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
〓 第 1570 期 〓
作者|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当今时代,人们管剃头叫理发或推头。古时候,人们管理发却叫做剃头。
前几天,我觉得的头发有点儿长了,也该去理发店理理了。吃罢早点,我就下楼准备骑上自行车,去理发店。
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家“秀丝理发店"门前,停好了自行车,便撩起门帘子进入了理发店。只看见店内有三位青年妇女顾客,那位女老板理发师正在为其中一位妇女护发美容。
人所共知,理发店为青年妇女美容护发最挣钱。给男士理发却挣不了几个钱。
女老板看见了我以后,就对我说道:“您下午再来理发吧。"我说:“既然来了,就等等吧。"老板娘却又说:“那您得再等两个多小时。"我说:“只要超不过十一点半就行!"于是我就看了一下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时间,正好是上午九时许,估计也耽误不了接孙儿的重要任务。
于是我就安下心来静等。一边等待,一边在思考着。坐在理发店里的沙发上,触景生情,想起了村里一位爱讲故事的张老汉,他曾经给我们讲过古代剃头过年的故事。
当时正是冬季腊月里的一天晚上,张老汉从生产队饲养院喂完牲口,回到了家里。他家的一条顺山大炕上已经坐满了听故事的大人小孩儿了。他为了坐上个热炕头,就逗趣道:“孩儿们腾炕头,老汉给你们叨西游(就是西游记)。"此时的孩子们就左挤右挤,给张老汉腾出了一个座位来。张老汉毫不拿心地坐到了孩子们刚刚挤出来的座位上,装上一锅子兰花烟,有人急忙给张老汉点着了。张老汉边吸烟,边开始讲故事啦!
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在清朝时,有一个人,他名叫姜二贵,人送外号二腻蛋,家住山西雁北地区的姜家弯,家里比较殷实,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他家有十来亩田地,其中水田三亩,旱田七亩多。耕牛一头,小毛驴一匹。一家四口人,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娃。男孩儿七八岁,女娃四五岁,媳妇儿名叫俊女儿,三十来岁,二腻蛋三十四五岁。二腻蛋父母去逝得早,一个哥哥也夭折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姜二贵是她姥爷、姥姥拉扯大的。他成家立业之后,姥爷姥姥便相继去逝。
二腻蛋的外号是他姥姥给起的,因为他儿时调皮腻歪,肯在姥姥面前撒娇跌皮。姥姥亲昵地叫他“二腻蛋",就这样慢慢地就传出去了!
虽然姜二贵已成了家,可是从小让姥爷姥姥把他给惯坏了。再加上他的媳妇儿性格内向,又比较温顺贤惠。二腻蛋说啥就是啥,媳妇儿也也管不了他。自从姥爷姥姥相继离世以后,家里又有谁能去管他呀,谁也管不了二腻蛋了。
冬天里农闲,人们无所事事,不是喝酒,就是耍钱赌博。二腻蛋天天与发小饮酒作乐,酒后也相跟上到赌场押几宝,不管输赢。输了掏钱,赢了拿钱走人,好不快活呀!
undefined
二腻蛋的媳妇儿俊女儿的老母亲去世早,父母亲又只生了她一个闺女。老父亲为了拉扯俊女儿,就没有再娶。自从闺女出嫁以后,老父亲就是一个人生活着。女儿俊女儿让老父亲和他们一块儿过活。老父亲却不愿意。一天,老父亲生病了,觉得自己也活不长了。就拜托邻居表侄儿赶着牛车去搬俊女儿,想与俊女儿和两个小外孙见见面,好好看上他们最后一眼眼儿。表哥紧赶慢赶,起了个五更,却走到了黄昏,好不容易才算来到表妹俊女儿他们的家中。
二腻蛋这时正好在家,他从窗户上看到表大兄哥赶着牛车进了院,急忙出去帮忙卸牛车。卸了牛车后,把牛拴到圈里,添上了草,就与表大兄哥相跟着进了家。俊女儿与表哥打了个招呼,就到厨房里炒菜做饭去了。
不大功夫,俊女儿就把一盘炒鸡蛋,一盘炒粉条端进了进来。
这时,嗜酒如命的二腻蛋早已把碗筷与酒盅和白酒摆到餐桌上了。二腻蛋和表大兄哥分别给两个小孩儿把菜搛到碗里,让孩子们都吃去了,他们俩也就开始对饮了。当他们喝酒即将结束的时候,俊女儿已把一盆热腾腾香喷喷的煮面条端上了餐桌。俊女儿给每人盛舀了一碗,最后也给她自己盛舀了一碗。
吃罢了晚饭,俊女儿表哥说明了来意,告诉俊女儿他们一家子大人小孩儿说,俊女儿她爹爹有病了,恐怕快要不行了,很想让俊女儿和孩子们去他家,见见面。让俊女儿女婿在家里看门子,他就别去了。俊女儿两眼的泪水止不住地扑漱漱地往下流。
第二天凌晨四点来钟,俊女儿就起床做饭了。吃罢了饭,二腻蛋就给牛喂了麻饼,牛吃完麻饼后,二腻蛋就把牛拉出去饮了水。饮罢牛,套好了车,俊女儿领着两个孩子,把孩子们扶上了车,她然后也就上了牛牛车。表哥拎着俊女儿的衣物针线包裹出来,来到了牛车前,然后把包裹放到了牛车上。
这时二腻蛋便把牛缰绳递给了表大兄哥,表大兄哥说了声:“再见。"就吆喝一声:嘚驾儿,再甩上鞭子。只见那牛车吱吱扭扭地走开了。两个孩子也向二腻蛋招手:“爹爹,再见!"
望着牛车渐行渐远了,二腻蛋也就返身进了家。
俊女儿他们在傍晚时分总算回到了李家村。进到娘家院子,俊女儿自己先下了牛车,然后就把两个孩子抱下了牛车,两个小孩儿一前一后跑进了姥爷的家里。俊女儿在父亲家住了些时日,正准备回家过年,父亲的病情却加重了。没办法,过年是没法儿回去了。俊女儿只好托表哥去他家告诉丈夫说,她回不去了,父亲病重,不能离人,不能脱身。并且给丈夫捎了点年货点心——馍馍点上个红点点儿,还有油炸糕、山药粉条子、冻豆腐、山药鱼儿子等。并且让表哥去了以后与丈夫一块把猪杀了,家里留下一半儿,往她父亲家拿回一半儿。
等到把老父亲送走以后,俊女儿又服了“三”,便让表哥把老父亲的遗物全部拿走。自己又让表哥把她们用牛车送回了家。俊女儿把两个孩子抱了下来,俊女也拿着包裹进家去了?俊女儿推开家门,惊呆了,家里地上有七个人,不是来索要二腻蛋借人家的钱,就是向他索要耍钱时欠下人家的债。
家里的牛羊粮油面都已被债主们拿干净了。这七个人中,有一个要男孩儿,有一个要女孩儿。还有一个人要他的老婆俊女儿,剩余的只要钱。要人的分别又给二腻蛋找了几个钱,二腻蛋给他们四人付了钱,他们四个都离开了。二腻蛋手里只剩下三块银元了。所有的东西都没了,人也卖完了。家里一切都让二腻蛋一个冬春输干了。房子也早已输掉了。俊女儿表哥进家后,二话没说。好容易熬到了天明,俊女儿含泪送走了表哥,送走了孩子们,自己也跟着未来的丈夫远去了。
望着俊女儿和孩子们远去的背影,二腻蛋心里好不是滋味儿。他转身回到院子里,就要跳入自家院中的那口水井中,结束生命。这时,正巧新的房主来了,救了他一命。
undefined
新房主人家的房子很多,这处院落和房屋让二腻蛋再暂住几年,房子最终归人家新房主。如果到时候二腻蛋有了钱,也能赎回去。
二腻蛋如今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穷光蛋、光棍儿汉了。他没事干了,就到外面流浪,乞讨要饭。没有手艺,还不想劳动。当长工,打短工,他又不愿意干。
又过了几年,人家让他腾房子,过了这个年,正月十五过后就得往出搬。人家房东给儿子娶媳妇儿用呀,不得不搬。这一下,二腻蛋讨乞连个立棍儿处也没有了。怎么办呢,家里也没有吃的了,附近的村子又遭了旱灾,讨要不到吃食,他连大年也过不了啦。
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歪招,他要度过这个难过之年。就在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他就用了一个歪招,去剃头铺剃头过年去了。他徒步行走了好几十里地,来到了城里的一家剃头铺。他见剃头铺里等待剃头的人可真不少,于是他就坐在一个小凳子上,耐心地等待着。他等啊等,等到半后晌了,轮到给他剃头了。于是他就先洗了头发,又擦干了头发和脸,就坐在了一把竹椅上,静等着剃头师傅为他剃头。
剃头师的手艺真不赖,他的剃头刀子也很快,吹毛断(利)刃。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剃完了,不一会儿脸上脖子上,胡须都刮净了。剃头师傅刚放下剃头刀,进里屋取烟袋准备抽兰花烟。二腻蛋趁机用剃头刀把自己的两只耳朵分别割下一块儿来,准备跌皮讹人!顿时血流如注,他也紧咬牙关没吭一声。等剃头师傅从里屋出来,一看,二腻蛋已成了个血人儿。他赶忙让徒弟取来两包止血药,师徒二分别在左右两边止血。血总算是止住了,可二腻蛋却昏迷不醒了。到了晚上,二腻属总算苏醒了。剃头师傅在止住血后,又让徒弟去邻村搬来了那位老中医老神医张大魁给二腻蛋疗伤治病。
当二腻蛋苏醒过来时,伤口早已搽上了刀伤药,并且包扎好了。剃头师傅好饭好菜招待二腻蛋。酒席中,剃头师傅咨询张医生道:会不会感染?并嘱咐道:一定要防止感染!张医生说道:“明天我再给他敷上三次药就好了。"
三天后,伤口好了,二腻蛋说啥也不肯走了。他向剃头铺老板提出三条要求:第一条,每只耳朵赔款一百五十块大洋,两只耳朵就是三百块大洋;第二条,让他留在老板家打杂学艺;第三条就是给二腻蛋腾出两间房让他居住,并且房子今后归他二腻蛋。三条要求,只要办到一条就行。并且要写成文书,找上证人,立字为据。
没办法,剃头铺老板碰上了二腻蛋,自认倒霉。经过张大魁医生的说合,立下了字据,等伤愈后剃头铺老板付给二腻蛋姜二贵二百五十块现大洋,两相无欠,永不反悔!
伤口好了以后,二腻蛋丢耳得钱回到了姜家弯。用三十块大洋赎回了房院,用一百块钱赎回了牛驴和田地。又花了五十块大洋赎回了俊女儿。俊女儿赎回了以后,又相继把两个孩子认开了。
俊女儿后来又为二腻蛋生了一男一女。从此,二腻蛋改邪归正,浪子回头金不换了。从此,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
每年一到冬天,姜二贵就戴上了揞耳帽子,因为丢掉了两只朵,风吹得难受,所以一出外面,就把棉帽子的两个耳朵给揞下去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管姜二贵为“揞耳帽子"了。
故事回忆完了,也正巧轮到给我理发了。不到十分钟,就理完发了。交了费后,我就出去接孙孙去了!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