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NA对话GVL吴翠平 | 环境与人文的生态,是城市更新的底色

「城市复苏计划 Urban Revitalization Plan」

基于多年深耕行业的经验累积与对业内趋势前瞻性的敏锐触觉,ARCHINA建筑中国开启全新栏目“城市复苏计划Urban Revitalization Plan”。以新鲜有趣的视角发掘城市中不同类型与尺度的项目故事,寻找“复苏的城市空间”,从专业深度和情感温度双重角度进行创新表达,传递空间、城市价值,希望在先行者表达思考结果的同时,也能推动从业者的再思考,接力城市发展。

《城市复苏计划》S01E04

吴翠平

GVL怡境设计集团中南广州公司总经理/集团高级合伙人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类从未改变过对自然的向往。

每当全球性的疫情过后,都会增加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2003年的SARS已成记忆,但新冠却还在蔓延,如今2021年依旧被不确定裹挟着,历经了2020年一整年的全面“抗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从未像如今这样渴望着自然,庆幸地是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掀起了一场“网络革命”,让更多人可以选择离开拥挤的都市,回归自然山野。但“离开”并非是所有人都拥有的选择权,也并非是处理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阻碍城市发展的原因,“城市更新”等概念一次又一次的被提及......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历经漫长岁月,幸运地是人类终于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本期对话,我们特邀GVL怡境设计集团中南广州公司总经理、集团高级合伙人吴翠平女士,与我们分享其对这一议题的独到见解。

西咸沣河(文教园段)生态湿地公园

Q1

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W(吴):要想了解景观设计能为城市发展做些什么,首先需要知道景观设计是一个怎样的学科。

景观设计是一个叠加在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其实可以拆开为景观和设计来理解。

景观是什么?

其实我们眼中所见的一切皆可称为景观,大致可以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并非是人们片面理解的花花草草。

设计是什么?

设计就是理性且经过分析和严谨思考后的结果,是要具体解决问题的。

景观设计范围十分宽泛,大到国土空间规划小到私家花园的设计,这是一门跨度大、专业多交叉的学科。在一些大尺度的规划项目中,既要有全局意识,又要有人文关怀,既要着眼发展又要注重山水格局的关联,让城市与山水自然交融。如果是住区或公园类型的设计项目,景观设计师则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与当地风土人情进行融合,包括在地素材的选择、生态的手段、文化的植入、体验的内容等很多细节。所以在景观设计的专业范畴内,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项目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

西咸沣河(文教园段)生态湿地公园

汕尾保利金町湾

Q2

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发展做些什么呢?

W(吴):公共空间从来都是不足的,对于一个健康的城市而言,并非有几座公园就可以解决的。从霍华德“花园城市”的提出,到后来勒柯布西耶对“阳光、空气和绿地”强调与重视,再到景观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欢迎,公众逐渐摒弃了对景观设计美的片面理解,愈发重视其社会作用,景观设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发掘出来,不仅城市的山水格局和生态廊道等议题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城市道路和绿地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也逐渐发展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健康的标准。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景观设计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沙滨江新城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

在我看来景观设计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所以在拿到项目“剧本”时就要掌控全局,因为生态环境不可逆的特殊情况,一开始就要对一切不合理说“不”,尤其是更新类的项目。

长沙滨江新城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

Q3

是否有典型的案例来回应您的观点?

W(吴):攀枝花普达湖项目挺有代表性的。在我们接触项目之初,客户的需求只是做水库旁的景观,但我们实地考察后,从专业角度预见了一些目前规划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景观生态规划的角度给出了更合理的规划意见。

攀枝花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

团队在本着尊重场地的初衷,依托普达湖建成后优越的水域条件,提出了调整控规的建议。一是滨水绿地空间布局与周边开发区域进行功能上的衔接与互补;二是顺应山形地势,重新调整道路体系。为的是减少山体破坏,减少土方开挖,减少基础建设的投入,释放更多的滨水公共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周边开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溢价值。

攀枝花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

但庆幸地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历时两年真的推动了调规,在双方反复的讨论中,开发商与政府最后选择相信我们的专业判断与真诚。现在水库周边的景观也已建成,对周边的生态与产业升级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项目增加了极大的助动力和溢价值,吸引了更多资本的介入,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项目从公众到政府再到开发商都得到了积极地反馈。

攀枝花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

Q4

城市更新,真正要“更新”的是什么?

W(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亦是如此,这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也不必赘述。但从景观设计的专业角度来看,看到的是被忽视的人的需求与文化价值。因此你会看到一些现象,诸如交通设计基本会以车的需求而设计;大拆大改的城市建设,一个与当地完全不相关的新城拔地而起,文化在此并未得到延续,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修复。这里不仅是对物理空间上的再调整与优化,而是更多地强调因精神价值层面的文化复苏而带来的活力与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不同时代的需求不同,经历了快速积累和大规模建设的阶段之后,城市问题凸显,现在人们才知道放慢脚步回头去精耕细作。如今城市更新与区域文化传承的矛盾、城市更新与转型中的生态修复也都成为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但庆幸的是如今时代下的我们可以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城市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阶段,这也是设计的“黄金时代”。

长沙滨江新城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

Q5

驱动城市更新的因素有哪些?

W(吴):城市更新背后的逻辑改变,其实是随经济格局而发生变化的。几十年前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发展用地过度超前,让我们进入到“存量时代”,所以只能选择回过头去做更新,会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空间更具活力,吸引并留住更多人。因为人,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活力与经济驱动力,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开放商和甲方的诉求,以更具活力的空间实现城市人口的正向流入。

在这个回归文化价值的时代,一座城市的文化才最能体现其个性,就像我们常说的文旅项目,要先有“文”,才能有“旅”,要先有共鸣才会认同,所以在更新中要找到经济与文化的平衡点。而所谓的“个性”,其实就是千百年积淀形成的差异性文化,面对文化差异性的逐渐消亡,大家都会有种“文化焦虑”,因此在解决了城市经济自循环的能力后,大家都在积极地塑造城市文化。

所以我觉得,在文化回归的趋势下,通过寻找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触发对设计理解的新视点,只有这样才会找到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

汕尾保利金町湾

Q6

都说设计是平衡之道,您是如何理解景观设计的?

W(吴):生态、社会和美学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其中生态环境是基础,是一个必要因素;社会则是人和城市需求的平衡;美学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交叉的综合学科,也是不可被忽视的因素。这三个点其实是三个独立且不断博弈平衡的价值体系,所有景观项目都要在这三点上寻求平衡,包括公众的需求、生态的需求、发展的需求,以及需求之上的精神价值,即如何通过艺术的处理,设计出最能符合当代艺术的人文需求。所以你看,学科本身即是平衡的艺术。

而如今除了要面对自身专业的平衡,还有开发商、公众及设计师之间的平衡,既要考虑开发商的利益,又要考虑公众对设计作品的接受度,还有设计师的自我追求,如何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设计师当下需要好好把握的。好在如今城市管理者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价值保护的意识在不断提高,让沟通变得更高效且容易达成共识。同时我们也看到,无论是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在这种多方努力的情况下也就会诞生更多优秀的作品。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让我们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阶段。

西咸沣河(文教园段)生态湿地公园

自然绿色的生态,人文回归的生态,两者协同才是城市更新的底色,更是未来的底色。尤其是在全球绿色化的趋势下,人类逐渐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与势在必行。而近日的北京沙尘暴,便是生态对人类的一再提醒,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便是如此。

*以上图片皆由GVL怡境国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