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绍国:《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诗画设计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设计 | 肖绍国 执教 | 肖绍国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了解回忆录的结构和章法,用小标题的形式搭就文章的思维导图;
2.认识回忆录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对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品味,感受回忆录起承转合的表情达意;
3.感受周晔的童真童言下充满生活气息的自家伯父慈爱和欢愉形象,并通过有效拓展链接感受鲁迅不仅是周晔的,还是大家的。
壹 · 回忆与章法
踏准回忆基点
(课前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前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上学校、班级和姓名)
1.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回忆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忆录的叙事口吻时常温暖而亲切,记录的焦点通常是作者熟悉的人物、事件和时代。
(板书:回忆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鲁迅去世的时候,周晔还小,只有10岁,在她的记忆深处贮存了大量关于伯父生前和她的点点滴滴。鲁迅逝世9年以后,在周晔19岁那年,她用温暖而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这篇经典的回忆录,让我们对鲁迅有了不一样的了解。
2.请大家打开课文,翻到第26课。拿出《课堂练习纸》,先来完成第一题选择题:预习回顾——(大屏幕出示)
选择题:预习回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回忆的起始画面为 ,时间是“伯父去世的时候”,地点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
①伯父和我谈《水浒传》 ②伯父和我谈“碰壁”
③伯父和我们放烟花 ④伯父和爸爸救护车夫
⑤女佣回忆伯父关心她 ⑥人们前来吊唁伯父
你选择哪个画面?先把序号填上去,然后把文字带进去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回忆的起始画面为“人们前来吊唁伯父”,时间是“伯父去世的时候”,地点为“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
3.没错,周晔的回忆从伯父去世的那几天,上海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人们前来吊唁开始,伴随着她幼小的心灵记忆,她分明记得自己——(大屏幕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指名读)这是回忆的起点,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周晔的眼泪。
——(齐读)这是回忆的起点,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周晔的眼泪。
(板书:起点)
连线回忆筋脉
1.站在万国殡仪馆这个时间节点上,周晔的思绪飘回到伯父生前和她在一起的画面:伯父的音容笑貌,伯父的谈笑风生,伯父和她的点点滴滴,她怎能忘怀!让我们来理清她回忆的几个画面的时间和地点。请大家继续拿出《课堂练习纸》,完成第二题连线题:滑动画面——(大屏幕出示)
——其实,连线只不过是让存封的记忆滑动起来,来,谁来滑动这些画面?
(指名描述上述五个画面,教师点击课件逐一呈现连线)
——你瞧,这篇回忆录,周晔以伯父鲁迅逝世的时候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人们前来吊唁的画面为回忆基点,向前回忆了伯父在世的时候和她谈《水浒传》、谈“碰壁”、放烟花、救护车夫四个画面;向后回忆了伯父逝世以后女佣说伯父对她好这个画面;以“万国殡仪馆的吊唁”为基点,一共五个画面。
——不难发现,这五个画面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哪些特点?
(都是小事、家事、地点都集中在伯父家里或附近)
2.我们发现,周晔回忆的画面不是发生在伯父的家里就是发生在去伯父家的路上。看来,家,伯父的家,给了小周晔无比温馨的记忆。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伯父的家里,去感受这位邻家伯父的慈祥和愉快。
贰 · 回忆与细节
起:微笑着发起回忆
1.我们先来看发生在伯父家里的第一个画面,请看——(大屏幕出示)
时间:一个星期六下午
地点:伯父家
画面:伯父和我谈《水浒传》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扫读文字,年幼的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的?(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面对我的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伯父的教育方式很特别,只见他:(齐读)
(文字放大)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把这个画面放大后,你看见了伯父的什么动作?你看见了伯父的什么表情?你听见了伯父的什么话语?
当伯父发现我读书“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的时候,摸着胡子,笑了笑,说:(齐读)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当伯父发现我读书“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的时候,摸着胡子,笑了笑,说:(齐读)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当伯父发现我读书这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的时候,摸着胡子,笑了笑,说:(齐读)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哈哈,伯父笑了笑,这看似不经意的笑,这看似一笑而过的笑,这看似稍纵即逝的笑,却在年幼的周晔心中永远刻画了印记。原来回忆可以如此定格、如此细腻。
2.再看,第二幅画面——(大屏幕出示)
时间:有一次
地点:伯父家
画面:伯父和我谈“碰壁”
“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有扁又平。”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地点在哪儿?乍一看,这个画面记录的全是什么?与其说是一幅画,还不如说是一段存封的音频,这里边有小周晔和伯父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女生读周晔的话,男生读伯父的话,我来读括号里的旁白。(师生分角色对读)
——就在这段对话中散落着三处旁白,把这三个镜头放大些:(文字放大,指名读)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你看见了伯父的什么动作?你看见了伯父的什么表情?将这三个镜头里伯父的表情和谈《水浒传》里伯父的表情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伯父笑)
这里的笑与谈《水浒传》里的笑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微笑、笑着、哈哈大笑)
——来,谁来读周晔的话,谁来读伯父的话,大家来读伯父的笑:
(生分角色对读)(师三处分别画外音补充)
伯父微笑着,微微一笑,仿佛心领神会;
伯父笑着,那笑容持续着、飞翔着;
伯父的哈哈哈大笑使得满屋生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自家伯父就是那么的爱笑。
原来回忆可以如此定格、如此细腻。
承:欢笑中承接回忆
1.第三个画面,伯父还在笑吗?请看——(大屏幕出示)
时间:有一年除夕
地点:伯父家
画面:伯父和我们放烟花
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映照在伯父的脸上。
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
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
——地点在哪儿?谁来读?
——你看见伯父的笑了吗?是怎样的笑?(心底的欢笑)
这次的笑,和谈《水浒传》的笑以及谈“碰壁”的笑又有什么不同?为了刻画“心底的欢笑”,周晔可谓调动了她童年的所有记忆。你瞧:
她先让一束光打在了伯父脸上:(文字放大,学生接读)
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映照在伯父的脸上。
这就像舞台上的主角出场,一束追光灯打在他身上。接着她细细地雕刻伯父的脸庞:(文字放大,学生接读)
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
怎么样的笑才叫心底的欢笑?眉毛、眼睛、皱纹都笑了。刻画到这里还不够,最后还要给这心底的欢笑做个总结:(文字放大,学生接读)
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
这心底的欢笑是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美。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自然而和谐的美。(齐读全段)
——同学们,这就是细节描写呀,这就是写具体呀,好好学学吧。原来回忆可以如此定格、如此细腻。
(板书:细节)
2.就这样,站在万国殡仪馆这个时间节点上,周晔的思绪飘回到伯父和她以前在家里的画面:笑了笑的伯父、微笑的伯父、笑着的伯父、哈哈大笑的伯父、心底欢笑的伯父;慈祥的伯父、愉快的伯父、自然的伯父、和谐的伯父、自家的伯父,就要和他永别了,她怎能不落泪呢——(大屏幕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指名读)这是回忆的起点,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周晔的眼泪。
——(齐读)这是回忆的起点,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周晔的眼泪。
转:严肃间转折回忆
1.透过万国殡仪馆里的眼泪,周晔打开的记忆闸门再也无法关闭,回忆继续着,伯父的笑还会继续吗?看第四个画面——(大屏幕出示)
时间:有一天黄昏
地点:伯父家附近街上
画面:伯父和爸爸救护车夫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地点还在家里吗?伯父还在笑吗?
伯父的笑变成了什么?(严肃、沉默)(文字放大,指名读)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伯父的笑容没了,变成了严肃、变成了沉默、变成了叹气;
伯父为谁而严肃?伯父为谁而沉默?伯父为谁而叹气?
这位光着脚在大街上跑的黄包车夫伯父认识吗?这位被碎玻璃片插进脚底血肉模糊的黄包车夫伯父认识吗?这位饱经风霜的坐在地上呻吟的黄包车夫伯父认识吗?
(课件出示:救护车夫主题画面)
——请看大屏幕,把目光聚焦到伯父身上,那半跪着的正是伯父。请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老师的描述让画面在你的脑中活起来、动起来:
(音乐:徐嘉良大提琴《殇》起)
只见,伯父小心翼翼地夹着、一点一点地洗着、轻轻巧巧地缚着、一圈一圈地扎着……“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回去了,好心的先生,怎么谢您呢!”“别说谢了,这儿有点钱,这几天就别出来了,在家里休养几天,这剩余的药和绷带你拿回家用。”在这凄风冷雨中,伯父就这样半跪了很久、很久……睁开双眼,你感觉到了吗?你看见了吗?把你看见的画面,通过朗读展现出来。(文字放大,指名读)
黄昏时刻,北风怒号着,在阴暗的街道边,只见爸爸和伯父:
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已经全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只见爸爸和伯父:
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我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只见爸爸和伯父:
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文字放大,齐读)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音乐停)伯父为何而严肃?伯父为何而沉默?伯父为何而叹气?
此刻,欢笑的伯父转为严肃、慈祥的伯父转为沉默、愉快的伯父转为叹气,还有那如电影中特写镜头的——半跪,永远封存在了周晔的记忆里。
(板书:转折)
合:咳嗽里合拢回忆
1.除了像黄包车夫一样素不相识的穷苦人,他家的女佣阿三怎样回忆伯父?她说——(齐读阿三说的那段话)
2.这就又回到了伯父家里,伴随着伯父的阵阵咳嗽。那日,阿三分明看见伯父咳嗽时用来拭嘴的纸巾上留有殷红的血迹。
叁 · 回忆与主题
周晔的回忆
1.就这样,站在万国殡仪馆这个时间节点上,周晔的思绪飘回到伯父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的画面:半跪的伯父、严肃的伯父、沉默的伯父、叹气的伯父、咳嗽的伯父、自家的伯父,就要和她永别了,她怎能不落泪呢——(大屏幕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指名读)这是回忆的起点,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周晔的眼泪。
——(齐读)这是回忆的起点,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周晔的眼泪。
2.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周晔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的那一幕——(指名读)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巴金的在场
1.其实,鲁迅逝世后,以万国殡仪馆的礼堂为回忆起点,还有一位作家名叫巴金也写了一篇回忆录,题目叫《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回忆到——(指名读)
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
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
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把周晔的文字和巴金的文字对比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两段文字都写了很多人前来追悼伯父,巴金的文字好似是对周晔的文字的补充)
——让我们通过一段影像走进鲁迅生前和各色各样的人在一起的画面:
(播放传记片电影《鲁迅》片段)
(视频播完音乐《殇》又起)
影像里是谈笑风生、万人簇拥的伯父,可是,此刻周晔看见:(齐读)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影像里是谈笑风生、万人簇拥的鲁迅,可是,此刻巴金看见:(齐读)
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
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
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那时周晔才10岁,而巴金已经是杂志社的青年编辑了,他当然比周晔看得真切、记得详实、想得透彻。比如,周晔的疑问:(大屏幕出示)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巴金就做了很好的回答:(大屏幕出示)
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2.这是谁的一颗心?一颗怎样的心?到书上的最后一句话去找答案吧。
鲁迅是大家的
1.(大屏幕出示)(齐读)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音乐停)通观全文,你认为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结、升华、点题)
(板书:升华)
2.现在,请大家看板书,呈现在你眼前是周晔的这篇回忆录的最大秘密:
原来,周晔以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人们吊唁伯父作为回忆的起点,我们分明看见她晶莹的眼泪;用在伯父家谈《水浒传》、谈“碰壁”、放烟花三个画面作为承接,我们看见了爱笑的伯父的一个又一个的细节;随着回忆的深入,周晔笔锋一转,我们则看见了严肃而深沉的伯父;最后,周晔借用女佣阿三之口,给自己的回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所有的回忆合为一句话:(板书: )(齐读)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关于作者】
诗画绍国(肖绍国)
生于江南小河旁,漂于岭南大海边。一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爱语文、教语文。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悟。诗乃文字,画乃画面,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原创、精致、诗画、小资,关注“诗画绍国”,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母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