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成公十二年 晋楚弭兵之会 以争寻常

  【经】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晋。夏,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秋,晋人败狄于交刚。冬十月。(公元前579年,壬午,周简王七年,鲁成公十二年,齐灵公三年,晋厉公二年,秦桓公二十五年,楚共王(亦书龚王)十二年,宋共公十年,卫定公十年,陈成公二十年,蔡景公(景侯)十三年,曹宣公十六年,郑成公六年,燕昭公八年,吴寿梦七年,许灵公十三年,邾定公三十五年,杞桓公五十八年,纪平侯十二年,莒渠丘公二十九年,滕文公二十一年)

  【传】十二年春,王使以周公(周公楚)之难来告。书曰:「周公出奔晋。」(杜预注曰:周公奔在前年。杜说的“前年意思是”前一年(公元前580年)“周公楚恶惠、襄之逼也,且与伯与争政,不胜,怒而出。”)凡自周无出,周公自出故也。(杜预注曰:天子无外,故奔者不言“出”。周公为主所复,而自绝於周,故书“出”以非之。)

  宋华元克合晋、楚之成。(杜预注曰:终前年事。公元前580年“冬,华元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夏五月,晋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癸亥(初四),盟于宋西门之外,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危险与灾祸。),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杜预注曰:讨背叛不来在王庭者。)。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zuò国。」郑伯如晋听成,(鲁成公、晋厉公、卫定公)会于琐泽,(《公羊》作“沙泽”,晋地,大概是今河北邯郸市涉县县城。有说在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杜预注曰:琐泽,地阙。)成故也。(杜预注曰:晋既与楚成,合诸侯以申成好。)

  狄人间宋之盟以侵晋,而不设备。秋,晋人败狄于交刚。(在今山西临汾市隰县。杜预注曰:交刚,地阙。)

  晋郤至如楚聘,且莅盟。楚子享之,子反相,为地室而县焉。(杜预注曰:县锺鼓也。)郤至将登,金奏作于下,(杜预注曰:击锺而奏乐。)惊而走出。(正义曰:卒闻地下锺声,出其不意,故惊而走出。其出实为惊怖,因即饰辞辞乐,言己不敢当大礼,匿其惊走之意。)子反曰:「日云莫矣,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宾曰:「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贶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如天之福,两君相见,何以代此。下臣不敢。」(杜预注曰:言此两君相见之礼。)子反曰:「如天之福,两君相见,无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遗,焉用乐?(杜预注曰:言两君战乃相见,无用此乐。)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宾曰:「若让之以一矢,祸之大者,其何福之为?世之治也,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杜预注曰:王事间缺,则脩私好。)于是乎有享宴之礼。享以训共俭(杜预注曰:享有体荐,设几而不倚,爵盈而不饮,肴乾而不食,所以训共俭。),宴以示慈惠。(杜预注曰:宴则折俎,相与共食。)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政以礼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杜预注曰:不夕,言无事。),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杜预注曰:扞,蔽也。言享宴结好邻国,所以蔽扞其民。)故《诗》(《诗经·国风·周南·兔置》)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杜预注曰:八尺曰寻,倍寻曰常。言争尺丈之地,以相攻伐。)略其武夫,以为己腹心股肱爪牙。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杜预注曰:略,取也。言世乱则公侯制御武夫以从己志,使侵害邻国,为搏噬之用无已。)乱则反之。(杜预注曰:略其武夫,以为已腹心爪牙。)今吾子之言,乱之道也,不可以为法。然吾子,主也,至敢不从?」遂入,卒事。归,以语范文子。文子曰:「无礼必食言,吾死无日矣夫!」(杜预注曰:言晋、楚不能久和,必复相伐。为十六年鄢陵战张本。)

  冬,楚公子罢如晋聘,且莅盟。(杜预注曰:报郤至。)十二月,晋侯及楚公子罢盟于赤棘。

译文

  十二年春季,周简王的使者来鲁国通告周公楚的祸难事件。《春秋》记载说“周公出奔晋”。凡是从周朝外逃的不能叫做“出”,周公楚自己出逃,所以才用“出”字。

  宋国华元完成了晋、楚两国的和好。夏季,五月,晋国士燮会见楚国公子罢、许偃。初四日,在宋国西门之外结盟,说:“凡是晋、楚两国,不要互相以兵戎相见,要好恶相同,一起救济灾难危亡,救援饥荒祸患。如果有危害楚国的,晋国就攻打它;对晋国,楚国也是这样做。两国使者往来,道路不要阻塞,协商不和,讨伐背叛。谁要违背盟约,神灵就要诛杀,使他军队颠覆,不能保佑国家。”郑成公去到晋国听受和约,和诸侯在琐泽会见,这是由于晋、楚和好的缘故。

  狄人乘宋国促成的结盟会这一空隙攻打晋国,但又不设防备。秋季,晋国人在交刚打败了狄人。

  晋国郤至到楚国聘问,同时参加盟约。楚共王设享礼招待他,子反作为相礼者,在地下室悬挂乐器。郤至将要登堂,下面击钟又击鼓,惊慌地退了出来。子反说:“时间不早了,寡君等着呢,您还是进去吧!”客人说:“贵国君王不忘记先君的友好,加之于下臣,赐给下臣以重大的礼仪,又加上钟鼓音乐,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还能用什么礼节来代替这个呢?下臣不敢当。”子反说:“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也只能用一支箭彼此相赠,哪里还用奏乐?寡君等着呢,您还是进去吧!”客人说:“如果用一支箭来款待,这是祸中的大祸,还有什么福可说?当天下大治的时候,诸侯在完成天子使命的闲暇之时,就互相朝见,在这时就有享、宴的礼仪。享礼用来教导恭敬节俭,宴礼用来表示慈爱恩惠。恭敬节俭用来推行礼仪,而慈爱恩惠则用来施行政教。政教用礼仪来完成,百姓因此得到休息。百官承受政事,白天朝见晚上就不再朝见,这就是公侯所用来捍卫他们百姓的措施,所以《诗》说:'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捍卫。’等到它动乱的时候,诸侯贪婪,侵占欲望已无所顾忌,为争夺尺寸之地而驱使百姓致于死亡,收取他的武士,作为自己的心腹、股肱、爪牙。所以《诗》说:'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心腹。’天下有道,那么公侯就能做百姓的捍卫,而控制他的心腹。动乱时,就反过来。现在您的话,是动乱之道,不能用来作为法则。然而您,是主人,至岂敢不听从?”于是就进去,把事情办完。郤至回去把情况告诉范文子。文子说:“无礼,必然说话不算话,我们离开死日不远了。”

  冬季,楚国公子罢去到晋国聘问,同时参加结盟,十二月,晋厉公和楚公子罢在赤棘结盟。

《春秋》:“春,周公出奔晋。”

《公羊传·成公》:“周公者何?天子之三公也。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自其私土而出也。”

《谷梁传·成公》:“周有入无出。曰出,上下一见之也。言其上下之道,无以存也。上虽失之,下孰敢有之?今上下皆失之矣。”

(对周来说,只可说进入,无所谓出。说出奔,君臣各见到一次,是说天子臣下都无法在国内了(而逃出)。天子即使不对,下臣谁敢有逃离之心?如今天子臣下都不对。)

(周公是什么人?是周天子的三公之一。对周天子来说,是没有国外的,这里说周公逃亡是什么意思?周公是从他的封地逃亡到晋国的。)

《春秋》:“夏,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 ”

《柏杨·中国人史纲·第八章·纪元前第六世纪》:“楚晋之间两百年来不断的战争,促使和平运动兴起。就在本世纪(前六),曾经召开三次国际和平会议,所有的封国都希望两个超级强国能够和解,安于它们的现状,保持现有的均势,不再用军事行动解决问题。

  第一次和平会议,由宋国宰相华元发起邀请。纪元前五七九年,在宋国首府睢阳(河南商丘)举行,晋国和楚王国都派代表参加,签订一份盟誓,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和平条约之一。盟誓上说:“晋楚二国同意永远摒弃战争,同意互相救助灾难危急。楚王国如受到第三国攻击,晋国就帮助楚王国与第三国作战。晋国如受到第三国攻击,楚王国也帮助晋国与第三国作战。两国政府同意保持道路畅通,经常派遣使节来往,随时磋商,共同讨伐叛逆。如果违背这个誓言,神明就降祸给他,使他国家的军队溃散,国命不长。”这个盟誓文字太美了,美的像一首诗,所以不能在实际政治中实行。签约后第四年,即爆发鄢陵之役。”

《春秋》:“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交刚”,今址不详,有说在今山西临汾市隰县。杜预注曰:交刚,地阙。

《谷梁传·成公》:“中国与夷狄不言战。皆曰败之,夷狄不日,”

(不说中原诸侯国和夷狄作战。打败夷狄都加以记载,不记日期。)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华元善楚将子重,又善晋将栾书,两盟晋楚。”

(华元与楚将重友好,又与晋将栾书(栾武子)友好,因此与晋楚都结了盟。)

这是晋楚之间的第一次弭兵会盟,这一次弭兵之盟很不稳定。晋楚两国长达半个世纪所积的仇隙,是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或者只靠这一纸合约化解的。晋国、楚国双方在形势不利于己时,都希望靠着暂时的休战而得以调整;但是,当形势好转时,就会把盟约抛在脑后,发起新的攻击。盟约很快的被发生在公元前575年的晋楚鄢陵之战打破,但这次盟约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是为战争,而是追求和平的盟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