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中的博弈:博弈无对错,但结果要适应环境需求,有合适区分

同学转发来“轻松筹”链接,是同学弟弟高血糖导致并发症救助信息,我转发后有朋友捐助并说起这个疾病。我有所感慨道,高血糖本身不要紧,治疗也容易,但是不注意规律服药,一旦引发并发症就非常麻烦,因为不可逆。

我这样说当然不是针对特例,只是联系心理学知识有所发挥,即觉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觉得身体没啥大问题,不在意,不以为然,放松警惕,不规律服药,自律差,就是觉察不够。

这种缺少觉察意识的情况非常多,生活里比比皆是。比如,想早睡早起但做不到,就是觉察不够。

觉察是什么?“觉察就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也就是常说的“知道自己知道”,唯有保持觉察意识,才有可能知行合一。

这里的觉察,也可以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自我”来代替,也可以认为是扩大自我意识、自我强大、自我成长。

这时候自我意识的觉察,就发生在大脑中,是大脑中“各方势力的博弈”,是不间断战斗,是“意识流”。各方势力就是特指“本我、超我、自我”的心理博弈。

举例。昨晚回家后,发现蓝牙耳机盒子不在衣兜里,认为丢在路上或公交车里。

此时头脑博弈为,本我感到倒霉、懊悔、不高兴,超我认为不应该、丢三落四,自我则是强迫接受现实、承认损失,用家爱人话说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再过一会,稍微分析后认为可能落在单位,本我是轻松,超我是以后多注意点,自我是接受两种可能。人的心理就是如此,一旦接受最差,也就可以接受最好。

今天到了单位,证实耳机盒子就在办公室,本我是高兴,超我是鼓励,自我是微笑自信。

这里自我作用非常关键,协调了本我欲望和超我要求、环境背景。

上述例子比较简单,再看涉及情绪管理的头脑“三我”博弈。

早上看到昨天发在某载体的文章,由于涉及社会新闻故事,有不少留言,其中一条是这样的,“不愧是心理之友,关了。但关于闭嘴,如果是唯一至亲之间内部很好说,父母肯定闭嘴,但如果至亲旁边还有阴风鬼火,生而为人的高尚是无法实施的。不是一家人再努力也进不了一家门。”

看到这个留言,第一反应认为是否定与指责。本我是火冒三丈、生气,超我是人人有不同看法才正常、自己这个想法真小气好笑,自我是不着急、该说说、该咋咋、接受人家批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