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厨子”

最近我又陷入了一种纠结,甚至是一种忐忑不安的焦虑:我要怎样写作。

把写作和厨子合并在一起,尽管有点不搭调,可就是那么一回事。厨师是把各种食材组合在一个盘子里,而我也只是负责把各种素材组合在一篇文章里。好厨师对食材很挑剔,常常要亲自到市场挑选新鲜优质的蔬菜,只为一道菜的呈现,而我呢?奔波在新闻一线,面对性格迥异的受访者,虽然经历各种场合,见过大场面,可我还是惧怕跟陌生人说话。每次摸起电话,跟陌生人通电话都要鼓起勇气,盘算说什么。我怕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不愿跟不熟的说话。

同是一盘菜,有人做的精致,有人做的丰富,有人做的平淡,菜谱一样,食材也是最新鲜的有机蔬菜,为什么最后口感会有差别?那差别只是在来源于加工的顺序和火候上。这个度来源于长期掌勺的大厨对整个菜品制作过程的了然于心,度的把握来源于日积月累的钻研,更来源于天赋,没有天然的热爱怎能终始如一的坚持,满足餮客刁钻的胃口?那些国外的百年老店大概就是这样做起来的,不为赚钱,责任感让他们世代传承这门手艺,并精心服务每位冲着家的味道远道而来的客人。外国人觉得带着这份责任感工作很是一份荣誉,国人则不懂这个。他们总要排队去喝杯咖啡,品品百年前的味道,才能琢磨出这样一个道理。一道菜,你吃着舒心展眉,不仅来源大自然本身的美味,更来自那份不可复制抄袭的“人情味”!这是任何米其林大厨都不可复制的味道。

写作大概也是如此。同是一件事情,前后原因结果都是一样,每个人对这个事情的认识不一样,感觉不一样,经验不一样,自然写出来有了区别,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我焦虑我不能总是写一个味道的文章,没有套路才是最深的套路,没有模式才是最高的模式。如果我不用心,我将几乎每天都在制造“文字垃圾”,被人在背后笑话是常态,但那些或许一生只接受一次采访的人呢?我该怎样面对他们。土壤可以掩埋垃圾,被时间分解,那文字呢?它靠什么在岁月的长河中立足?

我不肯也再不敢轻易下笔雕刻一篇文章了,假设一刀子下去写坏了,不能回头重来,我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但是现实的工作是我每天都会处理不完的稿件和信息要出去写。所以,焦虑让我逃避,我不想去开会,不想去参加活动,不想跟在别人身后人云议云,因为我去了就要对这个文章负责。我算什么呢?不过就是个写东西的厨子而已。

卖炭翁在瓶口处放铜钱倒油不沾,说“无他,但手熟尔”。当别人夸赞我写新闻的“神速”时,我竟也成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厨子,不过就是写的多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世上有很多人,兢兢业业,谨小慎微做着小本买卖,既要面对趾高气扬的顾客,又要小心翼翼侍候着BOSS,劳碌奔波,发不了大财,养家糊口而已。想到我也是这样的厨子,现在是,以后还是,这些年来都是,如履薄冰的心里难免更加焦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