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因为认知影响选择, 而选择改变命运

人到中年,朋友经常对我说,四十知天命。他觉得生活也就这样了,拿着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重复着每天的工作,下班就刷手机,看看网络小说。生活就如一潭死水,再无其他可能。

年轻的时候,那些虚无缥缈的发财梦,总觉得自己还有无限可能,对生活还抱有一丝幻想。而现在,他选择面对现实,向命运低头。

曾几何时,我也有着和他类似的想法。觉得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在下降,而能力也难再提高。到了人生的天花板。而自己,也早早地被身边的同龄人甩在身后。

看了《认知觉醒》,我才开始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点击加载图片

认知首先从认识我们的大脑开始。人类有三重大脑。

本能脑:约3.6亿年前,地球进入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最初的“本能脑”。本能脑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

情绪脑: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登场,进化出了“情绪脑”。有了情绪的加持,哺乳动物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的提升了其生存优势。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伤心情绪,能够引来同情者的关爱等。

理智脑:约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进化出人类独有的“理智脑”。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

点击加载图片

理智脑虽然高级,但因为它出现的年代、发育成熟的时间过晚等原因,导致相比如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

本能脑和情绪闹虽然看起来低级,但它们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因此我们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这种本能和情绪让我们天然形成了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人类的天性造就了我们不喜欢学习和思考,因为这类事极其耗能。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它会努力让身体走低能耗路线,诱导我们娱乐享受。所以本能通常都是阻碍学习的,而人若不学习又无力克服本能。这个怪圈,使我们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必然陷入混沌,若非外力压迫或牵引,我们往往很难跳出。

而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以克服天性。本能脑和情绪脑,确实畏惧困难,只会享乐。但是对于本能脑和情绪脑来说,他们根本不在乎你是在玩手机还是在学习,他们只在乎是否舒适。科学家废寝忘食的沉迷于研究,是因为他们真的乐在其中;跑步者风雨无阻的迈腿奔跑,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愿意停下,他们正舒服着呢。

所以想办法让本人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最高级的策略

点击加载图片

具体如何操作呢?

一、获取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反思能力+主动控制自己思维的能力。

1、提升元认知(即反思)能力的工具主要是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

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看书就是传承前人顶级的思想,每读一本书就是在进行一次和顶级专家的交流谈话。

选取书中让我们触动的点,开始思考,与自身的经历、想法相关联,将书中的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然后输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而反思复盘自己的经历,让我们有机会思考,获取经验,吸取教训。在下次面临类似问题的时候,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点击加载图片

2、主动控制自己思维的能力。就是在选择节点上,想清楚。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再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比如早上醒来时,我们先不急着拿起手机,而是先拿几秒钟进行思考,就可能在看手机和读书之间做出更好的选择。

二、认知规律,使耐心倍增

很多时候,我们对困难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改用理性这把客观之尺,则会极大地提升耐心。

1、复利效应。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早晚能有所成就。

点击加载图片

2、舒适区边缘。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在拉伸区内学习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见效也最快,很容易产生心流。

点击加载图片

就像学霸,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在错题本上,并集中精力攻克。而一般的同学更喜欢勤奋的重复已经掌握的部分,对真正的困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能够搪塞过去,结果难点越积越多,以致无力应对。

为人父母,需要做的是花大量的时间探寻孩子的拉伸区,然后指导他们在舒适区的边缘努力,而不是看到孩子考不好就一味的冲他们发脾气。给孩子增加学习量和难度,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3、成长权重对比。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们看一本书,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需要记住那些能够触动我们的点。然后让我们切实的发生改变。这个收获和意义,比读很多的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

4、平台期。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是呈现波浪式上升曲线。几乎任何学习都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然后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在平台期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之后到了某一个节点,又进入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点击加载图片

从以上规律来看,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三、深度沉浸的方法。来自《刻意练习》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比如你要练琴,就告诉自己:“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而不是:“我要练琴半小时”这样宽泛的目标。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精进越快。当目标太大,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小目标。

2、练习时极度关注。

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精力越集中则感知越细微。

好的学习模式是,在做A的时候彻底关注A,在做B的时候彻底关注B,A和B两件事情之间有非常清晰的界限。

而变聪明的秘诀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的出现。也就是先聚焦,后发散。

点击加载图片

3、能获得有效的反馈。反馈能够准确的识别自己在哪方面的不足。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痛苦也是一种反馈,所有的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启示,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持续的正向反馈能让自己进入学习的正向循环。

就像学霸们的错题本是他学习反馈的最好呈现。而仰仗反馈,明确盲点。从而比其他人领先那么一小步。而每一小步的领先都会让他们收获更多的赞扬和肯定。同学们会觉得他们厉害,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不知不觉,小的正向反馈带来了大的正向反馈。学习也进入了正向循环。

4、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我们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这是让自己能力提高最快的方式。

就像我看完这本《认知觉醒》之后,对我有了很大的触动。这是我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文章。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它是对我看这本书内容的总结。是书中能触动我的点。我通过看书,思考,总结,然后将其写出来。完成深度学习的过程。

四、行动。

以上说的是认知和方法。最终的改变还需要行动的加持。

1、真正的行动力并不完全来源于自制力。

早上醒来是我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我们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看手机信息,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有趣的消息、好玩的视频一路吸引过去。注意力呈无限分散的状态。

如果早上起来我们先去读书,或者做一些重要的工作,精力就会成聚合状态并自动增强。早起后去阅读,读的越多,脑子的问题和感触就越多,反过来又会产生更强烈的阅读欲望,回路逐渐增强。注意力的增强回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

在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旦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你便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这正是增强自制力,提升行动力的秘密。

点击加载图片

2、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所谓选择模糊,就是我们在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就像自己始终站在十字路口,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不确定性之中。

选择模糊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人类面对不确定性会不自觉的逃避。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我们需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建立清晰力并不复杂。把自己脑海当中的众多选项写下来,然后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首先做最重要的事。如果不首先做重要的事,那些不重要的事就会填满你的时间。

点击加载图片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让我们一起让自己的认知变得清晰,行动变得有力。

改变,从此刻开始。

(0)

相关推荐

  • 告别间歇性努力,持续性颓废的生活从改变认知开始

    只要你想,任何时候开始改变都不晚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直面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一边被生活和工作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一边因被同龄人甩在身后而焦虑不已,不想继续过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生活,于是决心从当 ...

  • 读书笔记|《认知觉醒》-01 重新认识自己的大脑

    随着人类的进化,人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不同的模块"堆砌"而成的.由内到外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而理智脑产生的时间最短但最高级,但是跟两位"老大哥&quo ...

  • 心理消耗。

    本文大概6500字,建议精读. 这是智远的第0146篇笔记的分享.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 忙了一天,晚上复盘时发现自己所做之事寥寥无几,但是却感觉心理很累,明知道某件事早晚要做,但始终还是拖到最后期 ...

  • 《认知觉醒》:焦虑的根源,在于缺乏耐心

    焦虑无处不在.我们那么努力地生活,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混混沌沌地生活.内心发出一种声音,不能再这样蹉跎下去,但是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方法,在渴望与不可得之间煎熬. 一.什么是焦虑 & ...

  • 《认知觉醒》: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去年我看了12本书,但是现在想来,除了书名,其它的什么都没记住. 有段时间,看到各种干货文章,立刻点击收藏,然后就忘了: 报了各种技能速成班,满怀壮志地去学,却发现,要么坚持不下来,要么,除了笔记,其 ...

  • 为什么高手都懂得给自己大脑加一个外挂?前...

    为什么高手都懂得给自己大脑加一个外挂? 前两期我们分别介绍了大脑的三层结构,也了解了因为进化时间的不同,最迟发育的理智脑在本能脑和情绪脑面前还相对非常弱小,我们屈从于本能和欲望也是天性使然,但是我们发 ...

  • 《认知觉醒》:从大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我们会再“进化”一次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可能我们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做:"你永远都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运气". 那么,这里的认知到底是什么呢? 网上的解释是:指通过 ...

  • 怎么提高自制力?

    (一)一个原因 为什么自制力不够? 以上案例,其实表达了我们现代人都会面临的困境,明知道自己要早起运动.要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让自己变得自律,但就是做不到. 通常的解释是因为你懒,而且不愿意吃苦,自制力 ...

  • 学霸的秘密:《认知觉醒》带你打开高手的“暗箱”

    很多人说自己学习.工作时经常分心走神.不够专注:孩子也是一样,每次辅导作业都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更可贵的是孩子从来不上课外兴趣班, ...

  • 《认知觉醒》:人生是意识与潜意识的较量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说,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那么,什么是模糊?模糊是如何产生的? 在<认知觉醒>的开篇,周岭把大脑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三重大脑: (1)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 ...

  • 《认知觉醒》:一本强烈推荐给父母看,可用于指导孩子学习的书

    原创三月古木2021-01-28 12:12:00 有多少人读书前是被书名吓退的? 这本<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我觉得可算其一. 书名如此"科学",而书的 ...

  • 系统认知的框架

    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在不同时刻,我们总是面临不同的选择,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如何提升认知 ...

  • 书评|《认知觉醒》:改变,从觉醒认知开始

    改变,从现在开始. 文/漫随 保罗·柯艾略在<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一书中写到:少年时代,她觉得选择为时过早,而现在已是青年,她又觉得改变为时已晚.可是她究竟把精力浪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这个 ...

  • 写作没思路没耐心、没素材没深度?看完这几个底层逻辑写作不再难

    大伟很羡慕那些会写作的人,他也想练习写作的能力.于是,他报了很多班,跟大神学了很多技巧,比如文章如何架构.如何追热点.如何起标题.如何写结尾,等等,他如获至宝地使用这些技巧,但是,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欠点 ...

  • 《认知觉醒》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不要让你的身体再被“劫持”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金庸先生已经与世长辞,但他的作品直到现在还活跃在小说和影视剧市场,被奉为经典.然而,写武侠小说的作家如此之多,为什么就金庸先生的作品这么受欢迎呢? 那是因为金庸先生 ...

  • 焦虑在大脑中是如何运作的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可以看到宇宙的过去,夜空中的那些恒星大都是几十年前或者几百年前的样子.另外,我们还能看到两百多万年前的河外星系.借助天文望远镜,我们甚至能够看到几十亿年前甚至上百亿年前的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