老过程,却因为激发了内功而使得生命的能量机制得以维持高强度的状态。

内功的修炼是一种对身体的探究。心意拳是从练纯刚入手的,那就好比是大火。起初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内部不调而无法适应这个大火。有人练了会出鼻血,身体会强烈酸痛,甚至会因为瞬间的猛力而拉伤肌肉群。一旦出现这些情形,不要紧张害怕,你要做的只是把火关小一点,但不能熄火。经过一段时间的文火训练,等身体感觉强壮以后,再回到猛火的训练。过了一阵,身体又会产生不适,你便又转为文火。这种文火和猛火的有节奏转换是基于对自己身体的敏感觉知,千万不能不顾身体状况地蛮练。

这样经过三年的文火猛火交替的火候训练,身体便有脱胎换骨的感受,因为你把自己内隐的内功激发出来了,而内功是和内气相联的,你也必定产生强烈的内气。这就是“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全称含义。

大侠跟守孚老师两年了,平时练功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因为在纽约谋生不易。大侠做了六年穷书生,背了一屁股的债,虽然目前收入还算可以,但前面数年的财务漏洞太大,所以赚钱还是第一要务。但即使如此,守孚老师还是鼓励大侠,三年必有小成。

练了两年心意拳的大侠到底自我感觉如何呢?大侠坦白告诉大家,丹田劲是练出来了,内气也有了,但还没有到江河滔滔的感觉,目前的大侠如果和两年前的大侠交手,结果是易如反掌。大侠学拳已有24年了,但最近两年的进步却超过前面22年的总和,大侠目前相信,自己再练一年便可登堂入室了,因为内劲的增长的确是一滴不漏的。所谓功到自然成,就是说一旦内功练成了,其他的武学问题都自动解决,你的武打本领水到渠成,所以,守孚老师一再强调,不需对练,一旦内功练成了,你一出手便可技惊四座。

有句老话叫“拳打万遍,其理自现”。很多人练不出功夫来便怪自己练拳的遍数太少。其实,这句老话是有问题的。如果你不懂内功的拳理,再怎么练也没用的;如果你懂了内功的拳理,那么多练的确是长功夫。大侠得到守孚老师的亲传,内功的拳理是明白了,所缺的只是“多练”两字而已,因此,大侠一年以后必以亲身印证心意六合气功拳的神奇。大侠相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因为大侠要以自身向世人印证文武全才的可能性,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中华文明对理想人生境界追求的可行性。

如果大侠能够做到,相信千万中华学子都有可能做到。守孚老师道,即使三年做不到,四年、五年做到也不为迟。这个心意拳不管年龄,不压腿,不劳记忆(每把劲五秒之内完成),不费时间(每天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都可以)。这样的好东西,大家还不心动?

学修内容

中国武功天下无敌的钥匙就在心意六合气功拳里。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气不走是其真。丹田练成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敌好似弓断弦。

铁老传给陈守孚老师的东西有三样:劲法、身法、空法。守孚老师认为这二十四大把和四把拳实实在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优美的人体生理修炼系统技法。

一、二十四把。

二、心意老四篇。

三、丹田功。

三、三盘落地桩、鸡步桩。

四、身法、步法

五、打沙袋、撞树。

六、触手(触点)训练。

七、空法

武侠小说里常把绝顶武林高人描写成生活中的一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这在心意道中就是可以真实达成的。不需要熊腰虎背,天生神力,每个普通人隐含的没有被开发的身心能量如果通过心意道开发出来,都足可以令人惊奇。心意道基本不用拳、不踢腿、不摔跤、不擒拿、不推手、不拉筋。心意道练的是一种普通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身心锻炼方法,那叫做“撑筋拔骨,咬气肉鼓,一节一气,化尽心空。”

心意拳是从练纯刚入手的,那就好比是大火。起初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内部不调而无法适应这个大火。有人练了会出鼻血,身体会强烈酸痛,甚至会因为瞬间的猛力而拉伤肌肉群。一旦出现这些情形,不要紧张害怕,你要做的只是把火关小一点,但不能熄火。经过一段时间的文火训练,等身体感觉强壮以后,再回到猛火的训练。过了一阵,身体又会产生不适,你便又转为文火。这种文火和猛火的有节奏转换是基于对自己身体的敏感觉知,千万不能不顾身体状况地蛮练。

这样经过三年的文火猛火交替的火候训练,身体便有脱胎换骨的感受,因为你把自己内隐的内功激发出来了,而内功是和内气相联的,你也必定产生强烈的内气。这就是“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全称含义。

心意拳的主轴就是伸筋拔骨,意、气、神、空是对伸筋拔骨功夫的评级。第一层心意和筋腱的相应,拳家练拳时如矫健的运动员。第二层气与筋腱的相应,筋腱一动,内气蒸腾,百病皆消。第三层神与筋腱相应,筋腱如百炼钢,运功神出鬼没,出手如千手观音。第四层空与筋腱相应,浑身筋腱密织如丝,无有空隙,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整个身体犹如佛般庄严圆满。

守孚老师感慨心意六合拳的把位训练就是达成至高武学的捷径,就好像是大学里教程,只要你按照教程规规矩矩完成学业,你就可以得到学士学位,而你要想再上一层楼,追求硕士、博士学位,心意六合拳里都有特定的训练教程。

守孚老师认为心意六合拳最大的妙处就是完全没有什么故弄玄虚的东西,把位训练是实实在在的训练,每练一把,练者都会有所感受,就好像是朝一只扑满罐里投硬币,每投一个都储存在里面。久而久之,身体就会产生奇妙的变化,内劲自然会上身,出手自然火辣。

中国内家拳法是科学的、简捷的、健身的、实战的和超越个体的。守孚老师叹道,这心意六合拳是中国内家武功的顶峰之作,是需要大智慧去学的。守孚老师传授的内功心法皆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功法。何谓立竿见影,那就是此时此地当即让人茅塞顿开的妙法。守孚老师常讲心意六合拳是很科学的拳法,其练法极简单又极深奥。通过把位训练最后可以达成脱胎换骨、永葆青春的功效。陈守孚老师认为真传内家拳法可以使人体的体力高峰从常人的二三十岁推迟到六七十岁。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其实只需要每天半个小时左右的内家武功训练。守孚老师五十多岁,但每每被人误认为只有三十四岁,心意六合拳的永葆青春功效对绝大多数的常人来讲可能是比技击很有意义的事。

[ 本帖最后由 萤火虫 于 2007-8-28 23:53 编辑 ]

大千沙界一蒲團     萬別千差裡許看

大侠发表于 2007-10-26 09:01

1、        心意道二十四把:

龙:龙调膀、韧劲、小龙形、大龙形、龙抱球、十字裹横、大劈、乌牛摆头、一头搠碑。

蛇:蛇拨草、蛇出洞、蛇摆尾、蛇吐舌。

熊:单把、双把、白熊戏球。

虎:虎形(虎蹬山、虎扑、虎摆尾)、 虎抱头。

马:野马奔槽。

鹞:鹞子入林(鹞子翻膀)。

鸡:摇旋把(老鸡形)。

鹰:鹰捉。

燕:燕子抄水(狸猫上树)。

猴:猴缩蹲。

2、

心意道老四篇是龙调膀、韧劲,摇旋把、鹞子入林。

3、

心意道两种四把拳。一种是李虎成前辈所传,一种是铁老所传(单传)。李老的原始四把拳其实是很短的,也就是:第一把,熊出洞(轻步站)---- 固丹田(下虎扑); 第二把,虎蹬山---- 虎扑;第三把,虎蹬山---- 出手横拳;第四把, 丹凤朝阳---- 沉劈,最后加收势。

四把拳:轻步站(熊出洞)——固丹田(霸王观阵)——虎蹬山(坐丹田)——虎扑——虎蹬山——出手横拳——丹凤朝阳——起落把——挑领——鹰捉收势。

4、

心意道丹田功主要是固丹田、坐丹田、拔丹田,搓丹田、晃丹田、揉丹田。

5、

任何一个功架都可以站桩,但特别的桩是:鸡步桩(已在橙黄带公开)、三盘落地桩(授入门弟子)、

6、

心意道的身法通过鸡步、十字步、蛇形、猴形、龙形、和鹞子入林、九宫步而达成。这是很具体的设计。心意拳对鸡步的极度强调,心意道的身法是和把位训练连在一起的。二十四大把转身基本就按照十字步,四个方位随意转换。

7、

打沙袋、触手(触点)、撞树训练。

8、

空法(道诀+禅悟)

上面八项内容,第八项并非人人可及,但其他七项都可能做到。如果要代表心意道出山,前面七项必须基本掌握。

发表于 2007-11-21 22:43  资料 个人空间短消息

大侠把三要点提出来,大家可以自己衡量对心意道的理解有多少。一个撑筋拔骨就奥妙无穷。大侠过去练过那么多拳,就是不懂撑筋拔骨,因此,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却是千金不换的真理。为何如此重要,格斗的时候大家都有体会,对方攻击过来,你想阻挡那个攻击,但往往无法阻挡,即使被你碰到了对方的攻击部位,还是很难阻挡,而自己的攻击过去,被对方阻挡,有会感觉无法突破。如果你懂了撑筋拔骨,你就感觉到游刃有余。

呼吸与功架完全配合,这是很秘的东西,绝大多数的武者不懂,也做不到。

意劲相连到超意识,不是概念,而是以武入道途径。入道可以通过静功慢慢等,也可以通过武功披荆斩棘、斧劈山开。

近代和现代武功名家中早逝的有杨澄甫、陈照奎、王选杰等,据说都是死于脑溢血、高血压之类的毛病。还有一种说法,练拳的很容易患癌症。王雷华老师的好几位师傅都是患癌症过世的。

守孚老师道:“铁老师常说'功到病成’,很多练武的练到老的时候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和人们的期望是相违背的,但为什么那么多的武师,甚至是一代大师都会出现这种毛病呢?铁老师认为这和所练之功的整体性和圆融性有关。如果单练偏门之功,到老了就会出不平衡的问题;如果死练外家硬功,不配合内功修炼,那么老了的时候就会有风湿骨痛之类的毛病。” 大侠在芝加哥的时候,遇到一位韩国合气道八段高手,那个老先生一身的风湿骨痛病,连拳头都变形了。

大侠又问:“心意六合拳是如何练内气的呢。”

守孚老师道:“心意六合拳是拳功一体,所以练拳就是练功,也就是练气。心意六合拳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和气相配合。”

“你这里讲的气是指呼吸的气,还是内气。”

“呼吸之气和内气是相应的,内气是呼吸之气的精华。如果不注重呼吸之气, 内气也就很难聚集。心意六合拳的每一招都是和呼吸相关的。如果不讲呼吸,那是外行。但也不要简单地认为呼吸代表一切。高手的呼吸是内气呼吸, 和常人的呼吸是不一样的。”

“内气呼吸和常人呼吸差别在哪里?”

“内气呼吸是源自丹田的呼吸,常人呼吸是肺呼吸。”

“到底什么是源自丹田的呼吸呢?”大侠追根究底。

“对常人而言,丹田的呼吸基本上只是一种想象,你先要固丹田,将气存起来,等到丹田里有货了,你才有可能实行丹田的呼吸。”

“这么说来,固丹田是最重要的东西了。”

“所有的气的奥秘都在丹田之中。”守孚老师如此强调:“只有在丹田坚固,充满内气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发出真正的内劲来。在心意六合拳中有专门的丹田功。”

“什么是用内气打人呢?”大侠急不可耐地问这个终极问题。

“完全用内气隔空打人我也不太清楚。” 守孚老师坦白地说:“但在技击中用内气打人是这样的。当对方的攻击到来之际,即使是快若闪电的攻击,我的内气能够自然地感应到,并且随机发出回应,而我的出招速度极快,不是思索后的应招,而是炸药爆炸式的回应。好比一个人朝一个炸药包发动攻击,如果炸药包被引爆,那炸药的爆炸是极速的,不是任何人为的速度可以比拟的。这就是内气打人的原理。”

“如果把内气比作炸药,那么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招法就好比是导弹,将内气之威力直接送到被攻击的目标。”大侠突然有了顿悟。

“你这个比喻很形象,事实就是这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敢说心意六合拳是最妙的拳法的原因。” 守孚老师笑道。

“前面我们讨论过推手,推手的一大目的是增强手的灵敏度,而你所讲的内气自然会有其极速灵敏性,所以推手在你看来没有必要。”大侠旧话重提,是想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

“没有内气的灵敏度只是一种机械熟练反应,对付一般人有用,对付高手完全没有用。目前绝大多数练推手的人都不懂内气之妙,所以推了一辈子,也只是一个熟练劲,好比轮轴间加了点润滑油,但内气就好比给轮轴加了一个马达,这是天差地别的东西。” 守孚老师认真地说道。大侠对守孚老师的这个比喻大为赞叹,心想世间练武之人都能明白这样的妙理就好了。

守孚老师有一天来了兴致,告诉大侠他的内气感受。他说:“练心意拳到功深的时候,双手的手臂的气感极其充足,感觉好像带了很厚实的手套。继续修炼下去,整个身体都有这种戴上盔甲护套的感觉。结果,身体拥有强大的抗打击能力,而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也同时具有了攻击对方的能力。”

“那整个身体不就感觉如金刚一样?”大侠问道。

“不是那种笨拙的金刚,而是灵机百变的金刚。因为这身体外层强烈的气感,所以刚开始练成的的时候会有一种 '手不是手’的怪异感觉。那时只要心意一动,手便会相应地运动到最佳的攻击点上。有时,那种出手的杀气太重,自己要调整的居然是努力把那'手不是手’变回自己的手的感觉。”守孚老师坦言,他的这种真实体验绝少对人说起,因为听的人根本不明白,也不相信。

“你的意思是说,当金钟罩那样的气感练成以后,很快就要进入对强烈气感的掌控训练?”

“对,如果你不能控制这种强烈的气感,你就会变得像狂人一样,也就是气功中常讲的走火入魔。因此一个武道家练到这个程度,必定要进入心性的内修功夫,那就是武德的内在起因。”

“你这么说来,好像是说绝顶的武道家必定要修德。如果不修德,他就会被自己的武功所损害。”大侠觉得守孚老师这段东西很有意思。

“是这样的。”守孚老师道:“当练成了浑身充盈的气感以后,就必须要练空的境界,把气感中的杀气降下来。最后,人会变得很平和。一般的练武者拼命要把杀气生上去,而绝顶的武道家却拼命把杀气降下来。”守孚老师这段妙论就好比说,没有原子弹的拼命想造出原子弹,而有原子弹的却想方设法不用原子弹。

很多人都想知道武道家到空的境界以后再练什么,守孚老师告诉大侠,练到空以后,武学就不是纯粹的武学了,而是对大道甚深奥义的无垠探究。守孚老师练到空以后,遇到有人前来挑战,他常摇头说:“我们之间是不可比试的。”对手听不懂他的话,硬要比试,结果一动手就明白守孚老师刚才那句话的深意了。

这个气功拳,有个诀窍叫做“气在拳中,拳在气中”。 练拳首先是要练内气,如果练了老半天,没有内气的感觉,从内家武功的角度来看,那个拳家连门还没有摸到呢。而第二句“拳在气中”,说的是练拳要和自然的大气相呼应,身体的每一动都和大气相感应,有一种形象叫做“如沫春风”,拳与大气的感应远超过“如沫春风”,而是搅动大气,上接天穹至极远,下踩地球至极小。一动天地惊,一静万鸟绝。

如果练拳懂了这个“气在拳中,拳在气中”,那才是真正的内家拳的练法。而这种练拳法是可以真正把人体内在的无穷潜能挖掘出来的。铁老用气功治病,李虎成先生也能用气功治病。文革那个时期,有不少人知道两老的内功厉害,有难治的毛病都来找他们。李老的手被学生们称为“阳手”,他只要用手一摸,很多的奇怪病症都会突然消失。

国内最近兴起反伪气功,给大众一个印象,所有的气功都是骗人的。守孚老师道,把气功吹到没边不对,完全否认气功,貌似科学,其实很不科学。他最近在纽约教心意六合气功拳的气功部分,常有学生的怪病,学生没开口,守孚老师就说出来,然后配合气功,有些病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他说,气功绝对是有物质基础的,是一种能量流。他感应对方的身体疾病非常灵验,而这种神奇的身体感应就是通过练心意六合气功拳达成的。

这个拳是极为深奥的东西,等明白了气的道理,拳就不再是单纯的拳了,而是一种道学,为我们开启一道通向无限神秘的大门。

说的不错,心意拳当然是讲练内的,有外无内不成拳,谱论中就讲了'精养灵根,气养神源',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如何在练中落到实处,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不能把它神秘化,玄虚化.更不能偏面化,唯一化.这点要明白,尤其对初入此道者

.                                                                                                                                                   初学者还是从基础上入手为好,把身体练顺,筋骨练好.只有外顺则内可顺,这在拳门里讲'贯通',就是'贯气法',只有在身体练好的情况下,习之才好.故以前师授,学者不练到一定的时候是不教的,因为易伤身[内藏],这不是说着玩的,有不少教训.在拳中处处在练,当然还有专门的习法.所谓’’中节’’也,就是在练丹田.过去一般而言传此是非弟子不传的,就是所谓的传内不传外.这样也就造成很多人不明了.但若论打还是管用的,也就形成了很多人不讲此的原由.比如说练’’龙吊膀’’这把拳,不讲内也是拳,但讲内里的练法就必要注意丹田的运动,那么外还不顺,三关九节不通,,动作不随然,筋骨不开练之何用,你就是练了一肚子的气,又有何用?气有怎能发四梢.

拳本自然来,练到自然去,大道本简明,只是人心迷.

意领为气,气凝为劲,劲发为力

陈先生说的咬气其实就是气凝为劲。劲是力之跟,气是是劲之源

如何练内气,心意拳的功架训练一定要和呼吸相关联。如果不明白呼吸,功夫就是粗糙功夫。而呼吸法的一个秘诀就是咬气,将气在丹田咬住。这个咬气不容易理解,大家可以从举重的那个爆发瞬间去体会。练就了丹田咬气,内气就会慢慢形成,等到将来临战的时候,意念一动,身体就会自动感应。至于身体的神奇感应,和太极的引进落空,都是内气充盈以后才能够做到的。内气足到一定程度以后,身体便会产生强烈的腾跃感,其效果就是所谓的“轻功”。一个铁拳勇士若想拳打一群空中飞舞的树叶,那是怎样的效果呢?武痴客苏州班笔记[原创]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 ... ardID=22&ID=566

苏州班笔记

一、龙调膀,气为出,为阴。手脚同时到,最后抱(松掉后   才能抱),抱球在丹田,意在前肩,两膀松挂在身两边,要左右练。

二、刃劲:练丹田,又名追风赶月,气为进,为阳,前挣之手,是转身换肩时随身而动,不是手主动去贴身,动作不需过大,后手劲在肘部,静态时前后手呈斜度,身体下沉。

三、摇闪把:(综合性的,用时是圆),又叫摇旋把、摇扇把,下手虎口上托于上手肘部,前推呼,后摇吸,前手推到位时,腰腹同时后挣,下面鸡步,步子要大一点,“前半把是鹰捉后半把是前臂侧前推,从鹰捉收回到前臂充分侧前推,这个前肘尖的位移只是很短的几寸距离——寸劲”,“双手朝侧前方快速挤出”。(大侠语)

四、鹞子入林:(大鹏展翅),意劲在身后脊椎两侧的大筋,练时两处紧。

鹞子翻膀:下走之字步,限步→开步→盖步,脚手身同到,上为鹞形,身为蛇形,下为蹓鸡步。

五、十字裹横:练对拔劲,长功力的。三个连续动作先要自然打连贯,再腰发力,后才咬气打,方能打透,熟练后再随意组合,然后在“十”字的路线上随意变化。

第一动前手意在肘部,有上撑意,前脚踏在45°角上,前手掌不过眉,后手下撑指尖向前,脊椎如扭麻花状,脚要如鸡抓地;第二动,下落扩裆之手的肩部稍向前;第三动,下按之手要尽力按到位,平扫之手不宜太高,似与腰齐,曲肘外扫。与己肋部几要按触在一起,肘部不过膝。似有按扫同时之感。

每一个动作,身手脚齐到,打时不要憋气,要出气,意在丹田;咬气在丹田,气只出三分之一;撑筋拔骨,含胸拔背要做到。

六、蛇拔草:手为十字裹横第二动,脚下是三角步,手上要撑筋拔骨,松而不丢。

七、野马奔槽:步要大幅度的,但要合着。身手成龙调膀形,下为提膝鸡步,双拳变双掌声由下向上有弧度,如下锹挖土状,要用腰力,跟步落步有力。双手伸出时,手指不要上翘,落下时呈侧立掌,双手前伸似与上身相逆行。此把亦为撑筋拔骨。

八、跟步:前脚正向前方,后脚跟起,后膝扣于前膝内侧膝窝处。前足内侧与后足中心线相对。

九、鸡步:(走丹田)流星步、踩鸡步走直线,蹓鸡步走圈。提脚要平勾,落地时抓地。头转向前肩,藏颌颈,眼向前视,头要有顶劲。

“一膝落的同时另一膝提,两膝好似互相追打,因为鸡步实在如恐龙步,所以跨步都要像大剪刀那样分开,带有腾跃的气势”,“标准的鸡步是提膝迈大步”,“开中门的法宝”(大侠语)

十、蹦丹田:又叫过步箭穿,全凭丹田之劲,即后腿直挺提起再落步,同时前脚提起,再落步时,在丹田劲的作用下整体射出。

十一、固丹田:又名霸王观阵,抱球时是个鸡步姿势。定式时,成弓箭步,下巴似下扣于肩,藏颌颈,头向前,双眼注视前肩后再抬眼,自然达到头肩等要求;双手指向身前,想地面有桩,于丹田处下击打入地;胸微含;丹田是鼓的。

抱球时吸,落步压击时呼,意在丹田

十二、收势:又叫鹰捉收势(无论何势最后都要形成)左脚在前,左手上举,右手下插于腹前,后转身成挑领式时,要呼气,左手下压,左肩稍前,右手掌心向前;捧意时,是放松的,吸气的,但最高位不可过喉;双手变鹰捉时吸气稍一停顿;最后鹰捉下行,曲断中节,吐气,发“咦”声。最后顺呼吸三口气。

十三、四把拳:轻步站(熊出洞)——固丹田(霸王观阵)——虎蹬山(坐丹田)——虎扑——虎蹬山——出手横拳——丹凤朝阳——起落把——挑领——鹰捉收势。

1、轻步站,要上下抽,后手位于腹部(肝部),意劲在后背,熊出洞顾名思义是手形似熊掌。

2、固丹田要注意前肩的位置。

3、虎蹬山时双手如上抓天之环下拉,身下坐而不是跳,双手分前后、上下。

4、虎扑:两手分开贴身两侧,由下向上向前扑出。

5、出手横拳:虎蹬山式下坐时,双手随即下沉后再向前出拳(掌)。

6、丹凤朝阳:顶天立地,上下插,上臂贴耳,向上向前;贴耳是为了好转身;横拳变掌下划至裆前,左掌变上屈臂,后转身,同时左脚刮地风,左手下插,右手前上划穿出,大臂贴右耳,含胸。一气呵成。

7、起落把:要尽下蹲(缩),注意肩向前;

8、挑领:注意左肩稍前;

9、收势:最后一动是鹰捉下抓,曲断中节,左肩膀仍向前。前手稍曲折,似1*前膝内侧,指向左腿前方;

10、总体上要外紧内松。

陈师杂谈录

1、心意拳的祖师爷为铁膀周侗;

2、人在拳中,拳在人中;

3、意到气到力到,三节成一节,一气呵成;

4、触点、抗打、排打;触点:是体会身体撞击物体时正确的接触点;

5、心意拳是内按摩;

6、变化应分开讲:变、化;

7、拳打卧牛之地;

8、松而不散,柔而不丢,刚而不僵;

9、拳要打足、打透;

10、中节:十字裹横第一动是拔中节,第二动是扭中节,轻步站是抽中节,鹰捉收势是曲断中节;

11、无时无地不合,先合后破;

12、撑筋时,五指似钢叉,手指微扣(前伸时);后背似有撞墙时的状态,劲是从后面来的;含胸即如接胸球状;

13、提手横拳是提手钻拳;

14、如专指手臂,应是小臂胀(但不是僵),大臂松的感觉;

15、发力时手不要抖,抖就散了;

16、武功桩是三盘落地桩,与搓丹田目前不能练,尤其是搓丹田练时丹田会如着火般烫;

17、劲不在身上,也不打出体,要达梢节,这样才了得;

18、把把不离鹰捉是指劲透指梢,非其他意思;

19、雷声能听出别人的道行;

20、虎豹头非指抱头状,而是主要指含胸拔背的状态;

21、气喘时,也要鼻吸鼻呼(或鼻口同时呼);

22、心意拳是武功结合;

23、松着练,就是养生,动的松叫柔;

24、形到位,四梢到位,发力到位;

25、发力要凝动,劲才能入体;

26、动作要舒展,筋骨打透;

27、手除了下压外,手背和手腕的接合处至少要平行或突起;

28、马步变弓步,练拔劲;

29、拳与性合;

30、心意拳是圆;

31、剑出鞘是坐式五把中的,外形如回身肘打;

32、鸡步提起,别人艰难进中门;

33、体内有蠕动感;

34、左肩与右脚,右肩与左脚内有联系;

35、小腹打人最厉害;

36、撑筋拔骨,肉鼓,咬气,虚领顶劲(武功),含胸拔背(养生),舌抵上鄂;

37、单把不是手掌打人,内有一裹,下为鸡形,单腿打——打出劲来很厉害;

38、视频中是揉丹田,抽中节;

39、“合”在初练时要按规矩去做,但并非一成不变的照搬,其中就涉及到以后的“破”;

40、“合”的状态下,人是不会气喘吁吁,呼吸混乱的;

41、我对中医也是蛮了解的,对练心意拳有帮助,它们是相通的;

42、西游记中有内含的东西;

43、练功后不要马上洗冷水澡,饭后至少半小时后再练功,太饥饿也不要练功,早上应在太阳出升后再练功;

44、佛门有道行之人,练心意拳上手一定快;

45、动作技术变化:

(1)虎扑可双手变左右肘打,再接斜劈;

(2)十字裹横第一动,可上扫颈或腹胸;

(3)虎蹬山:手上挑撩,对方下压,可上步扫肘。

三、武痴客关于苏州班学习的感受暨感谢[原创]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 ... ardID=22&ID=599    首先,陈师讲了心意道的大原则和基本原则:撑筋拔骨、把把不离丹田、刚练、拳与性合、咬气、三节一气及相关的拳理,在以后的几天里,它时时不忘提醒我们,促使我们加深体认。

其次,此次教授内容之多,令上期的师兄们都心生“妒忌”,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了上海班、广州班的成功举办,使得苏州班的教学更加深入浅出,这也是我们接受快的一个原因。具体内容:四把拳、十字裹横、龙调膀、刃劲、蛇拔草、虎蹬山、野马奔槽、鹞子入林、鹞子翻膀、摇闪把、固丹田、鸡步、跟步、蹦丹田、收势、十字步练法,捎带着讲了剑出鞘、虎扑、武功桩、搓丹田、发力等问题。五天的时间,每天六个多小时的练习,我从一百八十四斤减至一百八十斤,但身体并无不适,真是个减肥良方。这段时间我常感到手梢微涨有力,尤其是练功时,撑筋拔骨真是个好宝贝;背后脊椎两侧的大筋有牵扯感,刚开始时很痛,后来变得酸涨,再后来有力,尤其在做鹞子入林时感觉更强;腹部有活性的坚实感,但是不僵,可能是固丹田及练功所致;臀部两块肌肉痛的不行,持续了近一个多星期,看样子还要疼几天。

四、白白[原创]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 ... ardID=22&ID=612

参加学习时间2006年10月28-29日

笔记学员:白座钢

守孚老师一个一个看演示、做纠正、做示范并解答问题,贯穿了教学始终。

10月28日上午

涨:练功用,不是“转”,可以“肉鼓”

紧:在练功,紧、要有形在里面

两手不离腮,双肘不离肋

丹凤朝阳:一气呵成、咬丹田、撑筋拔骨、顶天立地、手插地

“把把不离丹田”,一把扣一把

锁骨

劲要“凝住”,坐条凳、坐断、没有反弹劲

要打出精气神!打出心意拳的风格

到位:形到位、四梢到位、发力是否透

形是最基础的东西,天天练、发出来的

上下连成一体

恨天无环!

揉丹田:揉而不丢、松而不散、紧而不僵

抽中节,是练功的

四把拳:

1、 轻步站(熊出洞、下刮地风)(意劲在后)

2、 固丹田(霸王观阵)

3、 虎蹬山(坐丹田)

4、 虎扑

5、 虎蹬山(坐丹田)

6、 出手横拳(提手、出手)

7、 丹凤朝阳

8、 起落把

9、 挑领

10、 鹰提收势:自然呼吸三口气、先吸后呼、要感觉一体了

打拳最忌打死自己:要打透,透到梢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刚柔互换、松紧互换

饮食:晚上糯米粥加点糖(糖尿病除外)、一小碗、温的、吃完过会再练

我们是练功夫,不能空腹、也不过饱

早上练功最好时间是太阳刚出时

大家先踏踏实实的练好架子,功夫自然有,外会带动内,铁老教我也是说不要先去想那些玄的,会自然有的

下午1:30

心意要诀

1、 柔而不丢、松而不散

2、 含胸拔背、撑筋拔骨(合一、不合一的就是养生的,有撑筋拔骨自然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没要求放松就行)

坚五脏、内按摩、透四梢

3、 刚而不僵

打拳要打透到指尖、但不要打出去

野马奔槽:打的开又凝住劲

专门教三个晚来的——固丹田:

双肩沉、手下顿、五趾抓地、下颌内收、全身一体

吸—咬、定住

气沉到丹田、不要闷在胸里

过步箭窜:后腿直、前腿起、如竹竿反弹,一吸气弹出,练蹦

跟步:双膝夹住,左右换跟,对称

解释为什么会可以把背给对手

傍晚座谈解答武学问题

守孚老师:

练拳了,以后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中国武功是踏踏实实的、很博学的、很深的文化!

是修养非常好的人。

工作上可以执着,武功不能执着,不能框住自己

交手是无意识的、凭功夫的

吹笛子是用内气,所以给别人的感觉不一样

有人说听我吹笛能治病

起势就是轻步站

以气催力

把中国文化内在的东西外发

一动无不动,全身整个肌肉群全动,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催力

式:动作

功:撑筋拔骨、怒发冲冠、咬气、肉鼓

心意拳全身都能打,丹田打人是练到家了

再次讲解呼吸

一气打法:陈师原地两步演示一气四把、神态大变、武姿英威勃发!眼神如剑如电!

关于中门

守孚老师演示剑出鞘、详细解释中门

并解释为什么一个读书人能自己单练个跨步就能打败多年的练家子

收胯必然就提肛了

演示为什么转头收颌

心意拳好在实惠、练形就很实用

心意拳就是整体

心意是中国的文化,你们能保留多少算多少(抄录到这里,俺酸酸眼泪化鼻水啊!)

强体祛病,延缓生命!

2006年10月29日上午

蛇拨草(蛇行步、三角步):1、2、3,1、2、3

与上海专门赶来第一期的学员对答

第一期的学员:我练的不对,练歪了,这次来请老师纠正!当时太急于多学!这会只请教老师关于呼吸的方法。

守孚老师微笑示范解释。

野马奔槽:行动中的身形、连贯起来的不同,体态真的跟名字一样象形

无时无刻不合、人散了就生病

过步箭窜

闪摇把:知道大家心情,但这劲力很难打出,你们能学就学,但不要急。

针对3个晚来的专门补课传授十字裹横(俺眼泪在眼眶打转啊)

十字裹横:是一把

中间的抽出来就是蛇拨草动作

撑筋拔骨:透四梢、舌抵上腭、牙齿咬、手指撑、头发上竖

咬气就是肉鼓了

转头下颌内收藏喉头、整劲上身

练好十字裹横就可以很好防身了

腰力发劲,不要抖,要咬住、就是要丹田咬住、就是要气沉丹田、吸下去后固住

透四梢!

照相期间守孚老师所答

问:武功理论上如何进步?

守孚老师:看通看透三本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东西都在里面。

问:合是怎样的?

守孚老师:练拳2步,先外三合,最后要拆开、打破;

外三合是练架子,要合起来;

最后要破掉,内在有了,最后不被框架所框,不执着。

随时随地都能合,任何姿势都能合。

(陈师身形往墙上一斜,神情天真如孩童......)(俺眼鼻一片模糊)

问:拳术的空是怎样的呢?空如何运用于搏击呢?

守孚老师:练拳可以到空的境界,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举个例子,《黑客帝国》,其实外国人很会想象的很钻的,电影里,男主角阻止子弹,那种速度感觉放缓跟平常人是不一样的。练到一定时候,对于出拳速度的感知有些类似这样。你看到的感知到的跟别人不一样。

问:老师您是佛门皈依的居士,我也是,请教,您打坐吗?练拳跟佛道关系?

守孚老师:也打坐的,练拳也可以合,最后跟佛家空是一致的。练这心意,跟打坐的目标是一致的。练拳在佛道里只是很小的一块,如同出神通一样,在佛家里是不过多宣扬的,真正博大的在佛法里啊!

(俺就地下跪磕头!向恩师致礼!众师兄围了过来......)

中午午饭期间守孚老师所答

你们好好练,能学就好好学,尽量能完整的学下来。

女孩子练法跟男孩子一样。(俺鼻子又酸啦!这意义太大了!)

不要随便教人,自己先练好了。

苏州班全体学员向老师鞠躬致谢!!!

陈师抱拳致谢告辞……

(俺眼泪止不住了!)

2006年11月11日星期六傍晚整理

半导体补充:

所谓”要打透,透到稍节“,就是打每把动作的时候尽全力,到位后,一脚刹车,哐,刹死。同时配合咬气。这样练,慢慢功夫就出来了,其实秘密就在这里,真传一句话。

请各位师兄谈谈陈师原话是如何解释的?我这样理解有问题吗?有种要哭的感觉,这正是他多年寻找的东西,当天晚上就失眠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个人感受心意拳是身心同修的拳学,修于内,发于外,每个功架都要劲气发于四梢。用陈老师的话来讲就是“打透它”, 这要通过功架的“松而不散,柔而不丢,刚而不僵”和咬气来达到。其实我学拳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追求身心健康,现在是法制社会,即便练出武功,合法的出手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假使修成了绝世武功,但心胸狭隘,于人于己又有什么益处?越来越相信,此拳非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不能创出。

用世俗和商业的观点评价陈师,是无缘面见的人的偏见。我认为陈老师是以拳入道的通家, 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他知道自己干什么于人有益,什么于人无益,用不着打败什么人去证明自己。 陈老师强调,吐气时,要气沉在丹田,而千万不是在胸,这是要点!!!!

吐气时,也不是嘴还是鼻的,要仔细看陈师的动作-----绝非不说,而是怕耽误了您

关于咬气,记得一师兄说,就这一个咬气的传授,就值这2千------其实是最紧要的地方了,也不是不说,我是觉得要尊重老师的传承的

陈师是大家、通家

对于体会不到气沉丹田

教诲是

先把动作练准确

也能自然带动你的呼吸和内在

我当时听了,心情真是复杂!!!!!(我为养生练过很正宗的太极,是自己太懒,也喜欢乱看书,知道那个核心的东西大概是什么,但没有坚持,有辱师门!)

如张大侠所说:陈师所传心意,每个动作绝不浪费!都设计好的!李宝来自中科院,大概是这次苏州班中学问最高的,但问的问题在武功上却是最低的。其实,目前中国真正练武的实在太少,很多的白领对中华武学毫无概念,因此,李宝的武学问题又是最具代表性的。

为什么要学心意道呢?因为这个心意道在健身的效果上超过任何其他的体育锻炼。大侠自从练了心意道之后,每天常常工作到半夜两点,精气神依旧充足,三年来基本不生病。有时感觉要生病了,其实是过度疲劳,躺下去睡一觉就好,体力状况年年增长。

大侠起先走鸡步,走得东倒西歪,气喘如牛。这个鸡步实在枯燥,大侠也就不喜欢走,但有趣的是,练了其他功架以后,再走鸡步,发现自己走得又直又稳,味道十足。因此,这个心意道绝对不是一个枯燥的东西,而是内在严密设计好的武功大道。

守孚老师所传的十字裹横是秘传,也就是说,外面流行的十字裹横不是这样练的。常见的练法是双手在胸前十字舞花,然后前手前脚同时斜角摆出。守孚老师的秘传十字裹横,即使他在上海教拳的时候也是保密不教的,现在公开秘技,可见他的胸襟。

守孚老师说,这个十字裹横一式包含很多变化,如果深研此式,要上阵比武也就够了。这个十字裹横内含三个分式,双手的形态都是十字对拔。第一式是上下卷曲对拔,第二式是巨浪卷崖,双手与双腿对拔,第三式是平面磨盘式对拔。丹田为核心。如果深研此式,就可以练出腰功。三个分式都要咬牙切齿般练,注意配合震脚,久而久之,功夫就会上身。

所谓内劲,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练出,但那个感觉是可以体会到的。比如,第一式上下卷曲对拔,起先的时候感觉很古怪,很难发出劲来,但想穿了,不就是那么一个对拔动作,慢慢练,慢慢琢磨,自然会发现内在的劲道在增长。有一次,守孚老师在和一个少林高手试手的时候,就用这个第一式把对方吓一跳。大侠听了这个故事,当时很难理解如何用这个功架进行格斗。那时守孚老师便指出这个十字裹横的重要性,大侠事后体会,发现此式果然甚妙,值得不断玩味。

九、Zhufengyi心得体会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 ... ardID=22&ID=579

本次苏州之行,收获大于想象.初次见陈师,宛若白面书生,哪敢想象陈师是身怀中华传统瑰宝心意六合拳的高人.与陈师短暂几日的接触,应是我学拳生涯的里程碑,对老师所说的'紧'有了深刻的体悟.一般来讲,许多拳种对大松大柔比较提倡,也许我孤陋寡闻还没有接触到核心.第一次接触的'紧'是河南李紫剑先生,明白讲,松是出不了功夫的.李先生称之为身体的'不空'状态.现如今又接触到了陈师的心意六合拳,依然是那个'紧'字.使我顿开茅塞.在未见陈师以前,一直和张先生信箱联系,从中学到了不少秘密的东西,平时一直在琢磨一直在练习,应该说身体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他不说,仅仅劲力上就大有突破,所以在此再一次感谢张大侠!

心意拳被马胜利先生称为'回师炉',我不敢确定是否真如此,但通过我的感受认为心意拳是非常优秀的拳种.其动作与其它拳种绝然不同,不同的其中一点是动作很别扭,又拧又裹.不是四平八稳.恰恰是这些别扭的动作正是出功夫的,一拧一裹想松都松不了,暂还不说心法,仅此一项健身足够!

十、Walker[原创]心意六合拳的撑筋拔骨和锻炼中节

http://www.soonup.com/SoonUpBBS/ ... ardID=22&ID=626

10/25~10/29,我们一行17人参加了陈守孚老师在苏州举办的心意拳学习班。5天时间虽短,但是守孚老师所展现的古传心意六合拳的魅力,可以说让我们终生难忘。

先前师兄弟们也已经有好多文章回忆和总结了很多心得体会。我因为练拳时日还短,本不敢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只是想到网上虽是高人众多,但像我等这样的初学者也是不乏其人,或许我从初学者的角度总结的一点浅见,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故不揣冒昧,试言一二,各位方家、师兄弟们,大侠请不吝批评指正。

我也是从大侠的能够网上第一次见识到守孚老师的古传心意六合拳的。拜读了大侠的大作后,虽然早已是心向往之,但是对于为何心意六合拳可称之为“内家拳之王”,或者心意六合拳到底殊胜在那里还是颇有疑惑。所幸守孚老师“传道、解惑”不遗余力,加上这几天自己的练习,我逐渐认识到,对于初学者而言,“撑筋拔骨”和“锻炼中节”就是心意六合拳最要紧的秘密。

拳谱中说的内外三合,相信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了。但是具体该怎样做到这六合,估计就是各家的秘传了。在守孚老师所传的心意拳中,“撑筋拔骨”就是做到“外三合”的必由之路。24把心意拳中间,每一式,每一动都有着“撑筋拔骨”的要求。以十字裹横的三个动作为例:第一动为双手左右对拔,定式时加上左肩略往右合,头部收颌上领并向前肩拧颈,一下子全身都被撑拔起来,合劲不求自来。第二动后手前压前手上扬,带领身形略起,加上头部又拧向右肩,双手与双腿自然形成对拔,第三动左手下压与右手转腰平击,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对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撑筋拔骨”贯穿于24把之中,陈师言道“24把每个势子都有四个要领以做到全身一节一气:撑筋拔骨,怒发冲冠,鼓肉,然后咬气。”可以看出“撑筋拔骨”的重要性。“撑筋拔骨”要求稍节用力,以手为例,就是前臂略紧,但是上臂放松,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鼓肉”。拳谱有云“把把不离鹰捉”,也是类似的道理。

初识心意六合拳,便会对它的锻炼中节之法,居然如此之多,如此之细致而感到惊叹!顺手罗列:熊出洞是抽中节,十字裹横第一动是拔中节,十字裹横第三动是扭中节,收势的鹰捉回收是曲断中节...锻炼中节之紧要,可见一斑。这里所谓中节,是以人全体而分,腿脚为根节,躯干为中节,手臂为稍节。锻炼中节,也就是锻炼躯干部分,包括脊,腰,胯以及丹田。24把的处处,都会全身一拧而合劲(陈师喜欢比喻为钢条般一拧,“喀”一下合住)。这一拧如果只是流于稍节,总似乎流于表面。只有加入锻炼中节,腰胯之类大关节一起一拧,才能够真正做到全身合劲。陈师言道:初学24把,以腰发力,久而久之,会丹田气足,然后可以做到以丹田发劲。由此可知,从锻炼中节入手,能够抓住本质,少走弯路。

当然,除此而外,鸡步,和各种身法也是心意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师兄言之甚详,此不再赘述。初学浅见,各位不吝批评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