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用栀子豉汤加减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黄展央

初诊:2018年10月29日。张某,36岁。因“失眠2年,加重半年”就诊。

患者产后2年,夜寐差,易疲劳,上下楼梯易气短。近半年来失眠加重,入睡难,易醒,一夜睡4小时,动辄汗出,心烦易怒,目胀头痛,胃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不寐(肝火扰心)。

治法: 清热除烦,平肝安神。

方药:栀子豉汤加减

炒栀子10g 淡豆豉9g 钩藤15g 夏枯草12g 蔓荆子10g 珍珠母(先入)15g 合欢花10g 龙骨(先入)20g 茯苓10g,7剂。

二诊:2018年11月5日。夜寐已达8小时,目胀头痛除。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减。

炒栀子10g 淡豆豉9g 钩藤15g 生白芍10g 蔓荆子10g 珍珠母(先入)15g 合欢花10g 龙骨(先入)20g 茯苓10g,7剂。

三诊:2018年11月12日。末次月经11月11日来潮,痛经,量可,睡眠正常。舌脉如上。

方药: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10g 当归9g 川芎9g 炒白芍1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益母草15g 香附10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7剂。

按语: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本病辨证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该患者一夜寐4小时,诊断:不寐证,根据患者症状,心烦易怒,头痛,眼球胀痛,辩证肝火扰心证。马老用了栀子豉汤加减方,栀子豉汤是来自于《伤寒论》的中药药方 “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跟患者症状正所谓如出一辙啊,方中栀子苦寒,清心除烦;豆豉辛凉,具有升散之性,协同栀子宣泄胸中郁热。二药合用,有清热除烦之效。钩藤、夏枯草清肝泻火;合欢花解郁安神,茯苓,健脾宁心,龙骨、珍珠母镇心安神,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诸药合用起清热除烦,平肝安神之功,一诊后一夜寐8小时,目胀头痛除。随访半月,患者睡眠正常,对疗效非常满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