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华】孝道直呼——《简单生活》札记之三

文/王正华

孝 道 直 呼
一一读张德丽散文集《简单生活》札记之三

朋友鸿因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出院后儿子以给父行孝为由,无情的将与其父相濡以沫,生活了近十五个年头的姚姨赶出了家门。鸿虽失语,行动困难,但内心对儿的做法有意见。整日眼含泪水,不思茶饭,体重锐减,骨瘦如柴。邻居说我有文化,辈分也高应去做鸿儿子的工作,让姚姨回来照顾鸿。但无果。

无独有偶,同事杰两年前爱妻离世,七八十平米的房屋,“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承受着孤寂的煎熬和折磨。幸好在外打工的小儿夫妇愿回来与父为伴。莫想两代人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上的差异,使杰并未感到愉悦、温馨。在他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对此,小儿态度暧昧,儿媳坚决反对。何去何从?两厢出现僵持。儿媳竟还拿停断杰的伙食相要挟。

重庆——有6个子女的84岁老者,因照顾时间产生歧义出现空档,春节期间在小女儿家门楼道睡了4天3晚,媒体曝光后,引得国人震惊、一片热议......

可能是因了鸿和杰,以及遭受子女遗弃的重庆老者阴影在怀和心灵撞击的原由,我怀着极为困惑、茫然、复杂的心绪开始回读《简单生活》一书中“老父亲”的部分章节。边读边想,随手还用笔在读过的一些句子旁边或页码留白处划上弯弯曲曲的线条与只有自己方能解读的图腾,记录下当时的心情、感悟。

“老父亲”是日记体长篇纪实散文,摄取了作者2009年4月8日一一2010年8月10日(应为2010年7月31日)间,陪护老父艰难走完人生旅途的诸多片段,共35篇,约三万字左右。语言朴实、直白。从头至尾没有过多的形容和夸张的虚语。犹如一碗白水,一眼见底,恰似一口米面,普通、醇香、营养。字里行间饱溢着真心、真意、真挚、真亲情。折射出无私的孝敬、孝顺、孝心,是善与美的释然和传递。归纳起来孝亦有三。

孝是时间。有人说行孝需要时间,又有人认为大凡事业型、有钱人,没时间。普通人,没钱的人有时间。时间常常成了孝与不孝的问题。因而对孝不孝,孝的形式、方法、内容有了不同的理由或解释。我赞成孝心在哪,孝行就在哪,时间也就在哪的说法。

作者是高校的教师、教授,有教学任务,科研项目。为人妻、为人母,有做不完的家务、琐事。不可谓不忙、不累,少时间。但她有孝心、孝行。比如一张小凳、一把小剪、一副老花镜,年已半百的她惯例的要为八十又八高龄的老父洗脚、修剪趾甲。一刀一剪,一招一式,总是那么地投入、用心、娴熟。脑梗后的老人虽口齿摸糊,嘴里有一句,没一句,断断续续的 “女女好,女一一女女好!”心里却甜甜的。为了帮助老人尽快恢复记忆和语言能力,作者借着《看图识字》一个字、一个音节的教授具有高学历,曾经站过多年三尺讲台,做过多年政治领导的老爸,是多么的困难?老人经常小孩样的耍脾气、赌气、“罢学”。作者能说什么呢?强忍着心痛,耐着性子慈母般的爱心、诚心,一遍又一遍的哄着这个大顽童的老爸。

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做晚辈的就会尽百倍的孝心。老父亲1947年从区委宣传干部的岗位上应征入伍,,半个多世纪里,南征北战,参加了十几次战役和战斗,英勇顽强,屡立战功......可悲的一场脑梗将所有美好的记忆消失无痕。听说医学上有凡情有独钟的元素,最易激活失意患者的生物细胞一说。我们的作者便创造性的陪护父亲玩开了下跳棋,甘做“假设敌”,让对方一次次地把自己“打倒”“消灭”,以次来重燃起病父一一这个职业军人的指挥欲、胜利欲!所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不可挂齿。但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或枯燥、重复、难奈的忍受。作者不嫌不弃,合理安排工作、家务,挤出时间尽去做孝事。否则坐卧难安。

而我们的周围为什么总不乏发生一些拿“时间”问题在孝上制造借口,做片面文章的现象?那种把孝“承包”给他人,自己站在远处乐当看客的“孝”,轻说是肤浅、缺乏真诚的“例行公事”,掩人耳目罢了。重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厚重的人文孝道及美德的糟践、羞辱、背叛。

孝是奉献。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费尽千辛万苦扶养我们成人后,又要操心、焦虑我们的就业、 婚姻、子女教育...... 人到了老年精力一天天衰退,身体一天天老化,自然规律无法避免。他们老了、弱了、病了,走不动了,需要帮扶的那一天,我们还能讲什么条件?有什么埋怨?索要什么回报吗?天下的父母是不欠儿女的。遗憾的是人心不古,孝道受损,反哺之情,早被一些人遗忘,养育之恩,也终化为虚无,并非出自幻境。

重庆6子女弃父如果只是个案,人们或许只是一声叹息。“弃养老人”的事例早已不绝于耳。吉林农安县85岁的曲老汉被子女逼住猪圈4个多月:江苏泰兴市九旬母亲被子女逼睡走廊5天5夜等,无论如何都是人间悲剧,是社会的真实写照。然而作者的“老父亲”给了我们别样的慰籍和情愫的享受。

作者在兄妹四人的排行中,年龄最小,又为异性。伺候病父,若按老百姓的习俗,兄长们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在作者的眼里同为父之子,当然负有同等的责任和义务。否则将会失去做人儿女的资格、身份。男的在医院轮流值夜,她争先恐后。几个哥可以为父端屎接尿,她也尽心尽孝。一宿难眠,整夜整夜熬。为了给老亲增加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她又是寻找食材、菜单,又是向别人不厌其烦的讨教。同老公、女儿一起开动心思研究父亲的口味,不停的变换饭食的花样,做麻食、包水饺、红烧肉、炖鸡汤......父亲的意识时好时坏,对女儿的“心作”并非回回褒奖。有时也不给好脸,饭不吃一口,汤不沾半勺。反而喋喋不休,令人苦笑难言地数落、批评、问责:“是谁指挥的?”“谁做的饭?”更难听的还有“你关心国家大事行,做饭不行!”对此,作者无怨无悔,锲而不舍。老爸若吃了自己送的饭,高兴无比,尽孝成功!反之,她凄怜、愧疚。一边泪水往心里流,一边强扮笑脸,承认“错误”,向意识糊涂的爱父保证下顿饭一定好好地做,让他满意......

当然,我们还不会下结论说作者的孝行就一定完美无缺。因为孝道不是科学,不是技术,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尺码或衡量标准。孝道是心与行向善的美的融合,是个体依据具体情境的具体表现,是对家庭行为的模仿。一个人、一个家庭能力有别,客观条件有异,但只要真心实意去做了,奉献了,问心无愧于天地、父母,就是一个孝子,一个中华孝道的优秀传承者。

孝是尊重。“百善孝为先”,那么如何算孝?十人九说,隔山隔水不同俗。作者说:“父亲有他自己的生活。做儿女的就是尽量尊重他、理解他、孝顺他、让他快乐。他快乐了,我们就快乐。”对上述观点,我们是否在分享的同时还可做出这样的解读:无论是尊重也好,理解也罢,两者之间应互为前提或基础。在理解中尊重,在尊重上融合理解。当然,尊重、理解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上的。核心目的是让对方愉快,接纳。

父亲每次住院病情稍好时,便嚷嚷着“回家、回家!”医护人员每每头疼。作者及家人仅管支持院方,但医院再好不是家啊。最后还是满足了老人对家(有时今天出院,明天又入院)的眷恋。家人忙活些又算得了什么?吃惯了保姆做的菜饭,对儿女们送的美味佳肴,老人家或没有食欲,或“蜻蜓点水”式品尝一二,弄得孩子们左右为难。按照父愿只好和保姆“工换工”一一老爸大口大口用着保姆做的粗茶淡饭,保姆享受着作者做的美菜高汤。图的是让老爸的心里满意、高兴,他们也就跟着快乐。.

鸿的儿子纵有千条万条理由要为其父尽孝,也该事先征寻父亲的意见,尊重他的想法。遗憾的是他把“孝”强加给对方,给对方造成的是万般的痛楚,病情的加重。令人触目惊心也!杰的小儿夫妇怎能借口怕邻居耻笑自己不孝,而违背老人再婚的意愿,剥夺了他的正当权利!说穿了无不是私心邪念在作崇,根本算不上孝行,凸显的是无知与孝道的缺失。我们应当热切呼吁,提倡孝道,敬长尊老!理解万岁,贵在孝顺。莫做“子欲孝亲不在”的傻事、蠢事、憾事,以“老父亲”为一面镜子。

2012年2月20日于古城北门里

作者简介:王正华、男、1945年5月20日出生。陕西省华阴市华山镇人,大学文化,高级记者。曾在西藏戍边,剿匪、参战。现为陕西省报刊审读员、陕西省传播学会原秘书长。从幼喜欢文字,热爱写作,曾任媒体记者、编辑、总编、总监等。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西藏日报、中国机电报、延河、西安工人文艺、湖北企业家、善天下、今传媒及人民、新浪、网易、宜君文苑、雪域岁月等网络平台,刊发各类作品千余件。出版60万字博文集《打捞记忆》《牵念》。通讯地址:西安市北大街147号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

关于赞赏

赞赏金额全部归作者。7天内点击量超过1000的,另加稿费10元,超过2000加20元,以此类推。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投稿方式

(0)

相关推荐

  • 【母亲节特刊】李细田/感恩母爱一生情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感恩母爱一生情 作者:李细田 温馨五月,是个感恩的时节.自从古希腊人那一天向众神之母一一赫拉致敬伊始,为弘扬母爱,传承孝道,世界各国,相继有了今天这个伟 ...

  • 【王正华】创造快乐 ——《简单生活》札记之二

    文/王正华 创 造 快 乐  一一读张德丽散文集<简单生活>札记之二   生命对一个人来讲,一生中只有一次,而生活方式却可多式多样,但我欣赏作者的简单生活.记忆中有哲人也曾说过:把简单的事 ...

  • 【王正华】打捞记忆——《简单生活》札记之一

    文/王正华 打 捞 记 忆  一一读张德丽散文集<简单生活>札记之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电话那头传来清脆.熟悉,又久远了二十二年的女声,开始以为是耳误,再仔细辩听,没有错就是她一一张德丽老师 ...

  • 【王正华】母女对薄公堂

    文/王正华 你做到了吗? 你也有明天......   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妈的小棉袄,能遮风挡雨寒.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爹妈的贴心袄--流传久远的顺口流,已成为天下父母的依托和自豪. 可曾生育五胎 ...

  • 【王正华】被洗脑的半年......

    文/王正华 被洗脑半年,却不跌坑,为何-- 我 不 聪 明 1 我天生对数字 " 过敏 ",甚至是一种恐惧.上学时,数学课的成绩老在六七十分周围打转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先后走了 ...

  • 【王正华】俯拾6• 惦 记

    文/王正华 俯拾6· 惦 记 春风春雨满园春 一城同居少往来 庆党百年了心愿 四面八方聚酒店 握手相拥 问寒说暖 你还好吗 去了哪儿 四十年前的党员 生产工作的骨干 说走就走 讲散便散 追求的是一一 ...

  • 【诗词人物】王正华

    [诗人简介] 王正华,1985年生,贵州遵义人,98年初尝写诗,始学南北朝民歌,渐转学元白体,以简洁通俗流畅达意为本.后入韩孟派深造,无功而返.不以诗为职业,亦未曾投稿发表,偶有闲情则与二三诗友 相唱 ...

  • 【王正华】​俯拾1•小 黑

    文/王正华 俯拾1·小 黑 上下一挺墨 突显眸子神 职守宅地门 桃树是为界 眼观八方云 耳辨是与非 熟亲异勿近 相迎频摇尾 鄙视他山食 休想越雷池 "旺旺"唱使命 声声拉警笛 同类 ...

  • 【王正华】清明 • 遥寄天国

    文/王正华 旧稿重赏· 清明 遥寄天国 辉煌半世蒙为寇,    冷屋铁窗清凉油.    锋芒毕露他人怒,    韬光养晦本无后.    是非曲直天在看,    身正岂怕邪恶撼! * 天国,同窗好友,劳 ...

  • 【乙末诗词】王正华|乙未年诗词选

    [诗人简介] 王正华,贵州遵义人氏,风社成员之一.二货一枚,因久被人冠名王二,省视自己,名符其实,便当二不让,以王二自居. [乙未年诗词选] 新正日 一夜雷声同爆竹,革除夕兽入新年. 孩童三五相嘻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