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洪山宝塔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注1)

在“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上,当我走到严云开的《洪山宝塔》跟前时,脑壳里突然蹦出了二句词儿。

《洪山宝塔》(水彩画·1955年11月27日)严云开

这是文革中京剧片《智取威虎山》的台词。

那时我在读小学,仅有的电影就是8个“革命样板戏”,被学校组织强迫反复观看。

久而久之,日久生情。直到今天,一些狗血的台词,还时常会在我的潜意识里浮现。由此看来,思想教育从小抓起是对的。

扯岔了,还是继续欣赏严云开的画吧。

这幅水彩写生落款的日期是1955年,泛黄的纸张也印证了岁月沧桑。在洪山秋意盎然的树丛后,高高耸立的宝塔显得十分古朴和庄重。

清末民初的洪山宝塔

宝塔是佛教的产物,最初为收藏佛佗舍利之所。因用七宝装饰,故得其名。

中国的传统宝塔,一般建在山顶、河边的制高点上。它的形态挺拔、金刹高耸,往往成为一个城镇的标志性建筑。

在古代的传说中,宝塔具有神奇的力量。例如托塔李天王手中的塔能够降妖伏魔、法海和尚的雷峰塔镇住了白娘子,等等。

约1908年从蛇山城墙上向东眺望洪山,远处是宝塔。

约1908年从洪山脚下眺望宝塔,近处是一片坟地。

约1910年的宝通寺大门,远处是宝塔。

那么,问题来了。

洪山宝塔也是镇妖的吗?大约有二个说法。

其一说,当然是镇妖,但镇的不是河妖、而是湖妖。

以前的武昌是一个大水荡子,湖泊众多。洪山东北面的东湖、沙湖中常有妖怪出没、装神弄鬼,严重地影响了广大瓜众的出行。

唐朝贞观年间(约637年),太宗李世民派手下的大将尉迟敬镇守武昌,史称“鄂国公”。为顺应民意,他建造了镇妖宝塔,还把宝通寺(时称东山寺)修缮一新。

约1913年洪山的贞节牌坊前,有二个人正在往城里赶路,左后方是宝塔。

约1928年的宝通寺与宝塔,前面依然是一片坟地。

其二说,宝塔建造于元十七年(约1280年),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以又称作灵济塔。

这位大名鼎鼎的慈忍和尚,是禅宗祖师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很有才,一直在随州大洪山主持灵峰寺。一次为民祈雨的法会上,他当众许愿要自断双足。

后在圆寂之前,他竟然兑现诺言、真的自已割下了双足。据说他一点也不痛苦,端坐缸内、谈笑风生,任凭瓜众抬着游街走巷,招摇过市。

此举震惊了四野八乡,他的名声不径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也传到了武昌城内,瓜众们奔走相告、五体投地。

约1930年代的洪山宝塔

南宋端平年间(约1236年),因金兵南侵,荆湖官吏撤离随州时,把灵峰寺一股脑地举家搬迁到武昌的东山寺(后改名洪山宝通禅寺)。

于是乎,慈忍大和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洪山宝通寺的开山祖师。

古代和尚与现代艺术家很相似,四海为家、随遇而安。可以不贪财、也可以不爱色,但有一点却决不可以放弃,就是名气。

为了出名,他们玩伤、玩残、甚至玩死自己,这也是所谓的“行为艺术”,实在令我等凡夫俗子匪夷所思。

关于建塔时间的二种说法,虽然相隔了约600年,但并不相矛盾。

实际上,宝塔应该是初建于637年,重建于1280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屡建屡毁、屡毀屡建,究竟多少次已不可考了。

约1930年代的洪山宝通寺与宝塔

约1940年代的洪山宝通寺,宝塔为白色,宝塔下面是法界宫。

其实,我最好奇的不是年代,而是宝塔的颜色。

水彩画作者严云开时为中南美专附中的学生,他画的宝塔为赭红色。但是,一些老照片中的宝塔,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著名的国画家黎雄才时为中南美专副教授。

在他的画中,山坡上的老树枝干遒劲有力,树丛后的门房、法界宫历历可见。后方宝塔的轮廓,用淡墨和浅赭所勾勒,但色调不够鲜明。

《洪山宝塔》(中国画·落款为1955年3月13日写于洪山宝通寺)黎雄才

还有一幅是曾经担任过湖美油画系主任胡朝阳教授的作品,画于2017年。

他的宝塔呈酱红色,与浅灰色石阶形成了巧妙的对比,相映成趣。

《洪山宝塔》(油画·2017年)胡朝阳

话到此处,看官们也好奇了。

这洪山宝塔到底是红色还是白色的呢?

说来惭愧,我自80年代初定居小东门、至今已三十多年了。爬过了很多次洪山,竟从未留意过宝塔的颜色。只好再次登塔,一探究竟。

径直穿过宝通寺后,拾阶而上、路遇二个和尚。询问之,不得所以然。

宝塔前的门房

购票登塔可以用微信

大理石雕琢的飞檐

灰白色的石材结构分明

宝塔的内部

登塔的石梯

紫铜的文笔峰式刹顶,与黄鹤楼的一模一样。

待爬到塔边,才略有所悟。

原来,宝塔为砖石结构仿木楼阁式,七级八方、各面有窗。

初建时,每层均设有木质飞檐、上覆灰瓦;远观黑白相间、层次分明,符合天朝传统建筑的审美观。但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淋,木质的飞檐渐渐地腐杇脱落了。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大修中,木质飞檐被改为石材的飞檐。

应该是在五十年代把白墙涂成了红色,不但从视觉上凸显了白色大理石的造型,也强化了塔身的层次感,此法甚好。

而且,赭红色是皇家的专用色,有力地象征了宝通寺作为武汉地区唯一的皇家寺院、名列诸刹之首的地位。

塔下的红菜苔开花了

爬了半天的宝塔,顺路扯了一把有名的洪山菜苔。

清末汉口的竹枝词曾将红菜苔与武昌鱼(鳊鱼)相提并论,赞曰:不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消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

据说生长在宝塔影子里的红菜苔最为脆嫩可口,而生长在钟声里的则次之,素有“塔影钟声映紫菘”的美誉。

但,究竟它的口味与宝塔有么样的神秘关系,鬼都扯不清。

《洪山宝塔》(中国画·款识为:故乡有此好景色,武昌洪山宝塔之秋。予写此寄思乡之情,一九九一年初,行简。)李行简

约1959年李行简(左2)与老师李可柒(左4)及同学的合影

著名的国画家、央美教授李行简也画了一幅《洪山宝塔》。

在他的画面上,宝塔隐藏在枝叶繁茂的秋林之中,而左前方的法界宫则非常醒目。它建有五个亭子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十分别致、引人入胜。

李行简1937年8月出生于武昌,他家曾住在宝通寺附近。

他1954年考入中南美专附中、为首届学生;1958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后毕业留校任教;大约九十年代初移居到加拿大。

他的《洪山宝塔》不是现场的写生,而是在国外画的,的确是记忆中的风景。作为一个武汉伢,他可能是有点把子想家了。

洪山宝塔的远景

洪山宝塔,不仅仅是武昌的一个地理坐标,也是一方家园的精神象征。

登上塔顶极目远眺、感概万千。楚天辽阔、湖泊星罗;龟蛇夹峙、江汉分流。三镇景色尽收眼底,好一派江城风光。

走下山坡,当我转头回望宝塔的时候,《智取威虎山》的台词又在耳畔响起:

么哈,么哈?正晌午说话,谁也没有家!(注2)

(注1)(注2):《智取威虎山》中所谓土匪的黑话,实际上来源于和尚辨经时的偈语。

(0)

相关推荐

  • 湖北武汉:宝通禅寺

    洪山宝塔(宝通禅寺内) 元代至元十七年动工,至元二十八年竣工,历时十一年建成.塔高七层,多次修葺,至新中国成立前,已损坏不堪.1953年对洪山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现在可登塔远望. 位于宝通禅寺后,登塔 ...

  • 老照片:100年前武昌古城墙壮观,汉口鸦片泛滥,洪山宝塔旧影

    1899年清光绪25年,汉口.汉阳.武昌统称三镇.1911年清宣统3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于武昌爆发,武汉成为革命中心.这是一组民国时期拍摄的老照片,照片已经过数码修复上色处理.图为:1915年,武 ...

  • 家门口的景点

       宝通禅寺,位于武汉市洪山南麓,为历世清净佛刹,是三楚第一佛地,是武汉市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也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该寺占地11万多平方米,是中南地区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其规模之大.殿堂之宏 ...

  • 洪山菜薹的前世今生,它是武汉人魂牵梦绕的腊月美味

    武汉旅游 2019-01-23 19:03:03 武汉人的冬天,几乎是红菜薹陪着度过的,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怎么少得了一盘红菜薹! 所谓"梅兰竹菊经霜翠,不及菜薹雪后娇",大雪后抽出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翟雅阁的国际范儿

    随着武汉三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崛起为一个"国际化中心大都市",各种时髦的文艺场所如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等,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因而,国际化也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 ...

  • 【图文】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鼓楼洞与司门口

    日前的省美术馆,正在举行"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当踱到田少鹏的油画<古楼洞>前,我的眼球被画面上浓郁的色彩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一时间仿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小东门铁路桥

    前些日子,听到了一则本地的消息说:"武九铁路北环线要拆了!" 武九北环线?那不就是小东门的铁道线吗. 突然想起,曾经看到过一幅表现小东门铁道线的油画,连忙翻出来瞄了一眼.原来,这是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沙湖的荷与船

    2018年,在昙华林校区美术馆举办的"期颐艺境.德承百年:湖北美术学院世纪艺术家馆藏精品展"上,一件取名为<沙湖小景>的水彩画作品,引起许多小清新(注)的驻足. < ...

  • 记忆中的风景丨老武汉的警钟楼与奥略楼

    周日得空,去一趟三官殿,看了正在举行的"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不料,其中有一张水彩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画面小小的,仅约4x4篇幅.画家名叫严云开,题目为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阳晴川阁的烟火味

    大约在1956年前后,湖北人民出版社发行了一组"武汉风光"四条屏的年画,内容为看官们熟知的一些本地景观,如东湖.宝通寺.孔明灯-等等. 作品的形式为水彩画写生,作者有中南美术专科学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

    <汉口中山公园大门>是一幅水彩画的创作. 看官们第一眼瞥见它的时候,心里不免会犯嘀咕:这是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吗?也难怪,尽管大家的眼神都很好,一般到了公园总是紧盯着美女,当然不会注意大门的 ...

  • 记忆中的风景丨“不靠谱”的汉阳古琴台

    一般来说,风景画是以风光景致为题材的绘画. 但自17世纪西方蛮夷的风景画独立成科以来,很多画家偏爱描绘由历史古迹形成的人文景观,如德国画家A·丢勒.荷兰画家J·雷斯达尔和J·霍贝玛等人的作品. 曾经在 ...

  • 记忆中的风景丨黄兴铜像如何从蛇山跑到龟山

    随着网络世界的兴旺发达,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老照片浮出了水面. 有图有真相,泛黄的历史场面使人触景生情.记忆犹新,不由得让喜欢扯蛋近代美术史的笔者,也忙得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近日在乱翻武昌古城的文件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