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小儿不畏虎

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①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②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④去。

意⑤虎之食人,必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⑦?

注释

  1. :洗。
  2. 熟视:注目细看。
  3. 庶几:表示希望。
  4. :终于。
  5. :估计,推断。
  6. :施加。
  7. (yú):语气助词,表示反问。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二个小孩子还是依然如故地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二个小孩子,希望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子很天真,竟然不知道害怕。老虎也终于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定先对人施加威风,但是对于不害怕的人,老虎的威风不就没有施展的地方了吗?

文言知识

说“意”:“意”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意思”。如《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指“见解,看法”。如“吾意不然”。
  • 指“情趣”。如“诗情画意”,“春意盎然”。
  • 指“感情”。如“情意”,“情投意合”。
  • 指“心愿,愿望”。如“心满意足”,“称心如意”。
  • 指“估计,推断”。如上文中的“意虎之食人”。又如,“出其不意”。

人物故事

苏轼、苏辙,兄弟情深

上文节选自《书孟德传后》,是苏轼根据苏辙的散文《孟德传》而写的。

在历史上,“三苏”赫赫有名,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由于苏轼的光芒太过耀眼,苏辙仿佛总是笼罩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其实苏辙文学的造诣也非常高,苏轼曾说:“子由诗过吾远甚。”

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1057年,苏轼与苏辙一同进士及第,那时苏轼二十二岁,苏辙十九岁。兄弟二人志趣相投,互相推重,互引为知己。只是苏轼的性格豪放不羁、锋芒毕露,而苏辙却沉稳老练、老成持重。

二人出仕后聚少离多,兄弟俩常常是鸿雁传书,几十年间,从未间断。苏轼的诗词中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就超过了100首。林语堂曾说:“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才能写出最好的诗。”

1076年的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身在密州的苏轼面对一轮明月,想起了七年未见的弟弟,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苏轼面对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乌台诗案”,是苏辙冒死向宋神宗上书,请求朝廷削去自身官职替兄赎罪,以保住哥哥一条性命。

苏轼入狱后,是苏辙主动照顾起哥哥的一家老小。苏轼出狱后,被贬往黄州,苏辙又将哥哥的家眷平安护送至黄州。

苏轼被贬在外,没钱了就直接找苏辙借,而这个弟弟总是义无反顾地支持。

苏轼能够如此自在洒脱、旷达乐观,与苏辙在背后默默地付出是分不开的。

1101年苏轼自海南北返途中,病逝常州。没能和弟弟见上最后一面,是这位大文豪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

而苏辙也是悲痛不已,亲手为哥哥写下墓志铭。晚年的苏辙闭门不出,几乎断绝了一切人际往来。1112年,苏辙也追随哥哥而去,二人葬在了一起。

《宋史·苏辙传》中评价兄弟二人的情意是:“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世间有一知己,本就难得,而更幸运的是,这个知己还是自己的弟弟,真是一生如此,夫复何求!

出处

北宋·苏轼《书孟德传后》

启发与借鉴

妇人仓皇躲避老虎,而二小儿却不畏老虎,这样的事情引起作者的思考,他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不害怕的人,老虎也无计可施。”

对于苏轼的结论,我们从中还是能得到一些启示。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练,望而生畏只会自伤锐气,忧心忡忡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裨益。遇事倒不妨从容一些,自信一点,坦然面对困难并埋头做些实事,等到积累足够,自然会水到渠成。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

  • 苏轼很有趣的一首诗,每一句都是劝慰之言,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公元1089年(宋哲宗元祐四年),时年54岁的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弟弟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八月份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在苏辙的心目中认为辽国属于卑事小国,出任使用臣受 ...

  • 苏轼下狱后写下“绝命诗”赠予兄弟,约定来世再做兄弟,感人肺腑,流传至今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深感自己出狱无望,在悲痛绝望之际写下这首诗送给弟弟苏辙. 苏轼之名家喻户晓,他所作的经典诗词传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冯妇搏虎

    原文 齐饥.陈臻①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②,殆③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④野,有众逐虎.虎负嵎⑤,莫之敢撄⑥.望见冯妇 ...

  • 我眼中的苏辙

    作者近照 作者:侯静姝   实验初中   初二(5) 指导老师:秦荷美 我眼中的苏辙,虽没有哥哥绚烂,却比哥哥温暖. 苏辙,是相当有才华的.陈平原在<中国散文小说史>说"苏辙的学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鸲鹆噪虎

    原文 女几①之山,乾鹊②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鸲鹆③闻之,亦集而噪. 鹎鶋④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⑤子何哉,而噪之也?" 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道士救虎

    原文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①大舟,躬②蓑笠,立水浒③,督善水者绳以俟④,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⑤,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子路杀虎

    原文 孔子尝①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②,与共战,揽尾得之,内③怀中. 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④?"子曰:"上士杀虎持⑤虎头." 又问曰:&q ...

  • 小儿不畏虎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儿不畏虎苏轼[宋代]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象虎

    原文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①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②而亡其神,伏而俟命③."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④下.狐入,遇焉,啼而踣⑤. 他日,豕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董遇论“三余”

    原文 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④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戎夷解衣

    原文 戎夷违①齐如②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③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④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⑤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q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献鸠放生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①献鸠于简子②.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③.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④之,不若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