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十年心路历程

​    学龄前,懂事以后,觉得自己是哥哥,一定要帮爸妈照看好弟弟妹妹。那时,羡慕大人真好,啥都知道,盼着自己快快长大。看到不到50岁的爷爷感觉好老啊。

我“出家”(考学)时,19周岁,当年我父亲39周岁。近二十年的农村生活,已经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当年,父亲在家的地位无比高大,是家里绝对的顶梁柱;母亲为了丈夫和子女,勤俭持家,日夜操劳,无怨无悔。这段中小学、人民公社时期,看到父母的辛劳和对子女们的期望,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78年考学离家。

1981年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了近40年的职业生涯。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提醒自己务必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决心为做好工作努力再努力,立志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毕业留校任教时只是中专学历,所以事业上的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中级讲师。经济上,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自己是单身一人,又带着进城的优越感,没有一点生存压力。

1988年儿子出生后,投入在工作和家庭上的精力就五五开了。这段时期,八小时内继续努力做好工作,下班后就努力带好(培养)儿子,按部就班,尽职尽责,心态平和,直到2000年。

20年的职业生涯,已逐渐形成了自己“吃小亏,做好人”的人生态度。

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学历的提升,事业上的奋斗目标也随之有了变化,1997年被任命为学校的教务主任、最终被评定为高级讲师。这期间农村也在逐渐变好,作为子女,总认为父母会永远健康,永远不会老,年龄只是数字(都是这样想的吧),并且还单纯的期盼父母快快到60岁,按当年的政策,到时就可以为父母报销50%的药费了。

2000年4月13日,受市场经济冲击,根据国家的改革政策,我所在的学校解散了,国企办学,包括党校、电大、技校、职工学校全部解散重组,72人重组成18人企业编制的职工培训中心。这时,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心态已经完全变了,接下来是为职业、为养家糊口而努力了。通过竞聘,保住了在央企的岗位,但收入很不理想,难以满足买房、供孩子上学、赡养父母等的生存需求,不得已,44岁辞去了央企的正科岗位,进入了民办体制,成了自由职业“打工仔”。

好人终有好报,由于上帝的眷顾,2004年和2014年,两次成功“抄底”,购买了商品房,成为低收入工薪阶层的佼佼者。不过,回想这段过往,确实有些后怕,正是因为有着年轻的心态(我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至少小10岁),没有认为自己44周岁时已经超过了闯荡的年纪。

年近60岁时,面对已有40多年的工龄、马上要退休、身体已开始有恙、儿子都已成家的现实,不得不承认,生理年龄老了,虽然,心理年龄还只40多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