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停不下来: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又三课”预告(绝对不容错过)

2月底,新学期空中课堂开展伊始,肖绍国老师带领“诗画语文”工作室策划推出了“诗画六课”系列课程。

我们以“为学生的言语生命而教”为核心理念,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及写作素养为指导思想,设计了“红楼启蒙”三课和“诗画作文”三课,给在家中学习的莘莘学子送去了母语的滋养。

2月24日至3月12日,“诗画六课”受到广泛关注,小学中高段学生中更是产生了许多小小红楼迷和诗画作文的小粉丝。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留下了自己的点滴心得与成长记录。尽管疫情使孩子们暂时无法返回校园,但孩子们上网课时专注的眼神和端正的坐姿传递出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肖老师和他的团队带着“诗画又三课”来啦!孩子、老师、家长都可以听哦!

为了满足更多孩子、老师、家长的需求,不耽误在校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诗画又三课”上课时间移至周日的上午十点(后附具体课表),课程的内容也回归统编教材。来,我们一起提前一睹“诗画又三课”的芳容吧!

执教教师简介

肖绍国,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骨干校长,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现任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实验小学、文天祥小学校长。提出“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应邀赴全国100多个城市讲学400余场。

系列课程简介

一、回忆录学习

   走进鲁迅: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始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回忆录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如何落实?肖老师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鲁迅去世的时候,周晔还小,只有10岁,但在她的记忆深处却贮存了大量关于伯父生前和她的点点滴滴。鲁迅逝世9年,也就是周晔19岁那年,她乘坐时光列车在自己的记忆中寻觅、穿梭,用温暖而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这篇经典的回忆录。

肖老师将带着学生抓住回忆的起点——万国殡仪馆的礼堂,理清“我”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随后对事情的细节和背后蕴含的意义进行逐一分析。

肖老师还会引出巴金的回忆录《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与课文进行对照,加深挖掘鲁迅先生的形象,继而把问题导向: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巴金先生说:“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原来,文豪巴金和19岁的少女周晔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不谋而合的,这个秘密就藏在回忆录里: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作文学习

   走进诗画:从《 用文字即景》深入   

这次的“诗画作文”课,肖老师从统编教材描写四季之景的数篇课文中引入“用文字即景”的概念,然后亲自示范“用文字即景”的思乡之画:《夜》。

在母语文字的温度和魅力的烘托下,肖老师鼓励孩子写下自己的第一篇“即景”习作。随后,肖老师将逐步引导学生体悟“用文字即景”的四大秘诀。

☆ 从古诗中学习用文字即景的技法:对比

肖老师取法王冕《即景》中的“江北春深野草芳,江南春浅柳叶黄”两句诗,归纳出对比的技法,并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初稿进行第一次的修改。

☆ 从歌曲中学习用文字即景的技法:切换

台湾音乐人王梦麟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经典校园歌曲《雨中即景》的歌词给予肖老师灵感。这首歌的歌词虽然短小精悍,但表现力却很强,这一特点正是由于歌词多次切换描写的场景形成的,而这种技法也可以用于写作中。肖老师第二次留给学生时间进行修改。

☆ 从课文中学习用文字即景的技法:活起来

肖老师举例贾平凹的《月迹》中描写月亮的词语,引导学生归纳出特点:即将月亮写活,赋予生命。运用了活起来的技法后,画面更有动感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肖老师再次留给学生时间进行修改。

☆ 从课文中学习用文字即景的技法:摆进去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作文亦可如此。将自己摆进文字中,添加上自己独特的体会,可使文字更加独特而富有韵味。

至此,即景的写作技法的学习告一段落,肖老师借用苏轼评王维的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向学生们抛出问题:诗,来自哪里?画,来自哪里?原来,文字和画面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用文字即景,实乃用文字即心。

三、散文学习

   走进贾平凹:从《月迹》开始   

《月迹》是现代作家贾平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孩童的心态和目光来展示、描绘月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本次教学中,肖老师将带着孩子穿梭古今,以中国“月”文化为依托,追寻诗人笔下永恒的月亮。

肖老师独具创意地尝试了明线暗线交织进行的授课模式。明则梳理文字,从“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空中月”等场景中列举出富有陌生化意味的词语,摩挲作者充满个人生命体验的文字之美;暗则通过朗读和师生对话创造“寻月”情境,切身体会作者心迹。

“以我观月,月皆着我之色彩”,最后,肖老师将选择作者留下的文眼,让孩子们练笔“在葡萄叶儿上”、“在瓷花盆儿上”、“在锨刃儿上”看到的月亮。

课文叙述必然有尾声,但肖老师的“月迹”之课将随着文字走进学生的内心。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心”,一个“心”字串联了“诗画又三课”,语文学习的奥秘等着你用心去听课、去探索,形成属于你的心得、心声。

如此精心构筑的“诗画又三课,如果你错过了,实为可惜!那么,如何听课呢?请收好下面的听课指南——

听课课表↘

“诗画又三课”课表

时间

课程

4月 5日 (周日)

10:00-11:00

走进鲁迅:回忆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月12日 (周日)

10:00-11:00

走进诗画:作文《用文字即景》

4月19日 (周日)

10:00-11:00

走进贾平凹:散文《月迹》

听课平台

腾讯课堂

听课二维码↘

听课链接↘

https://ke.qq.com/webcourse/index.html?cid=847147&term_id=100945526&lite=1&from=800021724(请复制该链接至电脑上打开)

腾讯课堂,喊你来上课!登陆方式:

1.电脑:复制听课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使用QQ/微信登录后即可听课。

2.手机QQ或微信:直接扫描“肖绍国老师的课堂”二维码上课;也可以在QQ/微信内点击听课链接,点击免费订阅即可听课。

3.如想参与语音互动,电脑或手机请先安装好腾讯课堂APP。

听课小贴士:

准备好纸、笔。踊跃举手哦,肖老师会请你发言的!

【关于作者】

诗画绍国(肖绍国)

生于江南小河旁,漂于岭南大海边。一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爱语文、教语文。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悟。诗乃文字,画乃画面,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原创、精致、诗画、小资,关注“诗画绍国”,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母语世界。

(0)

相关推荐

  • 写在教师节 / 文: 四面八方

    写在教师节 文/ 四面八方 讲台 称道三尺 室内台阶 天天幕升幕闭 没有弧光霓彩 庄重  大方  亲切  激昂 抑扬顿挫  跃然纸上 剖析演绎出美妙绝伦 环环扣动观众的心 重点  难点  关键 掏尽辛 ...

  • 空中课堂:语文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六课”预告(绝对不容错过)

    孩子们,你们一定觉得今年的寒假很特别吧?没错,这个寒假,我们被迫改变了以往的春节打开方式,受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迎接了一场艰苦的全民战役.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怪物,响应国家防疫工作号召,每一所学校都 ...

  • 周一贯:肖绍国“诗画语文”节奏论的哲学思辩

    "诗画语文"节奏论的哲学思辩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为肖绍国老师的专著作序,算起来这已是第三篇了.但我每次都欣然领命,竟忘了自己的才疏学浅.实在因为为其作序确实是一项快事.不 ...

  • 周一贯:写作指导课的统整艺术——评点肖绍国诗画作文课《用文字画画》

    写作指导课的统整艺术 --评点肖绍国诗画作文课<用文字画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这是一堂独辟蹊径的写作技巧指导课.写作技巧需要指导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课标& ...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诗画语文”六 | 钱正权:印象绍国 | 诗画美文

    肖绍国老师是位三十挂零的年轻人.以前我与他接触不多,在点评了他执教的<三顾茅庐>课堂实录以后,对他的了解才逐渐多起来.我退休多年,快不中用了,但有一颗慈善的心,总是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后来者 ...

  • 特级教师肖培东课堂上的亮点

    杨钧舒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被收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讲述的是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讲这一课,亮点突出,课堂扎实紧凑.同时,我发现肖培东老 ...

  • 肖绍国:深飘十年

    『岭南情思』八: 文 肖绍国 2012 入伏首日 静坐 思过往一年 人生若戏 想我一江南匹夫 因一线机缘而至鹏城 初至 恍若驾一孤舟迷惘于海天 浊浪砥砺 逶迤前行 窗外 / 来自网络 倏然 城池众人皆 ...

  • 雪泥鸿爪:肖绍国《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诗画设计"十一: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设计 | 肖绍国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 ...

  • 岁月静好,肖绍帮,则灵三位老师作品欣赏

    -请扫码关注- 诗人思归平台欢迎您 投稿微信号: CZJ690430 喜 讯 告 知 第二十五期<思归客>开始征稿,预上封底封面的请联系思归微信:CZJ690430 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加入 ...

  • 肖绍国:秦可卿卧室的香气

    <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这"指迷"对应"曲演",迷的是十二钗,演的是红楼梦.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