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述:最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三个字 2024-07-30 06:23:49 我们正式讲解《大学》、《中庸》之前,首先须要了解中国文化中三个重要文字的内涵:“道”字、“德”字、“天”字,再加一个“大人”名词的意义。然后再研读《大学》或《中庸》,就好办得多了。我们中国的文字,自远古以来,就不同于其他一些民族的文字。中国字是方块字,它与印度的梵文,埃及上古的象形文字,都以个体形图来表达思维语言的内涵意义。所以到了汉代,便有专门研究文字学的学问,以“六书”来说明中国文字的形成及其用法。所谓“六书”的内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属于汉学中最出色的“小学”和“训诂”的范围。但是,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我们不必在这里多讲,免得浪费时间。不过,这里所讲的“汉学”,是专门指汉代文字学、考证学,并不是现代外国人对中国文学或学术都称作“汉学”的意思。那么,我提出读古书须先理解“道”、“德”、“天”等字,以及“大人”一词是什么意思呢?这也与汉代文字学的“小学”、“训诂”很有相关之处。因为我们要研究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诸子百家书籍,尤其是儒、道两家的书,对以上的几个字,用在不同语句、不同篇章里的涵义,并不可只作同一意义的理解。否则,很容易把自已的思维意识,引入歧途,那就偏差太远了。 “道”字的五个内涵 “道”字,便有五个不同用处:一是道路的道。换言之,一条路,就叫作道。很多古代书上的注解:“道者,径路也。”就是这个意思。二为一个理则,或为一个方法上的原理、原则的浓缩之名词,例如,《易经·系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医药上的定理,有叫医道,或药物之道。用于政治上的原则,便叫政道。用事军事,叫兵道。又如《孙子》十三中所用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甚至自古以来,已经为人们惯用的口头语,所谓“盗亦有道”。或者“天道”、“地道”、“人道”等等的“道”字,都是指有某一个特定法则的道。三是形而上哲学的代号,如《易经·系传》所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学者谓之道”。形而下,是指物理世界、物质世界有形有相的东西;“器”字,就是指有形相的东西而言。那么,超越于物质或物理的有形有相之上,那个本来体性,那个能为“万象之主”的又是什么东西呢?它是实在唯物的,还是抽象唯心的呢?这是我们自古祖先传统的答案,不是“物”,也不是“是”,心物两样,也还是它的作用现象而已。这无以名的它,便叫作道。例如《老子》一书,首先,“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就是从形而上说起。其实,“大学之道”的道,也是从形而上而来的理念,且听后面慢慢道来。四是讲话的意思,这是古代中原文化习惯的用词,你只要多看看中国古典民间通俗小说,就处处可见,“且听我慢慢道来”、或是“他道”、“老婆子道”,等等,真是随手拈来,多不胜数。五是汉、魏时期以后,这个“道”字,又变成某一个学术宗派的最高主旨,或是主义的代号和标志。例如“侠义道”或“五斗米道”之道等。到了唐代,佛家(教)也用它来作代号,如“道在寻常日用间”。道家(教)更不用说,把它视为唯我道家独有的道了。推而衍之,到了宋代,非常有趣的,在儒家学说学派之外,却另立一“道学”名词,自以为在“儒家”或“儒林”之外,别有薪传于孔、孟心法之外的“道学”的道,岂不奇而怪哉! “德”字的内涵 “德”字,我们现代人,一看到“德”字,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道德”,而且毫无疑问的,“道德”就是代表好人,不好的,便叫他“缺德”。其实,把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是汉、魏以后,渐渐变成口语的习惯,尤其是从唐代开始,把《老子》一书称作《道德经》。因此,道德便成为人格行为最普通,又是最高的标准了。但是,根据传统的五经文化,又有另一种解释,“德者,得也”。这是指已经达到某一种行为目的,便叫德。《尚书·皋陶谟》篇中的定义,共有九德——九种行为的标准:“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在《尚书·洪范》篇中,另外说到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在《周礼·地官》篇中,又有讲到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另外有关“德”字,在魏、晋以后,因为佛教、佛学的普及,提倡“布施”,教导人们必须将自已所有,尽心施放恩惠,给与众生,这样才有修行的功绩基础。由此采用《书经》上一个同义词,叫做“功德”。后代人们有时讲到“德”字,就惯性地与“功德”一词的观念连在一起,所以附带说明,以便大家了解。我们了解到上古传统文化对于“德”字的内涵以后,把它归纳起来,再加简化一点来讲,“道”字是指体,“德”字是指用。所谓用,是指人们由生理、心理上所发出的种种行为的作用。这对于研究《大学》一书,尤其是最重要的认识。不然,到了“明德”和“明明德”关头,就很容模糊、混淆不清。因为古文以简化为要,到了现在,中国人的教育,不从文字学入手,搞得自已不懂自已的文化,反而认为古人真该死,自已的传统文化真糟糕。 “天”字的五个内涵 “天”字,真是“我的天哪”!读古书,碰到这个天字,如果要仔细研究,也不是那么容易,同是一“天”看它用在哪一“天”的意义,我们现在把它归纳起来,也与“道”字一样,有五个内涵。一是指天文学上天体之天,也可以说,包括了无量无边的太空。可不是吗?外国叫航行太空,我们叫航天,并没有两样,各自文化不同,用字不同而已。这是科学的天。二是宗教性的天,这是表示在地球人类之上,另外有个仿佛依稀,看不见、摸不着的主宰,叫它为天。在我们上古以来的传统习惯上,有时和“帝”字、“皇”字是同一意义。不过,“帝”或“皇”是把那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加上些人格化的意思而已。如果用“天”字,就抽象得多。在意识上,便有“天人之际”,自有一个主宰存在的意思。三是形而上哲学的天,它既不代表陈列日月星辰的天体,统属于自然科学的范围,又不是宗教性的唯心之天。它既非心和物,又是心和物与一切万象的根源。它犹如萧梁时代,傅善慧大师所说的一首诗“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的天。简言之,它是哲学所谓的“本体”之天。四是心理情绪上的天。它如一般人习惯性所默认的“命”和“运”关联的天。所谓“天理良心”,这是心理道德行为上所倚仗的精神的天。又如说:“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是纯粹唯心的天。五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围,作为时间和空间连锁代号的天,例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今天、明天、昨天,以及西天、东天等等。总之,先要了解这几个中国古书中,“天”字的差别意义,这在研究《中庸》一书时,更为重要。——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传统文化,即是“做人的文化”!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赞 (0)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文化最有品位的三个字 人们我国的文本,自远古传说至今,就有别于别的某些中华民族的文本.中国字是方块字,它与印尼的梵文,印度远古的象形文字,都以个身材图来表述逻辑思维語言的内函实际意义.因此来到汉朝,便有专业科学研究文字学的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读书 | 南师讲述《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读书 仗剑须交天下士 黄金多买百城书 2021年4月12日 同读共学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本书简介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 ... 南怀瑾老师讲述:张嘴吐气的应用窍门 有一位老朋友,脾气很暴躁,来台湾以后,我问他脾气好些没有,他说脾气更大了,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说有一个办法很简单,你做到的话,包你有用处.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你赶快做个气功,把嘴巴一张先吐一口气,再用鼻 ... 南怀瑾老师讲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我们看到小人的厉害处,往往是在小的地方,找到一点点小事,轻轻地一拨,情势就转变了,这就叫做"谗言".每个人的心理,具有先天性的缺点,最喜欢听信谗言和小话.尤其作一个高居上位的人,大 ... 专访丨王建平:缔造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休闲生活方式 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围绕着中央的政策,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实质性的变动.酒店行业这两年的变化尤为突出,一大批老企业都在进行改革. 曾任浙江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处长的王建平,在行业主管部门 ... 南怀瑾老师讲述: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 ... 南怀瑾老师讲述:做人做事最高的智慧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第三爻是内卦的上爻,如果只用三画卦,已经到了顶点.如果学会了<易经>,不必卜卦,六十四卦,没有卦是完全好或完全坏的,每个卦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 ... 南怀瑾老师讲述:识人相法 有这样一则笑话:清朝末年,国库空虚,于是鬻官卖爵,设立捐班,定下价格,捐多少钱,便可做多大的官,以资敛取.当时有一个发了横财的船夫,捐了一大笔钱,得了一个七品顶戴,也在礼部学了礼,大概用苦功学了一段时 ... 南怀瑾老师讲述:父母的言行举止能深远的影响孩子 孔子五十岁才研究<易经>,在<论语>中讲道:"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亦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把<易经>研究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