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

NO.3

这段时间,安禄山真是春风得意,短短几年就从一个社会底层变成了军界高层!

然而天不可能日日晴朗,人也不可能时时顺心。

公元736年三月,一直顺风顺水的他栽了个大跟头!

当时安禄山奉张守珪之命率军讨伐奚人和契丹的叛军,事先张守珪一再告诫他务必要谨慎小心,切勿轻敌冒进。

不过安禄山对此却颇不以为然,在他的印象中,之前每次打契丹人比简直打蚊子还容易——只要能找到对方,他们不是被轻松拍死就是吓得四处乱逃,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因此,他完全没把张守珪的话放在心上,一见到敌人就猛打猛冲,孤军深入,不料竟然中了对方的埋伏,最终被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张守珪向来以治军严明而著称,这种违反军令招致惨败的行为,按理无疑应军法从事,否则无以服众。

但真要这么做,他心中却又有些不忍。

毕竟,安禄山是一名难得的骁将,之前又战功卓著,况且他还是自己的干儿子,性情又讨喜,纯属居家旅行必备……

不杀不行,杀又不舍,怎么办?

思来想去,他总算想了个办法。

他命人将安禄山押解进京,听候朝廷发落,同时又给皇帝李隆基上了一封奏折,在奏明安禄山此次失利的同时,也婉转地列了不少安禄山之前的功劳。

他多么希望,皇上能明白他的心意,看在安禄山的战功份上,免掉他的死罪,让他戴罪立功!

安禄山心里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刚到京城,他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审理他的,是当时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名相。

他有才学——他是当时著名的才子,曾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名句而蜚声文坛;

他有风度——举止优雅,气度不凡,相传后来张九龄罢相后,但凡有人举荐人才,李隆基总是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他更有操守——自从出仕以来,他一直以忠于职守、直言敢谏而著称。

凭借多年来阅人无数的经验,张九龄一眼看出这个胡人尽管外表看似憨厚老实,但内心极其狡诈狠毒,绝非良善之辈。

因此,他对安禄山的态度极其冷淡,很快就作出了这样的批示:昔穰苴诛庄贾,孙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当初司马穰苴(春秋末年齐国名将)杀国君的宠臣庄贾,孙武斩吴王的爱嫔,张守珪若要执行军令,安禄山就必须死!

但皇帝李隆基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从奏折中,他清楚地看出了张守珪的意图。

如果一个女人说“这个包有点贵,可是我好喜欢,你看着办吧”,显然她是想让你帮她购买。

同理,张守珪说“安禄山犯错了,可是他有很大的功劳,皇上你看着办吧”,显然他是想让你帮他赦免。

为了不让张守珪失望,他当即决定免掉安禄山的死罪,只是剥夺其一切职务,让他以士兵的身份继续在张守珪帐下效力。

这下张九龄急了,连忙进谏道:按照法令,安禄山不能不诛杀。且臣看他面有反相,不除必有后患。

而李隆基对此却根本不屑一顾。

安禄山不过是个普通的地方将领,相对于庞大的大唐帝国来说,比一元钱相对于一个亿万富翁还要微不足道,这样的小人物会有什么后患!太危言耸听了吧!

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安禄山放了。

回到幽州后,死里逃生的安禄山对张守珪更加感恩戴德。

之后,他不仅作战更加勇猛,处事也比以前谨慎了很多。

公元737年二月,他又跟随张守珪在捺禄山一带大破契丹。

经此一役,契丹人元气大伤,从此不敢再轻易南下。

凭借自己的军功和张守珪的提携,安禄山很快就官复原职。

可惜世事无常,仅仅两年后,他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0章)

    那么,李隆基为何要重用安禄山呢? 李隆基之所以重用过安禄山,既有政治考量,也有军事需要.对内,他想利用安禄山牵制其他武将,对外,他想利用安禄山稳定北方战线,进一步开疆拓土. 不过,为了防止安禄山心存异 ...

  •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李隆基,双面人生带给唐朝幸福与悲伤的君王

    历经苦难的少年李隆基 垂拱元年(685年),李隆基出生于洛阳.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大唐皇帝唐睿宗,母窦氏为德妃.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值唐朝宫闱多事之秋.此时的大唐帝国,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所控制.他的父亲 ...

  • 闲坐说玄宗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玄宗在位45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人生轨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惨不忍 ...

  • 张九龄、王忠嗣、杨国忠都说安禄山要谋反,为何唐玄宗就是不听?

    公元755年,身兼大唐边关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打着诛杀奸臣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兵锋剑指长安. 据说安禄山起兵快要打来的时候,唐玄宗还不知情,跟自己的美人杨贵妃在华清池享受生活.在经过多次确认后,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4章)

    736年6月清晨,天地清朗,凉风习习,正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 在微弱的曙光中,长安城仿佛一头巨兽,在雄浑悠长的晨鼓声中渐渐醒来,被分割得棋格般规整的一百多处里坊,几乎在同一时间打开大门.放眼看去,牵着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02章)

    第202章 小友如你 事实上,朝廷势态的变化,比王维预计的来得还快. 继张九龄因反对寿王大婚地点而引起李隆基不满后,不多久,张九龄再次因为一个人而和李隆基发生了分歧.这个人,就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张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99章)

    唐代自建国以来,经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时期的"永徽之治".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后,大唐的繁华富强,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7 单骑退回纥

    NO.197 于是郭子仪把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不顾舅甥之亲(唐中宗李显曾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亲,唐玄宗李隆基与金城公主算是堂兄妹,也便成了吐蕃赞普的小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7 覆水难收

    NO.187 不过,无论如何,李光弼的死也算是让他自己得到了解脱. 他终于可以不用再纠结了. 李光弼的死,也让代宗李豫得到了解脱. 他终于可以不用再担心了. 李光弼的身后事,自然是极尽哀荣. 李豫追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