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研观察|胡振宇、张效莉:“十四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深沪比较

胡振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

张效莉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

2017年5月,一条出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提法——“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惊动了北东南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城市,不过四年,天津、青岛、大连、宁波、舟山均提出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什么?一、它确实是张好牌,能张开“全球”大旗,吸引各类资源,而海洋天然具有国际属性;二、这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喊上去的、把上海拉上去的、青岛是看不下去的,为什么看不下去?因为青岛海洋实力在那儿摆着:国家级海洋机构和搞海洋的两院院士占全国三分之一。三、从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数据看,七城就是个三明治结构,上海在最上层刚过万亿元,深圳在最底层接近2600亿,中间填充着五个3000-6000亿级别的城市。

01

深沪海洋经济差距到底在哪里?

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深圳2535亿元,上海1.04万亿元,深圳比上海少7837亿元,看着差距相当大,但如果细分的话,还能给深圳点儿自信。

海洋生产总值三部分构成:1)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方面。深圳1774亿元、上海3175亿元,深圳比上海少1400亿元。再仔细分,其中海洋旅游业深圳627亿元、上海2309亿元,仅这一项就比上海少1682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深圳570亿元、上海681亿元,比上海少111亿元,因此,在主要海洋产业上,是深圳的海洋旅游业拉了的后腿,其他方面反而差距不大。

2)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方面,深圳425亿元、上海3547亿元,深圳是上海的零头。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减灾服务、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基本是公共服务业,如海洋科考、海洋信息分析、船级社等,深圳在这方面别说跟上海比,跟天津和青岛都没法比,只能逐步提升,增量提质,特别是在海洋高校和科研院所方面。

世界海洋科学TOP200高校数量(2018年)

//数据来源:2018软科ARWU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海洋科学TOP200

3)海洋相关产业方面,深圳364亿元、上海3650亿元,深圳是上海的十分之一。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包括海洋农林业、涉海设备制造、海洋仪器制造、涉海产品再加工、涉海原材料制造、海洋新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海洋产品批发、海洋产品零售、涉海服务等10大类行业,这方面的差距说明深圳在引陆下海、发挥海洋产业的辐射带动性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02

深沪打法会变吗?

既如此,为什么深圳仍然风头这么健,不但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揽入怀中,还把“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嵌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文件中?因为深圳就是为逆袭而生的城市——这儿的人“不安分”、因为南海就在那儿——大国角力需要深圳出场、更需要深圳出彩!

如果“十三五”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第一季,今后的二三四季还得继续干下去,究竟谁能建成中心不好说,因为中心不能多,你不能说我有七个中心,那就不叫中心了,但“十四五”期间各市打法肯定不同。

1)深圳是三路并进的“散打”模式。所谓“散打”就是要在过程中发现机会点,迅速反应、克敌制胜。“十四五”期间,深圳将上中下三路并进。

上路——“三道硬菜”要消化: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深海科考基地,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这三项已由深圳申报项目变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加强与香港航运服务和海洋科技合作,海博会再上台阶,蓝色主场外交迈开步子,以“会展 新城”拓展蓝色空间。

中路——载体建设上台阶:西部的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盐田东港区、大鹏海洋科学岛、深汕海洋智慧港,不但要上硬件更要升软件,不但要“风生”更要“水起”。同时要为海洋载体注入新的政策动力,以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高级生产要素,形成融汇蓝色战略科技力量和进行科技成果高效能转化的深圳经验。

下路——已定项目要落实。《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已安排63个项目,除“三道硬菜”外还有60个。提高各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承载区、先行区建设的含金量。加强港口、园区建管营走出去对海洋资源配置能力。

2)上海是独孤求败的聚焦模式。聚焦“国际航运中心”20年不变,拿实地、拓市场、增实力。相对于深圳的无中生有、主题先行、一声令下、自想办法的“散打”模式,上海坐拥厚实家底儿和厚重历史,颇有一种睥睨群雄、大象无形的感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么大的帽子扣下来,对它来说好像轻飘飘没感觉,大上海依旧在“务实”之路上义无反顾——拿洋山岛、扩自贸区、壮大海事展、发挥高校和大院大所优势,其特点“厚”、其做法“独”——把投融资、服务贸易、商务旅游等资源统统导入“国际航运中心”主航道上。

“十四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究竟谁更出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