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某商场地下一层摆放的共享充电宝。摄影:《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使用33分钟,应付金额5元”。在北京某购物中心归还完共享充电宝,杨绘(化名)盯着手机上的付款页面再次感叹。当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共享经济的泡沫破裂后,只有共享充电宝一路走到了最后。目前已经形成以街电、小电、来电和怪兽充电为主的“三电一兽”市场格局。5月19日,“共享充电第一股”怪兽充电发布了自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其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469亿元,同比增长162.5%。头部共享充电运营商似乎很好地生存了下来,但却因渐次抬高的租借价格饱受诟病。价格上涨背后有什么逻辑?涨价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还是运营商“跑马圈地”后的新一轮“割韭菜”?
价格为何上涨?
△ 杨绘向记者出示的付款信息显示,使用某品牌共享充电宝33分钟,需支付5元。共享充电宝涨价早在2019年就曾引起过消费者注意,近来随着用户规模与落地场景的激增,价格又有所上涨,消费者对此感受强烈,进一步推动了话题升温。目前共享充电宝的计费体系主要分为免费时长、计费标准、计费单元、每天封顶价、总封顶价几个部分。记者在对近几年运营商对其中几项标准所做的调整进行梳理后发现,任意一项标准的变动都会相应影响到租借价格。以来电为例,2019年,用户在一次消费中可以免费充电2小时,而2020年和2021年的免费时长被取消;在计费标准上,2019年每30分钟1元,2020年涨到每30分钟2元;在计费单元上,2019年、2020年按每30分钟收费,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费,2021年按每小时收费,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可能2小时的免费时长就充得差不多了,现在不但缩短或者取消了免费时长,还改变了计费标准,明显感受到花的钱更多了。”杨绘说。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平台即便计费标准没有变,但计费单元的调整也会使消费者在同样的时长内多付费。比如,用户在相同的1小时15分使用时长前提下,每小时收费3元的计费单元将比每30分钟收费1.5元的计费单元多付1.5元。计费体系的调整,再加上落地场景不同,进一步造成了租借价格攀升。记者走访北京市几个商圈后发现,共享充电宝的租借价格基本上稳定在每小时2~3元,KTV、酒吧、网红店、热门景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每小时会达到4~5元。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说,涨价的核心目的是寻求更多融资。“共享经济成为风口时,或许用一个PPT就能融到足够多的资金,如今市场已经度过'烧钱’期。电量焦虑驱使下的消费者大多不会因为价格问题选择弃用,这也是为什么运营商敢在缺钱的时候冒着用户流失的风险贸然涨价。”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也向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此前是低价“跑马圈地”,并不考虑收益,如今市场成熟,用户形成了使用习惯,平台更多考虑的是可持续发展。从盈利模式来看,或许更能揭示涨价背后的逻辑。专家表示,共享充电宝运营商赚钱的门路为不断铺点,当入局者越来越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运营商也只能接受高额入场费,并给予商家一定的议价权。来自怪兽充电的招股书则显示,其佣金费率从2019年的42.7%上涨至2020年的44.1%,入场费涨幅高达260%。记者了解到,目前商家铺设共享充电宝一般有买断式和加盟式两种。买断式下,从运营商那里购入后,商家拿用户租借的全部收益,并有权调整租借单价;加盟式下,商家和平台共享收益,值得关注的是,双方的分成比例正逐渐失衡,“目前商家会抽走七成利润,每个月在小程序里提现。”小电充电宝的一位地推人员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对于想要涨价的店铺,小电没有具体规定提价范围,但会根据市场行情给出建议,“太离谱了有损我们的形象,用户也不接受”。多重因素下,涨价似乎不可避免,运营商也越来越谨慎。这位地推人员透露,无论是新增点位,还是续约旧点位,商家最终能给运营商带来多少净利润成为衡量业绩的新标准,“这和以前铺点越多拿钱越多完全不一样了”。
行业未来竞争的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