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悲鸣深处听痴狂

第一次知道吴天明,是看《变脸》,连刷两遍,惊为天作,悠远的东方美学气息,情感真挚的故事,包括朱旭出神入化的表演,看得如痴如醉,当然《老井》也是不俗,再往前的《人生》《没有航标的河流》就始终因为懒惰无缘得见了,后来陆续又看了几部电影,包括在《飞越老人院》中的演出,越发的期待这部《百鸟朝凤》,直到吴导离去两年后才如偿所见,自然是别有感触。

因为年纪的原因,对80年代仍有一些模糊的记忆,所以很爱《百鸟朝凤》,这应该算给最后一代传统艺人吹响的送别吧,那些年,录音机的普及,洋乐队的崛起,生活理念和娱乐方式的变革,让一大批传统艺人失去了饭碗,人们只看到风风火火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哪还记得这些吹唢呐的时子呢,就像杜甫的诗里面写: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后来被唱成了流行歌曲才被年轻人知道,时代,就是这么更迭不息的。

上世纪的80和90年代,又是更迭最快的一个时期,不仅是片中陶泽如饰演的唢呐王,各行各业都在去旧迎新,服装店取代了裁缝店,美发厅取代了理发店,网络媒体取代了纸媒,电影也一样,一代新人换旧人,第五代,第六代,全新的商业片导演。吴天明导演本人也是推动历史走向的巨匠,当年破格提携多位新人,促成了第五代的成长,功不可没,而这一部《百鸟朝凤》以质朴无华的现实主义风格,真挚的情感,从两代唢呐艺人的传承,感怀艺术的传承,有对艺术的领悟,对人生的感触,也有舐犊情深,对时代的反思。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电影环境下,再看一部《百鸟朝凤》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感觉非常畅快,影片一开场,父子俩在山坡上望着水庄全景,那绿郁的画面中,风、蝉鸣、鸟语汇成的声音,仿隐若现,带来置身自然,梦回80年代的体验,而拜师、吸水这样朴素但不乏生活趣味的情景,一次又一次洗刷着眼睛与心灵,如此把传统美学运用到含蓄而有力量,上一次还是在《聂隐娘》中才有体验。

用画面和声音抒情,是这部影片独有的美学特色,围绕着百鸟朝凤的传承,焦三爷和天鸣的师徒情深作为主线,唢呐艺人从坐太师椅到被冷落,其中故事娓娓道来,抒缓却大气,传统艺术的美好与现实社会的变革碰撞在一起,火花不断。

影片中有太多让人印像深刻的场景,师徒三人在芦苇荡里聆听鸟语,焦三爷不顾送葬人的苦苦哀求拒奏百鸟朝凤,师徒俩醉酒后的纵情吹奏,在老村长葬礼上的泣血之奏,一幕一幕,直戳人心。

葬礼与唢呐曲百鸟朝凤,一个是离别的悲伤,一个象征重生的涅槃,《百鸟朝凤》以这样悲壮的方式展现了传统艺人的悲伤命运下,不甘低下头颅的高傲,就像是吴天明一生追求艺术,不肯随波逐波的才情。

宽容,深情,乐观,豁达,辉煌过也暗淡过,同时也有艺术的高贵与张狂,一腔热血付瑶琴,悲鸣深处听痴狂,这是吴天明导演的人生写照,也是《百鸟朝凤》的风格所在。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电影中听到属于自己的百鸟朝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