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网络!关于拉脱维亚,关于一战,这部最新电影让人毛孔直立!

慢生活 漫电影
当时光变快,我们需要慢下来

前言

近日,一部关于一战的电影引爆了网络。除了豆瓣7.9,IMDb也给出了罕见的7.9高分!影片采用手持摄影机+低机位+大篇幅近景和特写,营造了逼真的战争场景,全程紧张无尿点。今天,漫电影为大家带来这部令人毛孔直立并肃然起敬的最新战争大片《灵魂暴风雪》。

影片真实的描述了战场的惨烈。不光是在拉脱维亚,在整个一战各个战场上,都是同样的场景。高高的堑壕,猪食一样的饭菜,与老鼠共眠,在风雪中挣扎。战壕中俩人正在聊天,一枪打来,身边的人就咽气了。冲锋时,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倒下,此时的感觉是,死去是正常和必然的,而活着倒成了中了彩的那个人。

当他们与德军面对面厮杀时,他的对手是和他一样的年轻人,目光里同样是惶恐胆怯,同样是不知所措。谁能活下来,就看谁能更快的从这种迷茫中清醒过来,给对手一刺。这时候他们心中没有时间去想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为谁去死。因为它们从来也没有想过。就这样在浑浑噩噩中,无数的生命消逝了。

影片的背景是一战时期。德国人侵入拉脱维亚。十七岁的拉图尔的母亲被德军杀死。他和哥哥、父亲为了报仇, 一起报名参军,是名副其实的“上阵父子兵”。在军营中,他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也面对过多次的生死关头,他的父亲和哥哥相继阵亡,拉图尔自己也多次负伤。

在这场战争中,他成了一个标准的军人,却阴错阳差的参加过沙俄的部队、红军的部队,还差点加入了德军的部队。因为不想执行枪毙逃兵的命令,他瞬间成了“叛徒”。最后以一个退伍老兵的身份,加入了拉脱维亚自己的军队,和一群枪都不会打的孩子们走向战场,参加了那场著名的采西斯战役,并成为了英雄。

从近现代历史上看,拉脱维亚,以及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其争取独立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波罗的海三国是典型的东北欧小国,三个国家加起来人口也就600万左右,当地原住民种族人高马大金发碧眼,更接近北欧瑞典芬兰人种,就连语言也和瑞典芬兰接近,相互大多能听懂。最南端的立陶宛历史上受普鲁士德国和波兰影响较多,语言和生活习惯也更接近这两个国家。

对于早先吞并他们的以斯拉夫人种为主的沙皇俄国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反倒是德国对势力影响的立陶宛实行相对宽松的民族政策,获得了不少认同感。

一战时期,夹杂在军事强国德国和沙俄(苏俄)之间的这三个小国家的人民也是很无奈的,两边都惹不起,只能是看谁厉害就跟着谁混,轮番给德国和俄国补充兵员当炮灰。

本来是没什么希望的,但是沙俄内部革命,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忙于对付反对派,德国在战争中两线作战元气大伤。于是三个小国家相互扶持,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一起为独立而战,并获得了二十多年的短暂独立。

二战早期,苏德秘密划分了欧洲势力范围,波罗的海三国被划入苏联的范围内,面对苏联红果果的武力威胁,三国被迫加入苏联。在德国入侵苏联后,三国民间的反苏势力纷纷联手纳粹德国对抗苏联红军。

德国投降后,苏联恼怒三国的反抗行为,对这三个小国家实行了种族灭绝式的迁移和屠杀政策,造成三国人口进一步锐减,至今拉脱维亚女性比例远超过男性。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期,波罗的海三国也早早宣布独立,并且迅速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划清界限,不参加以其为首的独联体,专而直接加入北约集团。俄罗斯受国力所限,只能干瞪眼。至此,三国才算真正获得了国家和民族独立。

无论是在一战末期还是冷战末期,在普鲁士德意志帝国、沙皇俄罗斯帝国、纳粹德国、红色苏联的眼中,波罗的海三国从来不是三个独立的国家,而只是一块战略要地罢了,谁强就是谁的。夹在这些强大国家之间,也是三国人民的不幸。

即便世界残酷如此,也不能熄灭阿图尔们心中争取自由和独立的火种,也许他们的肉体会被消灭,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原著小说作者亚历山大斯·格林斯生于1895年,在1941年死于苏联监狱的行刑队枪下。而看到最后终于明白片名是什么意思:暴风雪中灵魂低语起誓,失去一切的同时找到了应当守护之物。

在影片结尾的场景中,心力交瘁的阿图尔看见了同样憔悴的女友,他们拥抱了。阿图尔说:“我们回家吧。”这也是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

N

《灵魂暴风雪

 剧情/历史 |105分钟拉脱维亚 |2019年

导演: 丁塔斯·德赖贝尔格
编剧: 鲍里斯·弗鲁明斯
主演: Lauma Balode / 伊娃·弗洛伦斯

豆瓣 7.9    IMDb 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