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以前我曾撰文写过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的文章,这几日也接诊了几位带状疱疹的患者,这些患者都是经过西医治疗拖延过久留下后遗神经痛,最后西医没有办法经朋友介绍过来照我看一下。对于此病我也不能过分地贬低西医治疗方案,只可惜多数患者是在医院误诊后,然后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治疗,完全不了解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而疏于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治疗。有很多患者都是一侧肋间神经全部病发出来,已经环腰一半的病变了还没有控制住病情。为什么对于这种常见的疾病很多医师会不知道如何治疗,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以前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多数医师都能很快的判断出来,并能准确用药,就不会形成神经痛这种折磨人的后遗症。
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西医一般考虑抗病毒药、激素配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中医一般考虑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我个人把此病的治疗和毒蛇咬伤治疗归结为统一方案,对于蛇类咬伤的治疗我以往也写过治疗方法,其实临床上二者治疗方药也是大同小异的。首先,可以考虑放血排毒疗法。和毒蛇咬伤一样,一般来说大家都知道要尽早切破咬伤部位吸出毒液(电视剧里一般是直接吸吮咬伤部位,其实风险很大);带状疱疹也是考虑刺络放血,把疱疹局部点刺后即刻采用火罐拔出毒液。对于神经痛医学界公认针刺为首选,一般采用电针、火针、温针、刺血、皮肤针、水针、灸法、埋线。取穴多选用阿是穴围刺、病变相应脊髓阶段的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位于T1~L5各椎体棘突旁开0.5寸处,左右对称)剂辨部位选穴(头面部:风池、太阳、攒竹、下关、合谷、外关、阳白、四白、巨髎、颊车、翳风、承浆;上肢、胸胁部:背俞穴、支沟、阳陵泉、合谷、太冲、内庭、风市;下肢、腰腹部:背俞穴、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经外奇穴三商穴、龙眼穴(又名蜘蛛穴)、蛇眼穴、凤眼穴对带状疱疹有特效。对于灸法一般可以考虑艾灸、灯草灸、隔蒜泥灸、贴棉灸、麦粒灸、天灸、龙火灸(火疗)、闪火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内服药物一般考虑轻泻肝胆火毒、活血化瘀、滋阴养血,这些也是和治疗蛇毒一致的,蛇医都知道“蛇毒不泻,火毒内结”故而泻毒一直都是治疗病毒感染的必应手段(大黄、虎杖、重楼、贯众、半边莲、蛇衔草、龙胆草等)。因为病久病毒侵袭神经,中医认为久病必有“瘀阻”,所以治疗也需要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红花、当归、桃仁、水蛭、炮山甲、赤芍等)。临床有人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此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久病必虚,特别是神经痛一旦发生就会剧烈煎熬患者日夜难安,因为体虚更加剧疼痛感觉,所以治疗一般要配合一部份补益气血的药物(临床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此病,效果明显)。一般医师多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不过临床上单独使用龙胆泻肝汤取效都不太满意,可惜很多医师固守教科书,而不知道变通。临床上我以前跟随家父的时候,常见他使用四妙勇安汤加减(头面部加白芷,躯干部加柴胡,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后来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习虫类药物的时候翻阅图书馆的藏书,发现许多虫类药对于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神经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比如全蝎、蜈蚣、僵蚕、土鳖虫、白花蛇、乌蛇、地龙、炮山甲、蜈蚣等,所以临床上对于神经痛我常加入虫类药解毒止痛、剔风通络。临床观察患者疱疹消失后病变部位会有瘢痕疙瘩,虽然疱疹内的毒水消失,可是因为内火炽盛炼液成痰,所以临床治疗中也常常加入化痰药(瓜蒌、半夏、陈皮、明矾、皂角刺)。临床上有人推荐使用带状疱疹后遗症方:丁香9克、郁金9克、柴胡9克、枳壳9克、川芎9克、板蓝根30克、甘草9克(疼痛严重者可以加入五灵脂、蒲黄、冰片,共为细末,每次3~5克,温水冲服)。方中丁香和郁金属于十九畏配方,一般方书中不让一起应用。民间还有使用蚯蚓泥外敷治疗此病,效果也不错,只可惜现在蚯蚓泥并不好找,可以使用活蚯蚓连腹内泥一并捣烂敷患处。
在这里再提一下我从家乡民间学习的一个草药单方:扛板归(又名河白草、蛇倒退、老虎脷、蛇牙草、犁头刺、猫爪草、刺犁头、犁尖草、退西草、退血草等)30~60克,内服外洗。对于扛板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找一下它的神奇作用,在我老家以前它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以后我在慢慢解说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