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牵住高血压的“牛鼻子”?无锡二院徐欣教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融媒体记者 宋箐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对于疾病的预防和防控更是应该如此。高血压病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有近3亿的患者。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是冠心病、房颤、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后备军”,因此,控制好血压是控制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随着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疫情防控形势非常异常严峻复杂。在这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高血压患者该如何进行管理,用药上有哪些推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此,《医师报》整理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徐欣教授的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基层是高血压防控最为重要的战线
“加强基层高血压管理是疫情期间高血压防控最为重要的战线。”徐欣教授认为,在国内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的背景下,由于就医流程、限号以及网上预约等问题,一些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群,在控制血压方面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而我们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就是要将高血压的管理重心下移,让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得到科学规范的诊治。
徐欣教授强调,在防范疫情的同时,对于高血压的管理一点也不能放松。具体到如何做好3亿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徐欣教授分享了她的观点。首先,一定要基层落实,把高血压防控抓严抓实,重视基层的管理,让做得好的基层医生来给基层医生分享经验和教训;其次,紧抓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提出的高血压管理政策和要求;最后,加强高血压患者和基层医生的科普工作。
此外,2020年《ISH 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的发布以及国内诸多高血压指南和共识的发布,都对基层高血压管理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这些指南的同时,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于相应的要求,我们要做到达标。”徐欣教授说,只有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防控之路,才能在源头上把血压控制好,牵住高血压的“牛鼻子”,早日实现心脑心血管疾病的拐点。
让血压尽早达标的有力武器
毫不夸张地说,单片复方制剂(SPC)降压药物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如今,SPC已成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是提高血压达标率的重要手段,是各国高血压指南在治疗步骤中的优先推荐。
SPC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基层,使用率仍比较低。为何会如此?徐欣教授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基层医生对使用SPC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基层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加强SPC在基层的应用意义重大,去年新公布的ISH国际高血压指南,更是优先推荐高血压患者起始应用小剂量A C复方制剂(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I)等),以提高患者达标率、增加依从性,让患者实现早期达标,高效达标,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SPC可以说是高血压尽早达标、持久达标的有力武器。
在徐欣教授看来,像SPC这样的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贯穿高血压诊治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非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对于这些患者,我们要求其清淡饮食,多运动,保持心态平和,等等。
徐欣教授认为,现今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以及饮食习惯,给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心血管医生除了要科学地指导患者用药,更要科学地指导他们改善生活方式。
“尽管目前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够理想,但一直在提高,我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