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骨陈子昂(第二集)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阅读本文前,可能有必要复习前面故事背景(点击下列链接前往):
二
经历了长途跋涉,终于在大唐高宗皇帝永淳元年(公元六百八十二年),春天,二十一岁的陈子昂抵达了帝都。
站在帝都的城墙下,他才意识到了自己曾经居住那个小城的渺小和憋屈。这才是大城市应有的气象。他心里默默地想,如果有哪天,我能留在这工作生活就巴适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因为现在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必须去做,那就是混出点名堂先。
为什么必须先混出点名堂才能参加考试呢?这里面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故事背景。
大唐的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充分信任,坦坦荡荡,完完全全见得光。考生是不用“糊名”的,籍贯、名字、家族传承等主要信息,是暴露在外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阅卷老师一看这些资料,哦!这人是我老同学的侄儿的邻居的兄弟,应该考虑一下。或者是,哦!这人是我仇敌的女儿的堂哥的亲家,必须整下去。
当然,大多数人都愿意是前者,被“照顾”。
作为一个“朝中无人”的基层土狗,如何才能和朝廷命官扯上关系呢?对于陈子昂而言,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先把名气搞大,大到阅卷老师都听说过且十分器重那种。
于是,他选择了大多数考试都会走的“老路”,那就是“干谒”(普及知识,谒读页)。具体操作方法是把自己得意的文章整理成卷宗,将其献给那些有名望(地位)的人,借助他们的肩膀,被转发、被推荐、被出名,然后上位,成为网红,最后整出名气来。
他看中了一个人选。这位导师名叫王适,是京兆府司功参军(卫戍区政府秘书长)。尽管这人官职不大,但是人缘十分广泛,粉丝众多,全国各地都有。价值他文章写得十分了得,在京城名气很大。
选定目标后,陈子昂开始准备自己的作品。这时期的文学作品,普遍追求隋朝时代流行的骈体文章,辞藻各种华丽,然而内容十分空泛。陈子昂不喜欢这种,他悄悄改变了写法,不再流于形式,而重于内容。
他送上了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内容很多,随便举个例子《其一》: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王适看了陈子昂送来的文章后,大呼过瘾。高兴之余,还专门发朋友圈:“这小伙子不得了啊,将来一定混出名堂!”
《旧唐书》其《文苑传中·陈子昂传》记曰:“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有了这位导师的“转身”,陈子昂名声大振。借此机会,他又结识了更多的高级干部和文化圈内的高手,经常和他们一起吟诗唱歌,相当融洽。
阵仗搞得最大的一次,是在东都洛阳的高氏林亭。
这年正月,当朝名士高正臣在自家的高氏林亭搞坝坝宴,邀请了三十多人的文化名流参加,坐了好几桌,陈子昂也是嘉宾之列。这一伙生活中并无利益冲突的文人见面,那是相见恨晚。纷纷喝酒,赋诗。
陈子昂当场写了一首《晦日宴高氏林亭》: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
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
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文章一出,大家争相传阅,点赞不停,并纷纷转发。
所有参与人员都写了文章,不久就收集了一大本。这个必须整一本诗集才行。大家一致推选陈子昂作序,他实在无法推辞,于是动手写了《晦日宴高氏林亭并序》(三百七十八字)。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
夫天下良辰美景,园林池观,古来游宴欢娱众矣。然而地或幽偏,未睹皇居之盛;时终交丧,多阻升平之道。岂如光华启旦,朝野资欢,有渤海之宗英,是平阳之贵戚。发挥形胜,出凤台而啸侣;幽赞芳辰,指鸡川而留宴。列珍羞于绮席,珠翠琅玕;奏丝管于芳园,秦筝赵瑟。冠缨济济,多延戚里之宾;鸾凤锵锵,自有文雄之客。
这文章一出,大家更加服气。一时间,这本书几乎脱销,洛阳几乎家家一本。
这下粉丝彻底暴涨。
名气有了,现在就差一个机会。对于公务员考试,陈子昂是充满信心的。所以,当大家都在熬夜复习功课的时候,他竟然在钓鱼、打牌,到处游山玩水,表示毫无压力。
考试那天,陈子昂一气呵成,文不加点,第一个交卷。连监考员都惊呆了。害得其他学子心里直犯嘀咕:这家伙要么是青铜,要么是废铁。惹不起啊!
自古以来,人这个名堂,都要学会低调。这一回,生活给陈子昂严重地上了一课。
因为他太过张扬,大家都觉得多半是个青铜。一时间,舆论极为不利,说是陈子昂多半是哪位高官的亲戚,这次必胜无遗。所以,很多考生(家长)考完后,都去找领导送礼,顺便把陈子昂用来贬低和怀疑一番:那么早交卷,答案还写得万无一失,多半是遭漏题了。
哦豁!陈子昂落榜,理由是作弊。
陈子昂几乎气死。他打算去找主考要个说法,但理智最终还是战胜了气氛,心里十分清楚,多半是遭人背后烧壳子了。
能怎么办呢?就当买个教训吧。
考试失败,陈子昂十分郁闷。下一步生活咋搞?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于是一个人独自上街,东走西走,竟然到了一处闹市。里三层外三层围得狗都挤不进去。陈子昂踮起脚尖一看,原来是一位老人在卖古琴。
老头说:“这是蔡邕的作品,上百年历史,来之不易。开价一万两,不接受还价。”然后就坐在原地,众人指指点点,强势围观。
陈子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去一看,果然是好东西。他看着这琴,竟然想到了自己。这么好的东西,竟然无人能识,不觉十分悲凉。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十分优秀的策划,给老人说:“大爷,万金买古琴,值得。我要了,来,这是支票。”
大家目瞪口呆。竟然还有这种土豪?于是围上了询问情况。
陈子昂说:“这个货真价实,是值得的。万两银子,其实点都不贵。我打算明天搞一个单人音乐会,然大家感受一下这万两银子古琴的天籁之音。座位有限,不要迟到哦!”
不需要打广告,消息就想风信子一样,瞬间就飞到了京城各处。连城郊耕地的老头都听说了,有一个帅哥,巨有钱,巨有才,明天要搞音乐会,乐器是那张价值一万两银子的古琴。
这一日,院子里群众强势围观,陈子昂端坐院中,大家静静地等他的音乐会开搞。
时间一到,之间陈子昂举起古琴,往地上狠狠一砸。“嗡”的一声,这具古琴发出了最后的声响。
大家哗然。
陈子昂说:“这个弹琴,毫无技术含量。我根本不在乎这个,音乐玩得好又如何?不如文章写得好。各位看官,既然来了,我给大家看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绝对比听音乐有价值。”
乘着大家都在继续蒙圈的当口,他开始散发自己编印好的文学作品。于是,大家手捧文章,慢慢看。
就有一位读书人高声吟诵《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众人围观后,赞叹不已:“这是相当优秀了!”
然后又有人唱出了他的《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众人又一次齐声喝彩:“厉害了,小伙子!”
大家把陈子昂的文章带了回去,各种转载,转发,一时间,点赞无数。陈子昂一下成为了网红,根本压不住台那种。
简直是运气来登了!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去付出
写作,是我业余的唯一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