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丹巴美人谷
早就听说了丹巴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这次出行就专门安排了到丹巴的美人谷探访一番。通过做旅游攻略,我知道了丹巴美人谷就在巴底镇的邛山一村,一大早就兴冲冲的驱车赶往美人谷。从丹巴县城出发,沿着大金川河边的211省道一路向北约26公里,我们进入到了巴底镇,享誉川内外的美人谷即在此。
当看到路边写有“巴底邛山土司官寨”的指示牌后,离开211省道转入山间的峡谷小道。不一会车就驶入了狭窄的盘山路。一路上可以俯看山下的河流像一条哈达在群山中蜿蜒,山间五彩的经幡在风中摇曳飘动,红白相间的藏式寨楼掩映在青山绿树间,这里的一切都宛如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一幢幢美丽的藏式寨楼隐藏在这充满了灵气的山谷中,在这翡翠般的绿树之中,眼前真是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
沿着盘山路一直往上行,路越来越难走,路上有许多180度的转弯,路的宽度也只能通行一辆车。至此,我才知道去美人谷的道路艰辛,这让神奇的美人谷更添了几分莫测的神秘。说到去美人谷,在车上大家一个个都眉飞色舞,这也成为了一路上的话题,我也很期待到美人谷后看看这里的美女到底有多漂亮。
在四川有句俗语:康定的汉子,丹巴的美女。传说,古时西夏国被蒙古骑兵所灭,大批古西夏皇族后裔从甘肃逃到这里定居,因此才有了闻名中外的美人谷。传闻“美人谷”的女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和高贵。颀长的身段,平日里几乎不施粉黛,穿着朴素令人惊艳,她们不惧风吹日晒,艰苦的体力劳动之余,稍加梳洗,便气韵毕现,曲线天成。
嘉绒藏族是一个母系氏族的社会。传说,在远古时期,一只凤凰飞到墨尔多神山,化作了万千迷人的美女,从此墨尔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云的地方。嘉绒藏族从古至今一直信奉墨尔多神山,“墨”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也就是说墨尔多是女神山,是女权崇拜的象征。丹巴也是“东女国”的所在地,当时这个国度是由女性掌握并行使国家管理大权的。
在盘山路上大约行驶了5.2公里,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美人谷,美人谷位于丹巴五大山之一的白菩萨山上的一块较平的峡谷中。这个峡谷从地质上看,就是一条垂直切割很深的高山峡谷,它从白菩萨山顶一直延伸到大金川河河谷,当地人把这条峡谷称为邛山沟。邛山沟里有好几个山村,是以邛山一村、二村、三村命名的,村中有所一小学,一村约有100户人家。
来到传说中的美人谷,我木有看到期待中的美人。刚一进村,看到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真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美人谷里木有美女,绝对木有。我估计也许是近年来在丹巴举办的选美节中,不知是那届邛山村的女孩子夺冠了,在媒体的渲染下,干脆把这条高山峡谷很洋气地称为美人谷,久而久之邛山村这地名逐渐被人们遗忘,人们只知道了美人谷的名字。
既来之则安之,来了还是要好好看看的,必须对得起车的耗油费。整个这条邛山沟里,藏寨的风格与丹巴境内的其它藏寨大同小异,但其沿途那切割很深的高山峡谷中的风景还是很漂亮的。从山脚的谷口进入,沿着峡谷盘旋而上,在山路上可以看到一幢一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楼。这些寨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的景致一起构成了优美的乡村画卷。
在邛山一村里的巴底邛山土司官寨前,我们遇到了一位名叫翁姆的当地嘉绒藏族女孩,这也是我在邛山村里见到的唯一一位女孩子。我们与翁姆商量了一下,给了她50块钱,请她当我们的导游,帮我们介绍一下村寨的情况。
翁姆带我们走进了这座古老的巴底邛山土司官寨,走进官寨一看,官寨只剩一些残骸。据说,清康熙四十一年,大金川丹东、巴底、巴旺一带部落酋长绰布木棱,因归服清朝而授封为从五品安抚使,置安抚使司,管辖番民八百五十户,成为了巴底土司。
巴底土司是嘉绒18土司之一,这18个土司就相当于18个独立王国。丹巴这个地方,因为有丹东土司、巴底土司和巴旺土司,取这三个土司音译汉文首字组成县名,从此有了丹巴。巴底土司共传了22代,第一代为根喀梨儿布, 最后一代土司是尼玛旺登,取汉名王寿昌,新中国后放弃了土司位,后任丹巴第一任县长。听说,曾经遍布丹巴的土司官寨,如今好像只剩下巴底和巴旺这两处残垣断壁了。
在200多年前,这座巴底土司官寨里发生了震惊嘉绒西藏的农奴反抗土司的暴动,史称“邛山农奴暴动”。清光绪十二年,巴底土司病故,其妻白利娜姆独揽大权,白利娜姆和哥哥益色拉买狼狈为奸,害得当地农奴民不聊生。最终农奴们冲进土司官寨奋起反抗,斩除了益色拉买。谁料白利娜姆却逃到康定,她征募兵马反扑巴底,最终农奴暴动以失败告终。
巴底土司官寨也称夏宫,它是巴底土司主要生活起居的地方。土司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整个土司官寨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建筑,占地约有2000平方米。主楼是碉房连建,中间古碉高9层,两边副楼高6层,主要用作仓库。东面房屋高5层,底层除两间牢房外,其余都是佣人住房。其中第4层为土司的卧室。南面设有进出的大门,同样在底层设有两间牢房,其余房间都是生活用房。
巴底土司官寨中间的院坝分为上下两个,西面的院坝地势高一些,上面设有行刑台,东面的院坝地势低一些,是农奴平时劳作的地方。从现存的残垣断壁可以看出土司官寨气势恢宏,建筑精美,装饰豪华,雕工奇妙。土司官寨后面被众多的藏式寨楼所包围,大有千人共捧、万人齐朝的气势。
走出土司官寨,看到邛山村前是一片已收割了的玉米地,一棵高大的柏树孤耸在中间,周边是层层向山坡上延伸的小块梯田。在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寨楼中,一座土黄色的高耸的碉楼及旁边的土木建筑显得与众不同,这就是巴底土司官寨。看着这座在鲜艳寨楼中显得那么破败和陈旧的官寨,我想曾经的土司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留下的也只有这座破败的历史遗产了。
接着,翁姆领我们去一家私人开的小博物馆参观。路上,我看到村里的寨楼周围种了许多的梨树。翁姆说这里的水果非常好吃,水分足又甜,来这的游客可以随便摘树上的水果吃。如果你懒得去摘,果树的主人也会帮你摘一袋子的,这里的民风相当纯朴、热情、好客。传说,东女国女王爱泡温泉,爱吃温泉香熏的高山香梨,因此天姿国色,民间女子皆仿效,于是国中遍美女。
走在村寨中,很想在村中寻找美人,遇到的村民都会说:美人都不在家。美人都去哪了?说到美人这个话题,我们就与翁姆聊了起来。翁姆说美人谷难寻美人有以下原因:大部份美人长大后都被外的宾馆、餐厅、歌舞团邀请出山了。还有当地的习俗,姑娘结婚都比较早,一般17、18岁就要谈婚论嫁了,结婚之后美人由于劳作的关系,往往红颜早逝。
当我问翁姆为什么没有走出这个小山村时,翁姆却笑了起来。她告诉我们她上小学时,老师对学生很严厉,翁姆不喜欢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由于她文化水平低,也就只能留在村里做农活。我听了她说的这些后,想想有文化真是很重要的,文化是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的铺路石,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途径。
“嘉绒文化博物馆”也称“嘉绒土司文化博物馆”,它是邛山一村的村民自己办的一家私人民间博物馆。博物馆的主人叫阿约拥忠彭措,他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小山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曾经在村里当过9年的村长。拥忠彭措家的祖辈服侍过最后一代土司,收藏了许多当时土司家族日常生活的物品,这些物品在别人看来是垃圾,但呈现在我们眼前已经是珍贵的文物了。
嘉绒文化博物馆的这幢房子是典型的藏式寨楼,这幢寨楼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拥忠彭措家祖传的房子。寨楼的墙用石头砌成,整幢建筑为三层,底层是养牲畜的地方,二层为客厅和厨房,三层是主人的起居室。现在的二三层都是博物馆陈列藏品的地方,藏品的的陈列是按藏家传统生活习惯布置摆放的。由于底层养了一只藏獒,博物馆的女主人把藏獒关好后,才让我们进入院子中。
当我走进这座私人博物馆后,房间里的陈列让我眼前一亮,说实在的我是第一次走进藏民居室。室内除了华丽的用品外,藏画的热烈与绚丽迎面而来,浓艳得无法化解。鲜艳的红、黄、绿、蓝化身为莲花、树木、河流、山川、僧侣、鸟虫,布满整个房间的墙壁、柜门、桌椅、床榻。每个房间都很精致,角角落落雕刻着鲜艳且复杂的图案,让你感觉仿佛钻进了艺术品里。
在这座私人博物馆中,我还看到了许多从来没见这的藏民日常生活物用品,这些藏品中有土司家族的用品,也有普通百姓家的用品,很多物品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此外,这里还收藏有红军时期的大刀、军号等,开始我很疑惑,看了一段资料就理解了。原来王寿昌继任22代土司时,红军长征到达丹巴,作为一个土司的他,由于受到他人的蛊惑,他纠集方圆数百里的藏民,与孤立无援的红军进行了一场搏杀。对于王寿昌酿成的血债,新中国政府却宽恕了他。解放初期,一股国民党势力在阿坝发动叛乱后向丹巴流窜,王寿昌组织藏民把守关隘,帮助解放军歼灭了叛匪。
二层的露台与寨楼的屋顶,都是秋收季节凉晒粮食的晒场。边上的房门和窗子上画满了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内涵丰富,折射出嘉绒藏文化的风采,同时也反映了房屋主人的生活状况和生存心理。嘉绒人认为这些图案能召唤佛光灵气、驱鬼辟邪、禳灾降福、佑护生灵。而这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也美化了他们的生活,使寨楼成为一座精美的艺术馆。
走出嘉绒文化博物馆,翁姆领着我们在村里参观,并向我们介绍嘉绒藏族的风俗。嘉绒人世世代代都居住的石垒寨楼,这些寨楼都是用泥巴和石片层层手磊而成的。屋檐和门窗上绘有特殊意义的图案。图案中有佛教传说中的天神,这是藏民族崇尚平安幸福的标识,意为妖魔鬼怪见到后都望而生畏,表现房屋主人希望他的居所牢不可破,能抵御灾害和危险。
在邛山村里,我看到村里民居的寨楼都是石木构架,墙体都是大的石块垒成,缝隙塞满了小石块,使得房屋非常结实,即使居住很多年也无损坏的迹象。主要的房梁和屋面都有大根的木柱横贯穿越,让房屋更加牢固,使用的材料虽然原始,建造的技术也很传统,保持了传统而古朴的风貌,体现了嘉绒藏族建筑的特色。
嘉绒人的寨楼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对比度强烈,以白色与赭红色为主色调,辅以黑色,相互间隔,十分醒目。邛山村里的寨楼建筑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很多看起来非常新,这是当地村民对自己世代居住的寨楼十分爱护,每年都要对寨楼进行维护粉刷,使得这些古老的住房保持着明快而鲜艳的色彩,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互为衬托,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
翁姆带我们来到了村寨后面的一块大石头旁,这块独立的石头前立有许多的转经筒,石上竖着五彩经幡。翁姆介绍说这块石头是传说中从天外飞来的,当地人将它做为圣物供奉,每天都有许多藏民围着它打转念经祈祷。藏民认为转的圈数越多,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
翁姆告诉我们,嘉绒藏族与其它的藏族虽然同属藏族,但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的区别是经文不同,虽然都有五彩经幡,但经幡上的经文不一样。其次是转经的方向不同,嘉绒藏族采用的是逆时针方向,其它的藏族则是顺时针方向。
嘉绒藏族除了转经之外,还要进行一种既简单又古老的祈祷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当地称为煨桑,通过桑烟来祭祀上苍,感谢上苍赐予平安与富裕。在每户嘉绒藏民的寨楼屋顶四角都供有一块白石,每到播种、收获、祭祖,嘉绒人都要对白石进行祭祀,屋顶平台上还有一个白石砌的鼎状煨桑塔,每逢家中有重要事情,就要煨桑祈福。
美人谷之行虽然没有看到美女,但此行还是有收获的,了解了嘉绒藏族的习俗和巴底土司的历史。走出邛山村,临上车时,我回望了一眼这座深藏高山峡谷中的小山村。金秋时节,村寨呈现出一派多彩的画面,树叶渐次褪绿,满山灿烂的红色、黄色,藏寨的房顶则铺满了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寨前房后的果树枝头挂满果实,真是一个美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