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错误到底出在哪?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很多思想都来源于哲学,比如,将实体和场统一于能量,想象自然界的统一,在广义相对论中重新引入以太,坚持因果关系,给宇宙的膨胀加一个休止符。但问题只在于,爱因斯坦整个理论体系的前提假设就出了问题,这使他不得不用一个又一个的错误来修补它。
科学都是有前提假设的,爱因斯坦的理论体系也有两个前提假设,一个是光速不变假设,一个是相对性原理。这里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光速不变原理,有人可能会说了,光速不变是实验检测的结果,它怎么可能错误呢?这里的问题只在于人们把精密仪器当成是客观的东西了,而完全忽视了它也有生命,其中原子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举一个事实大家就有体悟了,我们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月亮围绕着地球都是椭圆性轨道,随着距离的不断变化,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引力都应该是周期变化的,可事实上测量却是相对不变的。为什么?就是因为精密仪器和引力同步变化。
爱因斯坦的一大贡献就是认识到了时间的相对性,它是具体的物体相对于空间的一种物质性反应。我们就拿原子来说吧,它实际上不是死的,而是在不断反抗引力空间的不断变化中存在的,它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比如,在一个物质密度比较大的空间,原子受到的压力大,空间受到压缩,运动速度就会变慢,时钟尺度变长;在一个物质密度小的空间,原子受到的压力小,原子空间膨胀,运动速度就会变快,时钟尺度变短。简单地说,原子钟这个表一秒的真实长度是随着环境变化的。
光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西方科学是解释不了的,因为它把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给否定了,没有了连续物质的存在,光的波动性就无从解释了。实际上,真实的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是在不断地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中存在的,暂态的组织使它表现出粒子性,周期性地有序和无序变换使它表现出波动性。更形象地说,这里的粒子只是一个极为短命的粒子,它迅速产生(有序),又快速灭亡(无序),周期变换,能量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进行传递的。由于万物归一,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测的物质是一样的,因为它只能观测到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在对光传递的观察当中,精密仪器只观察到了它的暂态有序状态,而忽视了前后两个暂态有序状态之间的混沌状态。这就象看电影,胶片是间断的,看到的电影却是连续的,光传递的表象使我们感觉到它象粒子在空间中的连续移动。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粒子在空间中是点状出现的,而不是连续的。
即使光是媒介的周期性运动,当然它的速度就与媒介密度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在物质密度比较大的空间,它的波长就会变短,速度就会变慢;在物质密度比较小的空间,它的波长就会变长,速度就会变快。为什么在测量上显示是光速不变呢?原来,我们用于测量光速的时钟的时间尺度也是随着物质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物质密度比较大的空间,时钟尺度变长了,在物质密度比较小的空间,时钟尺度就短了,由于速度和时间同步变化,使光速看起来匀速运动。
显然,这里的光速不变是相对不变,而爱因斯坦却把光速不变当成了绝对不变了。由于无法扭过这个弯来,爱因斯坦不得已把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否定了,而没有了空间中连续的物质,整个现代物理学就走向了畸形。比如,量子力学,就把粒子的点状出现当成是稳定的粒子了,从而得出了不确定理论。可事实上,光传递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是显而易见的,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会向外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又会引起连续在周围空间中的混沌物质重新组织,以此类推,能量便通过连续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在空间中传递。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以太观这个前提假设中的错误。它本质上是在原子说假设的基础上给空间安上了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和实体是格格不入的。可事实上,万物归一,实体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 空间是统一物质无序状态,两者是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中存在的。因此,以太观被否定是一种必然,不过,它并不意味着空间中没有连续物质的存在,不过这种连续物质在空间中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充满着紧张和生命力,在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光就是通过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的。
现在我们的科学,需要一个全新的科学假设,即认为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万物都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它们个性上的不同就是由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造就的。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力的统一问题就解决了。因为万物归一,统一的物质之间只有一种最朴素的自然力,那就是彼此之间紧张地朴素挤压。之所以产生吸引现象,则是因为物质的组织,使局部出现了相空间的压缩,导致连续在周围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流动,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反过来,所谓的斥力现象,则是因为组织的离散,使局部出现了相空间的膨胀,导致局部的混沌物质向周围空间扩散,从而表现出了排斥现象。吸引和排斥是在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变换之中统一起来的。
至于自然力的多样化,则是因为物质的层次,一类物质系统对应着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即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力仍能量之外显,对应着这种特殊的能量传递方式,必对外显现出一种自然力。由于物质系统层次不同,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也不同,这使力对外表现出了多种。比如,生物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是水,这使生物对外表现出了生命力。
至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及时空弯曲,我们这样理解就对了:自然界的每一个物质系统都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空间的不对称变化中存在的,可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物质系统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至于具体的物质系统,它都有中心和层次,越接近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中心其物质密度越小,直到与它所依赖生存的空间相平衡,而爱因斯坦所描述的空间弯曲就是由物质密度的不同显现出来的一种性质。显然,这样的空间一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而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
当下的现代物理学,正面临着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而这种科学革命就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科学假设之上的,这个科学假设和中国的气一元论类似,即认为真实的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使局部物质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只是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