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前夕,离婚却上了热搜!
Hello
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相遇
真幸运
五月二十号前夕,在各大商家纷纷策划活动,情侣们各自计划浪漫之际,一条“离婚率持续增长”的消息竟上了热搜。
据统计,我国离婚率持续增长,离婚的人数居高不下,而且从2003年起,已经连续15年上涨。
2019年前3季度,全国登记结婚人数713.08万对,同比下降 6.78 %;离婚人数310.41万对,同比上升 7.07%。
网友们一时议论纷纷:
在一项离婚原因的投票活动中,最高的竟是家庭琐事。
可见生活的柴米油盐在婚姻关系维持中的地位。
此外,在持续走高的离婚案件中,我们发现:
一、离婚原因主要有:
三观不合,鸡毛蒜皮都要吵、 消费观不合、 经济差;
婚后性格缺点会放大,导致性格矛盾加剧、 出轨、异地;
婆媳关系不融洽、 父母婚前反对,婚后仍然反对、 夫妻生活不协调、 无法生育等。
二、提出者:
超过7成的离婚案件都是由女方主动提出离婚的。
这可以说是颠覆了中国女性在传统婚姻中“被动”的形象。
越来越多的女性在面对自己不如意的婚姻时,开始反抗;
不再选择忍受……
而这些女性通常具有独立、经济自由、父母支持等特点。
三、易离婚的男性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妈宝”、“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渣男”、“出轨”、“对别人过于殷勤”等特征。
四、高发时期:
婚后三年内,这个危险期要是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婚姻中出现的矛盾,婚姻关系存续五年以上的概率则会减少,也极容易造成离婚。
除了离婚率居高不下,近些年各种男女朋友或者夫妻因争吵而出现生命危险的事件也是频发。
很难以想象一对相爱的人,最后居然“拔刀相向”。
但,一切也绝非无迹可寻。
在诸多分分合合的情侣或者夫妻的相处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几个共同之处。
跨越了距离
在《亲密关系》中克里斯多福·孟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
这四个阶段在爱情里,可以解释为“热恋”、“磨合”“反思自我和发现真爱”。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当初在绚丽期爱得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在幻灭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就是:
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于是当两个人开始相处,就会无意或者有意的对别人有所要求。
这种要求,和父母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是同一个道理,出发点固然是为对方好。
但这是你要的对方的样子,不是对方乐意的改变。
实际上,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不会喜欢旁人的“指点”。
一段关系里,不管你们有多亲密都需要保持距离。
否则,带来的只会是关系的断裂。
仍然相信童话
实际上,纵观整个中国人结婚年龄的变化数据中我们看出,在2013年之前,结婚的情侣年龄都在20—24岁之间。
本身步入婚姻的年龄较小,对爱情怀有美好的憧憬,仍然相信童话。
然而,每一段关系在度过“风花雪月”之后,所面对的才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经济问题,也成为诸多年轻夫妻离婚的原因。
因为两个年轻人的经济能力尚且不能够支撑起一个家,又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种种压力下,情绪波动也会增加,于是“鸡毛蒜皮”的事儿也能发展成“危及婚姻”的大事儿。
古语中:“贫贱夫妻百事哀”,也非绝无道理。
经济基础对于婚姻的维持也是相当重要的。
对待婚姻态度随意
近几年,大众对“闪婚”一词并不陌生。
认识一个月就步入婚姻殿堂,甚至几天已经领证的人也不是没有。
对比几十年前,谨慎的“处对象”,如今的“谈恋爱”是比较随意了。
实际上,每一段关系不管什么年纪,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言闲语,或是因为别人都结婚了,就草率地选择一个人,轻易地走进婚姻。
一段低质量的婚姻,永远不如一个人高质量的单身。
在婚姻这件事情上,从来也都没有该结婚的年龄,有的只是,该结婚的感情。
缺乏同理心和沟通
现在的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习惯于一个人享有父母的爱和物品,这不是他们的错。
长期的独自享有让他们缺乏分享和考虑他人感受的能力。
在恋爱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晕轮效应”。
觉得对方什么都好,就是那句“情人眼里出西施”。
结婚后,激情散去,矛盾就出来了。
因为做事常考虑自己,不顾及对方,让对方感到“心寒”和不满。
又缺乏沟通的能力和主动沟通的宽容。
于是选择“隐忍”或是“爆发”,让关系陷入“僵局”。
在《亲密关系》一书中,作者提出了能帮助人做出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
在这八个问题中,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问题。
你所表达的情绪是“任性”和“报复”还是这真实情感,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不满而故意“口是心非”,往往导致事后的“破镜难圆”。
很多人赞同:结婚是一时激动,而离婚是深思熟虑。
可是,开始一段婚姻,把一个前十几二十年素不相识的人变成同床共枕的爱人,是多么需要慎重的事情。
离开时深思熟虑,是因为得到了怕失去。
得到时却轻率决定,又何尝不是因为怕失去。
怕一拖再拖,就失去了,于是“头脑一热”就步入婚姻。
“头脑一热”的热度散去,矛盾就出来了。
所以,与其感叹离婚激增不如考虑谨慎结合。
与其婚后争执,磨光爱情,不如多些沟通和理解。
但步入婚姻之后,一味忍受不如“当断则断”。
别让犹犹豫豫蹉跎了一生,人先是自己再是儿女、妻子、丈夫……
总之,相爱不易,各自珍惜,婚姻不易,婚前谨慎。
文字 | 翦兮
编辑 |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