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肉身和意识可以复制,情感却永无替代品
科幻片不仅能打开我们的想象力,更是能开发这个世界无穷的可能性,像电子卫星、无人驾驶、新能源开发,已经成为科技的红利,而有些正在发生的事却前途未卜,例如人工智能和克隆技术,一个是给机器赋予智慧,一个是改变人类的血统,都是吉凶难卜的双刃剑,或者打开文明再度飞跃,或者像《终结者》《黑客帝国》一样引发战争。
现在,由杰弗利·纳赫马诺夫执导,基努·里维斯、爱丽丝·伊芙、艾米丽·阿琳·林德、托马斯·米德蒂奇、恩杰伊·安东尼联合主演的电影《克隆人》演的就是对克隆技术的探讨,影片中基努饰演的威尔·福斯特因为车祸失去了至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在沉重的打击过后,他却没有选择就此消沉,而是打起精神,决心用克隆身体和意识传输的方法让家人复活。
克隆人类,这件事本身是科学的禁忌,它一旦实行,改变的不仅是人类的繁衍方式,更是精神信仰与血缘伦理的全盘推翻,克隆人到底是不是人,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又享受怎样的福利,一旦克隆人与本体共存,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变化?这些难题曾在例如《银翼杀手》《逃出克隆岛》《月球》等影片中反复被探讨,与这些表现克隆人觉醒的影片相比,《克隆人》的故事更接地气,也具有更强烈的人情味,因为它讲的不是某个公司为了利益而开发技术,而是通过男主角的丧亲之痛,率先探讨了普通人对待这项技术的期待。
每个人都有至爱的亲人,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让亲人活得更健康更长久,既然医学已经在试图生命的BUG癌症,为什么不能给生命装一个复活的开关,让本不该死去的人复活呢?试想,如果一些意外离去的人都活回来,那么这个世界会少多少痛苦和眼泪呢?
从个人的角度,观众显然并不反对男主把亲人活回来,但是,影片笔锋一转,又介入到另一个层面,警方并不认为他这么做是件好事,于是,双方展开斗智斗勇,科学的禁区能不能被突破,他和“家人”能否重新回到从前的幸福生活,这一切引发了一连串强烈的悬念,带给观众一个紧张刺激而发人深省的观影体验。
从普通人对复活亲人的渴望,到外界对这种禁忌的打压,再到威尔在复活亲人的过程中,对这件事进行了全新的思考,而最终,影片也回归到一个情感的层面,严格来说,无论克隆也好,复制也罢,或者是意识的传输,都无法零星代最初的那一份亲情,也就是说,肉身可以克隆,意识可以传输,唯有情感逝去不再来,绝没有替代品。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按科学界的说法,人类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了数十万年后,突然迎来了技术爆炸,在短短的弹指一挥间掌握了蒸汽机、核动力和电子计算机,不仅可以遨游五湖四海,还可以奔向太空,转眼间智能时代又来了,而随着以往种种被认为不可能是事被实现之后,科学家和科幻家们突然意识到,这世界可能很快就会失控,而对现代人最大的威胁不是科技,而是自我的迷失,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坚守情感的底线,才能到达科技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