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和: 母 亲

    母  亲

文 / 李 运 和

母亲出生于1945年农历六月初六。出生后,便因家贫被送养。七八岁的时候,养父和养母相继去世。无奈,外公、外婆只得再次将其接回家中。生活的颠簸动荡,亲情的长期疏离,使她缺乏起码的家庭安全感,见人总是怯生生的,比起同龄孩子来,显得矜持和乖巧。童年缺少关爱且鲜有快乐的坎坷经历,让她养成了内敛、隐忍和与人为善的性格。

当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已经到了“文革”后期。农村大集体的体制还在苟延残喘。由于口粮不足,大多数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春荒时节,人们靠杂粮甚至野菜,勉强度日。

我们一共兄妹五人。父亲是村里民办教师,没有工资和补助,生产队每天给记12个工分。母亲随队里出工,挣的工分也有限。因此,生产队每次分粮食,我家都不多。饥饿,成了童年生活的主色调。

我家如此,其它人家也不好过。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揩大集体的油,采用蚂蚁搬家方式,将队里的粮食、东西一点一点的,偷偷弄到自己家里。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的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指责大集体时代人们的“偷窃”行为。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尽管如此,为解决温饱问题,母亲还是另想办法。记得每年秋收刚过,母亲就带着我们到地里刨拾红薯。生产队里的收秋活计,社员们干得潦草又敷衍。看着地里漏收的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红薯,我们真是欣喜若狂。随后,将复收的红薯擦成片,在地里晒干,贮藏家中。每逢春荒时节,母亲按一升黄豆、两升红薯片的比例,将它们混掺在一起,磨成面粉。中午时刻,母亲擀出的这种黄豆杂粮面条,成了我们兄妹狼吞虎咽的美食。

大概是1976年秋的一个傍晚,姐姐放学回家,说看见邻村生产队有块玉米地刚刚收完。母亲立即带领我们兄妹赶到那里,进行复收拾杂,居然收获颇丰。大家都很兴奋,当晚即进行手工脱粒,并拿到石磨上加工。夜深了,我们喝着母亲刚刚熬好的玉米粥,觉得惬意极了!

母亲就是这样,宁肯全家人吃苦受累,也要自己动手,靠辛勤劳作,补贴口粮。

然而,并非每次都会有那么好的运气。我们平时吃的多是能照见人影的稀饭和少许杂粮窝头,常常饿得前心紧贴后心,母亲煞是心疼。但即是到了如此境地,她也决不拿集体的一粒粮食,遑论个人的了。有时,她学着做些手工,多少换点吃食。记得最难的那一年,她瞒着我们,自己偷偷吃黑面(此面是对小麦麸皮的一种再加工,比麸皮口感稍好点,但营养差,人们多做精饲料用)和野菜,却调节着家里仅有的少量杂粮,让孩子们度过难捱的春荒。她的人生信条是: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这种正直、隐忍的基因一代代向下传承。

贫穷和饥饿并未泯灭儿童爱玩的天性。当时同村的孩子很多,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游戏。这中间免不了会产生矛盾和纠纷,动手打架也是有的。要是村里突然有孩子大声哭嚎并喊爹叫娘,那准是小家伙们又在一起整事了。相关家长闻声赶到现场。母亲的处理方式是,先抓住自己孩子,然后脱下鞋子,二话不说,照着屁股就是一顿暴揍,实实在在的,决不虚张声势。然后拉回家中,再问情由。问明情由后,到对方家中沟通善后。若是错在我们,对方亲眼看到人家孩子,被家长打得不轻,受了重惩,自不会多说。若是错在对方小孩,那家大人往往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拽住孩子就要动粗。但此时,母亲往往力劝制止,轻声细语对孩子晓以利害。理亏的孩子自然感激涕零,赶紧保证以后不会重犯。母亲这种与人为善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个时候,邻里互助的人情味儿非常浓。谁家有事,人们都要上前无偿帮忙,起房盖屋更是如此。父亲教书不常在家,我们兄妹年龄又小。即便如此,生产队里不管谁家盖房,母亲总是一家不落的去帮忙。一个妇道人家,身体纤弱,这种重体力活,够她受的。可她干得踏实、认真,不吝气力,且勤快还有眼色。每次总是第一个赶到,最后一个走人,让主家感动不已。母亲在邻里间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正是母亲这种正直内敛和与人为善的品格,通过耳濡目染与言传身教,润就了我们兄妹做人的最大底色。这种品格更像一种疫苗注入体内,在内心深处产生抗体,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上“假、恶、丑”现象的免疫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曾在大学校园里,经受了欧风美雨的一些洗礼。当时,西方世界价值观被奉为圭杲。那些年,我的所谓人本意识,似乎也已深入骨髓。在笔记本扉页,赫然写着“我就是我”四个大字。毕业后,我和母亲发生了持久、强烈的思想冲突和碰撞;有时,在冲动之中,也说过绝情的话。母亲那时候显得非常痛苦。她想不明白,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又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大学,怎么突然就变得如此陌生了呢?很长一个时期,不能释怀。

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我那漂浮的心终于沉淀下来。我不是社会上一个孤立个体,而是母亲的儿子,儿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我惭愧着这些年来,对母亲的不敬和伤害。而母亲看我重回生活的正轨,非常高兴,对过去曾经发生的一切毫不在意,毫无芥蒂。她用自己博大胸怀和无私母爱,包容了我。

母亲信佛,非常虔诚,农历初一和十五,必到村口庙里敬拜,似乎在祷告着什么。1995年春,三弟在广东务工时,伤了右手数个指头,丧失部分劳动能力。这对母亲来讲,不啻为一个重击。当天晚上,母亲沐浴更衣,郑重向佛祖祷告,忏悔自己。为表诚心,从即日起改吃“长斋”:连蛋、奶、葱、韭、芥、蒜,也戒食了!

这时,我们方才明白,母亲早年在佛前许下宏愿,一辈子真诚吃斋念佛,用所不断积累得来的福报,默默的荫庇子女和亲人。母亲幼年颠沛流离,少了很多父母之爱,在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为人母后,她决心让自己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终生幸福。母亲没有文化,她用这种在我们看来近乎自虐的方式,换取子女家人的平安、健康和幸福,诠释着母爱的平凡和伟大。

母亲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一生的沧桑磨难,似乎全部镌刻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人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待”字可谓一字剜心!近些天来,我一直扪心自问:终日忙碌的你,是否常常在不经意中忽略了父母的存在?而当某日猛然发现,到了两代人即将阴阳相隔或已阴阳相隔的时候,你将又是怎样一种捶胸顿足和痛心疾首之状啊!

我该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了。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李运和,男,汉族,1969年11月人,新野教育战线一名老兵。兴之所至,也会码码文字。曾在《南阳日报》、《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及河南电台等媒体发表作品数十篇。作品以散文为主。

(0)

相关推荐

  • 【12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李永君作品

    感谢你,我的母亲 李永君(河南) "爹,伸手,天冷了,得多穿件毛衣."在确山县盘龙镇西郊村一农家小屋内,村民李玉花刚给公公换下弄脏的衣裤,正在忙活着帮他穿衣服. 这是确山县盘龙镇西 ...

  • 冯元兴‖二姐

    一.卖身养家葬父 二姐今年七十四岁.如果人们单从二姐清瘦的脸庞.满头的银丝.单薄的身躯上很难想象二姐曾经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困苦岁月里,为了我们家,为了孝敬父母,经受了精神及生活上令人难以想象的双重磨难, ...

  • 关于饥饿的记忆

    现在的年轻人,要和他们说起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吃不饱饭,以至饿死过许多人,他们会当作天方夜谭而嘲笑我们的.这当然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生在衣食无忧的时代.  但凡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自 ...

  • 亲情散文:怀念我的父亲

    点击「子午文苑」可快速关注 微信号:18093493800 怀念我的父亲 > 怀念我的父亲 文/赵永华 2017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四凌晨四点半左右,父亲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8 ...

  • 高宗义||苦度春荒的记忆(历尽苦难的母亲17)

    忆苦思甜,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 (作者母亲留下最好的一张照片) 十七.苦度春荒 1952年以后,海南.西藏全部解放,援朝战争停火,国内几千年的剿匪运动取得最后胜利.国家全力恢复农业生产,建立厂矿工业的 ...

  • ​ 宁北平:娘啊!我要回来 不愿看你挂在墙上

    娘啊!我要回来 不愿看你挂在墙上 宁北平 我不懂禅释道那么高深莫测的学问,所以难生慧根,只是对于茶,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那是缘于我在茶乡里长大,我母亲对茶的热爱潜移默化了我的认知-- 在写下这篇文章 ...

  • 家 (二、三)/ 文 : 林承金

    家 林承金 (二) 父亲坐牢了,被判十三年,长得让我们看不到头. 那时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3岁.八十多岁的祖父和小脚的母亲拖着我们艰难度日,常常衣不敝体,饥不果腹.无奈之下,祖父 ...

  • 【阅读悦读丨散文】黄学清《年味的记忆》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黄学清 [作者简介]黄学清,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茶花村二组.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

  • 鲜花送给母亲节

    文/無梦(江苏宿迁) 一个大家闺秀,嫁入寒门,前后侍候四代人,她就是我们的母亲. 母亲,她给了我的生命,当我哇哇落地,睁开双眼,终于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的美景:我的母亲,曾经青春美丽,诗书礼仪,咏经背词 ...

  • ​李爱新作品:赞 美 母 亲(母亲节专刊)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赞 美 母 亲 作者|李爱新 主编|幽梦静美 如果没有阳光, 就没有叶的鲜绿. 如果没有雨露, 就没有花的芬芳. 如果没有沃土, 就没有草的茁壮 ...

  • 【美术作品】母 亲 节 的 感 恩

    【美术作品】母 亲 节 的 感 恩

  • 母 亲 ||王会琴(陕西宜君)

    母 亲 文/王会琴 编辑/落英小桥 世间父母情最真, 心血融于儿女身. 勤劳善良多节俭, 言传身教胜黄金. 子女需存感恩心, 勿负父母一片心. 孝敬父母常问暖, 勿让父母泪满襟. 作者简介:王会琴,陕 ...

  • 母 亲 || 枫叶红(湖南邵东)

    母 亲 文/枫叶红 编辑/落英小桥 稻谷,玉米,蔬菜,土地上所有的物种 --都能叫出母亲的名字 连同她身上的那一件花衬衫 在乡下的花园里,没有一朵花能与她比美 衣襟上绣着月季花,芍药,蝴蝶兰,金银花 ...

  • 母  亲

    天色微微发亮,阿妈早早起了床.为儿为女穿衣裳.洗脸.梳头.做早餐,送儿送到校门旁. 夜深深.静悄悄,我们的阿妈还在忙,洗浆补订拖地板,儿女们睡了才上床. 上班前-- 手提着菜蓝 , 肩挂着皮包,粗粮蔬 ...

  • 致 母 亲

    <致 母 亲>图文:网络  编辑:丁香花008 自打从娘胎中脱离我就再也回不去母亲的怀里游戈于千里日复一日冉成的千丝万缕成了母亲牵挂的情结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论儿对儿错只有母亲可以包容一切别人 ...

  • 母亲节特刊E版||母 亲 文/神农张 新疆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檀结海:怀 念 母 亲

    怀 念 母 亲 安徽怀宁  檀结海 早就想写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可每当摊开纸笔的时候,眼前浮现的都是母亲含辛茹苦为儿女操劳的苦难经历,太多的伤感让我不知从哪里下笔,所以一直没写成.又到了母亲节,思母之 ...

  • 节日特刊|母 亲 文/罗小华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