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久泻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郑杰

初诊:2016年8月6日。苏某某,36岁。主诉:大便溏泄3年。

患者大便溏泄三年,日解2—3次。食用生冷食物及果蔬后腹泻加剧,肠鸣、胀气、矢气。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证)

治则:温补脾肾  涩肠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味。

淡附片6g  党参10g  炮姜6g  炙甘草5g  炒白术10g  川椒3g  川连2g  乌梅10g  赤石脂30g  诃子10g,5剂。

二诊:2016年8月11日。患者自述进药后大便改善,矢气除。

方药:淡附片6g  党参10g  炮姜6g  炙甘草5g  炒白术10g  川椒1g  川连2g  乌梅10g  赤石脂30g  诃子10g  益智仁10g  补骨脂10g,5剂。

三诊:2016年8月16日。患者自述大便或成形,纳欠,口苦。

方药:淡附片6g  党参10g  炮姜6g  炙甘草5g  炒白术10g  川椒1g  川连3g  乌梅10g  赤石脂30g  诃子10g  益智仁10g  补骨脂10g  神曲10g,7剂。

四诊:2016年8月23日。患者自述大便成形。

按语: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脾胃肠病证。《内经》称本病证为“飨泄”、“濡泻”等,并对其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飨泄食不化。”

患者久泄便溏,素体虚弱,脾失健运,不能受纳水谷、布散水谷精微,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肾为胃之关,又久泄肾阳受损,命门火衰,致脾失温煦,故食用生冷食物及果蔬后泄泻加剧。

《医学入门·泄泻》:“凡泻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提,必滑脱不禁,然后用药涩之。其间有风胜兼以解表,寒胜兼以温中,滑脱涩住,虚弱补益,食积消导,湿则淡渗,陷则升举,随证变用,又不拘于次序,与痢不同。且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太甘则生湿,清热亦不可太苦,苦则伤脾。每兼淡剂利窍为妙。”久泄脾肾阳虚,虚寒内生,以附子理中汤温中祛寒。该方由《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而成,出自《阎氏小儿方论》,能温中祛寒,健脾温肾,改干姜为炮姜增强其温中止泻之力。又久泄恐其滑脱不禁,以乌梅、诃子、赤石脂酸甘涩肠以止泻。又取乌梅丸之义,伍以辛温大热之川椒,川椒辛热纯阳,入督脉,暖胞宫,通达三焦。《本草其真 》言其“能上入于肺发汗散寒 , 中入于脾暖胃燥湿消食 ,下入命门补火治气上逆 。”川椒与乌梅相伍一涩一温暖脾涩肠止泻,黄连燥湿止泻,又制其辛热之性。患者进药5剂后大便改善,矢气除,因川椒味辛难以入口,故二诊改川椒为1g,加益智仁、补骨脂以温肾涩肠止泻。三诊患者大便或已成形,口苦,纳欠,而改黄连3g以清热,加神曲以健脾消滞。四诊患者大便已成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