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赛事灾难教会了我们什么?

“ 运动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的助力,不是生活本身。”

一向赞成我不写时事话题的家人说,这次甘肃的赛事惨剧,你应该写写文章,鼓吹你崇尚的安全运动理念。

无独有偶,著名跑步公号《跑步指南》的主笔老王(笔名)也在私下里跟我说,就这个话题写篇文。

我其实只是一个路跑爱好者。我少年时喜欢跑步,纯粹因为健康原因而起。对于越野,既陌生,也兴趣不大。但是,整个周末,的确被一种悲哀的心情所笼罩。家人很理解我的心情——我历来对于那些遭遇不测之祸而丧生的事例,特别敏感,特别容易难受。平时看新闻,看到种种所谓“横死”,都会唏嘘半天。

何况这次死亡的比例是如此的高,具体人数是如此的多!

一、多年前首次听到关于失温的知识

多年前,在一个介绍在冰天雪地战斗的专题节目里,首次听到“失温”这个词。

讲解人说,失温的人到最后会神经发生错乱,甚至会幻觉自己围着火堆,乃至于身上感到发热……

后来,随着相关知识的补充,我才明白,失温会使人神智发生迷乱,这是实情。但是,这种身上发热的错觉,不仅仅是神经错乱的幻觉,而是有其道理的。

当身体产生的热量小于散发的热量,就会出现失温现象。随着体温下降,身体的自我防护机能,首先会把热量用于保护重要脏器,这时候四肢就会变冷、变僵硬,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甚至出现摔倒的现象。

如果继续降低温度,当身体调节机制“绝望”了,会把热量散发给原来缺少热量的部位,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自己身体很热的错觉。

简单地说,温度降低,肯定是危险的,但不一定就到失去生命的地步(这次的确有不少已经貌似“冻僵”了的人获救生还。但是,如果身上出现热的感觉,那基本上就是绝望了。

失温,这个我们在平地里几乎不必担心会出现的现象,在恶劣天气和非常态化环境里,就有这样可怕。毕竟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度。

周末这次事故,主要的杀手,就是失温。

二、几个让人不能理解的信息点

有关机构已经在正式调查了,关于责任谁属,我们没有资格发言,静候结果就是了。但是从公开出来的信息来看,的确有些令人觉得不好理解的地方。

1、都在说“气候突变”,或者说“突遭恶劣天气”。这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说恒久不变不符合辩证法,但是说几百年不变,至少几十年不变,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吧。纵然天气预报没有办法“预测”明天的天气,那么从过往的历史上,恰恰应该得出“有时候天气预报测不准”的结论,这个说法应该是成立的。

既然天气预报在这个地方有可能测不准,那么根据“目前得出的天气预报”,在其基础上做些额外准备,这也就成了必然的、明显的逻辑——既然有可能天气预报测不准,就不能把眼前预测到的当标准,而是要预想可能变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就是天气比原来预测的更加变坏了。

如果说,过去是了解气候会变坏这种可能性的,仅仅是过去搞过活动没有出事,来“赌”这次也不会出事,那就不是做正经事的态度了。不客气地说,过去没出事是侥幸,现在出事是必然。

2、在出事的艰难路段,有没有值守人员和补给点?

我们看很多城市里的马拉松比赛,沿途志愿者和补给点很密集。这次越野赛,很多参赛者是带了手机的,而且大多数的手机还是有信号的。如果沿途有值守者,或者有补给点,是不是会被救助得更及时——不要说“不通车的地方把人背下去不容易”这类话,不用你把人背下去,如果沿途有补给点,能及时喝到热水,对失温者都是起死回生的救援措施。

3、出发时,已经是大风降温天气了,为什么不及时停止?看脱险者的介绍,在起点,大家都是快速起跑,试图利用开始的一段下坡,让身体快速热起来。跑步的人都知道,一启动就快跑,试图借此让自己暖和起来,本身就是个非常消耗体力的举动。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不可能不知道。只是这个天气,逼得他们只好这样去对抗寒冷。那就基本上开局就输了一步——不仅仅是参赛人,也指这次活动。

这是就比赛的共性问题去看的,是任何同类型比赛中,都需要关注的几点。

至于网络上热议的救援问题,赛事组织问题,我所了解的信息不够,就不做赘言。

由于遇难的多为有能力前突的成员,特别是处于头部的第一梯队,可以想见,这些人中,基本都是年富力强的人为主。一个个年富力强的生命逝去,意味着一个个以他们为顶梁柱的家庭顿遭巨变,令人为之浩叹。

逝者已矣,愿他们安息。我们要做的,是吸取他们用生命向我们呈现的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也是成全了他们用生命向我们发出警示的菩萨道功德。

三、生命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

1、懂得放弃。任何一项运动中,挑战自己,特别是挑战自己且获得成功,都是快乐的,这是人向上的力量,是值得赞许的。但是,当生活向我们展示明确不可为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成功。

我想起了夏伯渝老人登珠峰的传奇故事。以下内容为网络文字截屏。

还差区区94米距离,就能达成自己数十年追求的夙愿,面对这种局面,在“不忍心连累他们(向导)”的悲悯心驱使下,忍痛放弃冒险。

当时,这个片段深深地打动了我,甚至可以说,对于我自己在得与失、获取与放弃的权衡方面,也产生了影响。

2、生活中,破旧立新是必要的。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跟过往的自己比比,有所进步,这些都是很好,很必要的。但是权衡利弊得失,对个人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它不是仅仅事关自己,更是对家人的负责。

现在即使是在市区里跑步,有时候,下到楼下,发现风比自己在家里阳台上时的感觉要更大,而且大到跑步起来,很不舒服的感觉,我就毅然回身回家。

3、脑子里经常畅想与家人在一起的场景,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摆正生活的重心。这是我在生活中经常做的冥想功课。我做这个功课的目的,是为了对治我年轻时候的一点愣头青特性。年轻时候做事情有点不管不顾,难免凭借血气之勇。后来意识到,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自己的行为举止不仅仅对自己起作用,也要对家人负责。由此,做任何事情,都会想想万一出问题,对家人有什么影响。这样就会把争胜的心放下很多。

就说去年11月底的那次腿伤吧,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就是因为当时在一个测试中,突然感到腿上发痒,又不愿意影响测试成绩慢下来挠一下或者调整一下服饰,用两腿相蹭的方式去解痒,导致两个膝盖相撞,而且不小心伤得很重。在养伤的前期,每每想到给家人带来的麻烦,我就很过意不去。

所以,遇事想想给家人是不是会带来麻烦,就会使自己的行为冷静很多。

4、跑步或者其他运动,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的一个助力。如果为了追求助力的力道更大,而把生活本身给颠覆了。那就本末倒置了。

四、内卷时代,赛事也难免,不必都追,给自己一个难得的不卷环境

昨天在跟朋友交流时,我说,现在搞赛事,也带有明显的内卷色彩。

A地有,我B地也要有。你用这个招数来吸引人,来打牌子,做旅游经济,我比你更新,更吸引眼球,更新意迭出。

这才使得眼下马拉松遍地,用很低的成本来达成地域宣传,拉动经济的目的。

早上看到本次事件的一篇报道下的一个赛车手的留言,说参加过一个赛事,在中雨里出发,58公里,到终点前的十几公里手脚冰凉,到点后的饮水都只是温热。所以,后来遇到该赛事,ta都劝阻朋友们,不要参加。

用低成本宣传地方,拉动经济,是近年各类马拉松赛事突然横空出世,乃至于层出不穷的原因。

过去,有完美主义者说,“半马不是马,只有42.195公里,才能用马拉松这个名称,因为马拉松的源头,就是指42.195”。可是眼下,当远远超过42.195公里的赛事,依然以超级马拉松,或者越野马拉松的名义在展开,大家好像也司空见惯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卷现象——没有最长,只有更长;没有最奇,只有更奇;没有最险恶,只有更险恶。

可是更长、更奇、更险恶的赛事,也要更好、更细、更周全的组织和措施来保障。

再次愿逝者安息。

愿所有运动爱好者,都从运动中收获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