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视野 | 桂志红:做时代“孝”文化的植根者
做时代“孝”文化的植根者
——读涂明甫作品集《明圃园》有感
桂志红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纸媒、书籍逐渐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有许多书籍确实让人感觉内容掷地有声,有的质量却让人觉得颇有异议,并不是每一本书都拿起来放不下。初次拿到涂明甫老师的新书《明圃园》,看到”相互融通“的字样,顿时让我没有要放下的冲动,看看,再看看,不知不觉中我竟然看完了。繁杂琐碎的生活,早已让奔波忙碌的人群烦躁不安,人们的心,像悬在空气里的杨花,怎么也不能好好沉淀下来,坏脾多得像烈日下的野草,不用点,就能燃。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没有如清泉细流的融通,又怎能浇铸大爱之魂?
打开《明圃园》,轻轻翻过李先志老师《多才多艺的涂先生》之代序,更是对这“融通”之词,有了追踪下去的意念。作者从事经济工作40多年,与文学打交道30多年,涉猎的文学体裁众多,有小说、散文、诗歌、曲艺作品、小品、栏目剧、情景剧、文艺评论,在这里,我就不细说作者的成绩与硕果,我想说的是,在文学文艺的热土中摸爬滚打30余载,作者早已把文学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生命中,他说文学是坚持、是积累,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一生追求、相依为命、生死离别也分不开的挚亲爱人,这是一种超越功利世俗的对文学的坚定的信念,没有这种信念的支撑,何谈文艺评论的高度与深度。
作者对源于本土的中华“孝”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渊源,无论是在对周芳的散文集《爱过,慈悲心》的品评中,在浅谈胡英军的散文中,还是在“献血证”与“结婚证”的故事里,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胸中仁孝慈爱的情感流露。如:“有对'衣不遮体、蓬头垢面’的弱势群体的慈悲之爱,到《鱼,自杀了》对生灵的怜悯之爱,爱中有'孝’,爱中有'敬’,爱中有情,爱中有美。”“一个'情’字、一个'疼’字、一个'孝’字,不仅让我感到朴实无华的文字之美,还让我品味到人间的亲情之美。”这些精准的描述,烘托出“孝”文化植根于作者心中的情怀。
作者带着一颗仁孝感恩的心,真诚面对每一篇作品、每一部文集,细细地读、静静地品,从思想性、时代性、味道、修辞手法、深邃度、唯美度、欠缺度等各个层面、各个方向,用来自心灵最干净、最纯粹的声音,在笔尖弹奏出来,绝不哗众取宠、绝不随声附和。这声音或许刚劲脆裂,或许轻盈绵柔,无论听起来是否动听,但它弹出了创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淡淡的味、浓浓的情,也弹出了《抗战精神》中人物坚毅的毅力、求实的魄力和创作者不一样的叙事能力。最难得的是,作者在为他人品评文字的流光中,总是在从中拨开纷纷扰扰,与读者和创作者一起感悟人生、品读人生,发掘人性的美,拨开生命的正能量,让自己与众人在文字的交融中,得到透彻的升华。
偶有一个小遐想,看一看涂明甫老师亲自演一出自己编写的情景剧,想必一定十分精彩。其实不必演,在涂先生的明圃园,就有一番精彩的根植入“孝”文化的文艺天地。
- 关于作者 -
桂志红,湖北省作协会员,孝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章散见《现代护理报》《楚天都市报》《孝感日报》《旅游文化》《槐荫文学》等报刊。长篇小说《信任》在孝感晚报连载,著有随笔集《清莲晨露》。
推荐阅读
第 47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