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专心?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在孩子学习中,不少家长会发现,学一会就想看电视,玩手机。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习惯是思路形成的。那思路是怎么形成的?是通过观察,倾听,从而模仿来的。模仿谁呢,在家庭环境中,参与实践的机会多,从而习惯了家长的表现和行为。可见,是家长的影响的,只是暂时还没发现这个问题。教孩子表达和行为的时候,就要专注于一件事的完成。当孩子到学校上课的时候,就是在参与社交互动,培养的是沟通和交际能力。
老师和孩子沟通,是借助于课本,来表达老师的想法,从而听取孩子的反响。在沟通中,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从而完善对事物的认知。增加的不是知识,而是增加知识的能力。提升的不是技能,而是掌握技能的水平。孩子学习不专心,家长会归咎于态度问题。其实,是兴趣和习惯而已。在学习中找不到兴趣,就没有落脚点,一直漂泊在知识的街头。在学习中没有习惯,就会迷茫在技能的十字路口。
孩子不善于交流,家长是焦虑的。学习不专心,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孩子成功的时候,家长一个劲地表扬。习惯了表扬,当出现了批评,一下子受不了,就容易孤立,不愿意接触更多的人。学习上,也不太喜欢交流。遇到问题,就只能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了。抗挫折能力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影响到学习效果的。
第二,家长的要求过于严厉,把工作的风气都带到家庭中了。会让孩子感到压抑,而不敢吐露心声。每天恐怕犯错误,而遭到家长的埋怨和指责。孩子在启蒙阶段,有问题的时候,才是成长的机会。就像人在走路的时候,要前进,必然是脚掌向后翻。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解决遇到的困难,又如何能进步呢。这个进步是思维的成长,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同理心,自信心的建立。
第三,亲子沟通机会少,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一起做事。有时候,孩子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没说几句,就无话可说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互动能力弱。家长想进一步了解孩子,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孩子想分享自己的想法,却没有氛围。其实呢,这个过程,就要在事上练。找一件事情,一起去完成。比如在学习上,孩子了解方法,家长讲述故事。骨肉匀称,才能风姿多彩。
第四,当孩子有了成果和收获的时候,不必吝啬赞美。也可以积极向孩子询问方法和过程,当孩子的学生。要让孩子的思索,能够得到考证。让实践有所体会,这就是在培养思路。如果沟通的时候,没有思路,又怎么去和别人交朋友呢?家长的焦虑是有道理的。有了成绩,不必骄傲。家长通过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教会。所以,不言之教,就是靠熏陶和影响。
第五,在学科上,老师只教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按照对应的方法解决就可以了。这是行为的模仿,孩子照搬宣科,就能解决,如何有感觉呢?其实,感觉并不一定在实践本身。可以在沟通中,提升对问题的看法,增强亲子关系,使得孩子能够赞叹家长的伟大。家长可以开玩笑,但不能过量。幽默多了,就成谄媚了。要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地位和关系。如果轻视家长,就会轻视家长所说的话,怎么能听从呢?对老师也是一样,家长要对老师尊重,孩子就会对老师尊重,对老师教的知识尊重。
第六,孩子情绪不太好,易于恼怒,不好相处,是日常习惯所形成的。在表达和行为中,被情绪所遮盖,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沟通效果。在课堂上,孩子虽然是和老师在沟通,其实在学知识。有了知识作为铺垫,才能有更多谈论的材料。在家庭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做事,分享快乐,才会增加感情,提升交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