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闯祸惹事,背后原因是什么?

用打骂的方式阻止孩子探索,
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的好奇心,
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孩子总是闯祸惹事,背后原因是什么?

01

好奇的孩子

豆子 4 岁多时,喜欢捣弄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弄得家里总是乒乓作响。出去玩时,他会东张西望;看到有趣的东西时,他会摸一摸。
有一次,豆子外婆在做晚饭,豆子想帮忙拿汤碗,外婆不同意。趁外婆不注意,豆子自己拿起汤碗却没拿住,把汤碗打碎了。外婆又心疼又恼怒,恼怒的原因是豆子不听她的话,心疼是因为豆子差一点儿被烫伤了。
豆妈听到动静来了解情况。豆妈懂育儿知识,清楚豆子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旺盛的特点,而豆子外婆固执地认为孩子不听话必须严管,两人理论起来互不退让。豆子打翻汤碗后被吓了一跳,再看到妈妈和外婆争论,他不知所措地哭了。看到豆子哭了,豆妈自然先安抚豆子的情绪。
其实,打碎碗只是一个导火索,争吵的主要的问题出在豆子外婆和豆妈的关系上。
当豆子嘴巴里蹦出“屎尿屁”之类的词或者搞坏东西时,豆子外婆会非常焦虑,不停提醒豆妈说:“管管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现在越来越难管了。”豆妈听后也很焦虑,瞬间想起小时候被豆子外婆责怪的体验,母女俩争执起来。豆妈的焦虑一方面源于豆子调皮给家里造成的麻烦,另一方面源于幼年时期被她的妈妈责怪和抱怨的焦虑体验。
一般而言,共住同一屋檐下的两代人如果都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各执己见,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老人把照顾孙辈当成重大的责任,是给子女的一个交代,因此他们异常敏感,生怕有一点儿闪失。在这种情形下,老人不会放手让孩子探索,会时刻担心孩子受到伤害。
有些老人也希望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孩子在自己的指导下茁壮成长, 而且听话聪明,老人会获得非常强烈的价值感。孩子3岁之后自主能力增强,越来越不受控制,叛逆、调皮,这会让老人感到非常疲倦, 老人想依赖子女解决焦虑,双方的教育理念一再碰撞,这也是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容易发生在这个时期的原因。

02

“无法无天”的孩子

4岁多的孩子对外界充满着好奇且精力非常旺盛,妈妈会因此感到力不从心,特别希望丈夫能及时给予自己帮助。
这个时期的孩子意识到大人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妈妈给孩子建立的规则很容易被孩子打破,这也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当家庭中出现矛盾的时候,孩子会观察哪个人是强者,然后慢慢向强者靠拢或者站在强者的立场上。有些孩子和妈妈发生冲突后会向爸爸告状,其实这是孩子在向强者寻求保护。
安全感强的孩子,通常在幼年时与母亲的母婴关系建立得不错。因为想检验自己的探索能力,他们表现出很强的探险精神和参与感, 希望通过成功完成一件事情获取自信。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出错,但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犯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打碎碗、弄坏花瓶、弄翻墨水都不是大事,却能让孩子更清晰地认识一些事物的特质,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做事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等等。
安全感弱的孩子往往不太敢于尝试,做错事的概率也就小了。如果父母太过严厉,孩子就会因为害怕而放弃向外拓展。还有一些曾被抛弃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也不敢探索新事物,他们害怕因为犯错而被再次抛弃。
豆子是一个安全感比较强的孩子,他想尝试很多东西,但能力有限,容易把事情搞砸,变成我们心目中所谓的“坏事”。有时候孩子也会故意做“坏事”,想看看父母的反应。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那就是“无法无天”。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懂事物运行的规律,但是对规则有些模糊的认知。孩子有时不认同照料者的规定、约束和要求等,但他们的本意不是挑战照料者的权威,而是受天生的好奇心驱使想去探索和冒险,以致无暇考虑照料者对他们的期望。

03

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

好奇心过胜的特殊时期

第一,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听故事。玩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满足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听故事对孩子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了解每一个新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探索过程。儿童有声读物和绘本等都会带领孩子进入故事中,完成一次次探索。
第二,在安全范围内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儿童乐园里骑自行车、荡秋千,在公园里看小花等都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尝试新奇的玩法时,如果没有危险,父母不必阻止。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
第三,建立规则,保护孩子的自由。孩子的成长需要规则的护航。但不要用物质惩罚抑制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说“如果你做了这件事,你会失去新的玩具,也不能去游乐场玩了”,这并不能让孩子明白危险之处,就事论事更有利于孩子在危险的事物面前有所节制。

04

好奇心需要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

用打骂的方式阻止孩子探索,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的好奇心,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孩子 4 岁多时是考验父母耐心的阶段。父母只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个阶段很容易就会过去。
孩子在探险的过程中会对一些危险的事物特别好奇,照料者如果无法与孩子良好沟通,将会引发彼此的焦虑。
我们需要理解孩子在每一阶段的心理特征,也要明白孩子做“坏事”并不是为了违背父母,只是本能地探索不同的事物。一些照料者认为孩子做“坏事”是为了违背自己的要求,那是他们的自恋被打破后产生的挫败感在作祟。

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是亲子教育最好的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