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假脱岗”现象背后,三个问题不容忽视
在编不在岗为“脱岗”,也就是常说的吃空饷。但是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存在一种“假脱岗”现象,什么是“假脱岗”?中小学教师的“假脱岗”现象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假脱岗”?
某位教师的所有工作手续都在A学校,但是这位老师却没有在A学校上班,而是被借调到其他单位或者在B学校上班,对于A学校来说,这位老师就处于脱岗状态,可是这位老师却在另一个单位正常工作着,又不能说是完全脱离工作岗位,这就是所谓的“假脱岗”现象。
“假脱岗”现象在某些农村学校还比较严重,这些“假脱岗”的老师工作手续大多在农村学校,人在城区或城郊学校,或者被借调到其他单位。
中小学教师“假脱岗”现象背后,会引起诸多问题,不可轻视。
一、“假脱岗”人员的补贴津贴问题如何发放?
国家给乡村学校教师发放有乡镇生活补助和乡村生活补贴,如果一些老师的工作手续在农村学校,而人却不在农村上班,那么以下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这部分手续在乡村学校,人被借调,或者在城区学校上班的老师们,国家给他们发放乡镇工作补助和乡村生活补贴了吗?如果发放了,这部分钱会发到这些老师的手里了吗?如果这部分老师没有得到相关补贴,这部分钱又会去哪里呢?
如果国家根本就没有发放?那么这些老师的手续在乡村学校,各个学校在上报补助资料的时候是如何给上级做出说明的呢?
相信国家肯定没有给这部分老师发放过补助和补贴,不管你信不信,我肯定相信!
二、部分中小学教师以“借调”之名离开学校,加剧基层中小学校缺岗现象
县里各单位临时“借用”中小学教师情况在基层学校确实存在,甚至在一些地区,还非常普遍。
基层学校一些教师“能说能写”,能力较强,被上级政府、教育部门借用情况是存在的,若是“急用”,倒也情有可原,但是一些教师被借用数年,甚至更久。在这些“借调”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不排除有一些“有关系”、“有能量”的老师以“借调”之名,被调到一些工作相对轻松的单位。
关于基本学校教师“借调”问题,教育部两年前就做出过如下说明:
只有参与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的,并且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应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党委审批备案,才可借用,还要求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作为基层中小学校教师,有多少机会能参与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所有的“借调”必须是在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如果是国家重大任务,还顾得上学校的教学任务吗?“原则上”借调半年时间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近些年,农村学生不断流向城区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增多致使城区学校出现严重的教师紧缺现象;虽然乡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但是全校只有几十个学生却包括了一至六年级的“袖珍学校”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农村学校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
在城乡学校都缺编的情况下,无序地“借调”教师,这些占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加剧了中小学校教师的缺岗现象,其实也变相增加了所在学校老师们的工作量。
三、城乡教育发展更不均衡
工作手续在农村学校,人却在城区或城郊学校上班,基本上不会出现工作手续在城区,人在农村学校上班的情况。这种“假脱岗”现象与国家教育大方向相违背。
从去年开始,国家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目的就是通过县域内教师资源的合理调配,以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如果工作手续在农村学校,为了生活方便人却在城区学校上班,其实这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农村学校留不住教师,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城乡教育变得更加不均衡。
中小学教师“假脱岗”现象就不应该存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借用手续和工作关系,才有利于基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