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你以为的“雅”——浅谈宋诗的审美特征

这个问题有点大。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审美。

有朋友认为就是我觉得好,大家觉得好就是审美——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何为美,实际上是一种个人的看法,大众审美观只是在集中了大多数意见之后做出的一种社会公约。

关键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思想流派会体现出不同的世界观、是非观,进一步影响审美观。

唐朝以胖为美,当下以瘦为美。大家都是中国人,你说这个审美为什么截然相反呢?

这个例子可能比较远,我们就拿宋朝的诗歌举例子。从晚唐流传下来,北宋初期诗歌分出几个流派,崇尚白居易的“白体诗”,崇尚李商隐的“西昆体”,崇尚姚合贾岛的“晚唐体”,你说他们的诗歌审美能一致吗?

为了反对过于高深晦涩的,一些学问家搞出“太学体”,专门针对“西昆体”,结果物极必反,又钻到另一头鄙陋晦涩的牛角尖中去了。王安石在罢相隐居时期的“半山体”,算是堪堪触摸了中唐诗歌的头脸,一举站上了宋诗的最高峰。亚军是苏轼,季军是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学习杜甫走拗律体的路子,最终还是故步自封,差一点让诗在词牌的昌盛中断了血脉。在陆游爱国诗风独力支撑下,南宋四大家从江西诗派冲出,范成大、杨万里走上了幽默诙谐、自然朴实的路子,间杂着理学诗讲讲大道理,南宋诗到这里才算混了个不错的收尾。

宋朝的诗坛是个流派纷繁复杂,各自主张的时代——这也是开始了以人分派的文学创作时代,而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作品风格来区分流派。

所以你说要分辨出宋诗的审美特征,是个极其复杂的工作。

有朋友说,宋朝的文化审美,不就是一个“雅”字吗?

确实如此,但是“雅”是宋朝整体文化审美,而诗的审美早就在晚唐,甚至在南北朝宫体诗时期,就已经“雅”过了。甚至在词牌取代了诗的娱乐功能之后,宋诗已经有些过于“雅”了——“雅”到老百姓失去了创作热情,所以才会在南宋初期词牌开始豪放起来后,差点断代。

所以,如果是从这个角度讨论宋诗的审美的话,不仅仅是“雅”,更重要的是还雅入俗,以俗为雅。苏东坡以诗为词,是为了打通词的上层题材空间,而降低诗的“雅”,让它们更多地融入生活,其实是宋代所有诗人都在做的事情。

我们读宋词,美轮美奂,高雅得不得了,以为宋朝就是个人人都是文学家的时代。但是我们读宋诗,特别是后期的南宋四大家,诚斋体,就会发现,宋人在写诗的时候,心是细了,但是写的都是生活小意趣,甚至能在生活中写出哲理来,有些则过于空洞,只有文字浮华,缺乏唐诗的气象。

这就是为什么林黛玉不让香菱学陆游诗的缘故。

这种雅,是不接地气的雅,虽然南宋诗人开始将这种雅带入生活,但是毕竟不如唐诗的大开大合、意象纵横来得惊心动魄,打动人心。

初学写诗要学唐诗,走情景交融,意气发散的正道,有了一定层次的时候再学宋诗,但是要学的是文字精工,而不是格局狭小,要学的是机锋灵动,而不是枯燥无味、浅白流俗。

所以宋诗虽然也雅,但是从诗歌风格的变化来看,宋朝诗人是极力将雅俗化,用生活激情来丰富创作,延续被词牌取代的诗之命运。

以俗为雅,雅俗相融就是宋诗的审美,这和宋代整体雅文化虽然不相悖,但是得不到世俗助力,也是宋诗不敌词牌的原因之一。

假如宋朝诗人把诗都写成词牌那样袅袅娜娜,审美倒是相符了,可那将会是一段多可怕的诗歌史啊。

(0)

相关推荐

  • 【云帆视点】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云帆视点     高朝先 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 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诗的形式是多样的,风格是多采的.正是因为我国传统诗歌的多种形式和丰富多采的艺术风格,一代影响一代,不断推陈出新,才创造出 ...

  • 马东瑶:宋诗屡被误解的美

    世人对宋诗误解颇多.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皆为一代之文学.他是从文体更替创新的角度提出,世人此后却习惯于"唐诗宋词"并举,将之作为这两个 ...

  • 怎样读宋诗 ——周裕锴先生《宋代诗学通论》出版

    周裕锴先生<宋代诗学通论>是一部极富思想性.学术性的经典论著,有着独特的理论架构:文字严谨而富有才性:立足传统又能借镜西方:抉示出宋代诗学中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有别于唐诗的 ...

  • 宋诗的审美精神

    唐诗有感性之美,一读就让人喜欢,像荔枝一样爽口.而宋诗有理性之美,读了后能让人思索,如嚼橄榄一样久久回味.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批评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诗是"以文字为诗,以议 ...

  • 张之洞诗学及诗作之“宋意”辨析

      内容提要:"宋意",乃是与唐诗的"韵"相对的.宋诗特有的味道.张之洞在将"宋意"纳入自己的诗学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直面所处时代,以自我为 ...

  • 浅谈宋钧窑瓷器的特征和元钧瓷的区别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稀世珍品,为中国著名的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愧宝".宋代钧窑瓷器历来存世稀少,异常珍 ...

  • 浅谈宋哥窑的鉴定

    说起哥窑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甚至是脱口而出宋代五大窑口之一嘛!但是要细说哥窑特点可能就不是那么熟悉了. 前人论宋代五大名窑:"雨过天青话汝窑,如冰似玉品官窑,金丝铁线论哥窑,夕阳紫翠赏钧窑,洁 ...

  • 浅谈宋瓷的情趣和精妙

    若干年后,当后人拾起宋代民窑残片的时候,也许就发现以后的时代都那么浮躁.那残片的断面露出的胎骨,如参天大树的年轮,高古苍凉.但那莹润的釉色历经岁月的洗礼,失去了刚出窑的火气,更加温润.生动的纹饰依旧鲜 ...

  • 浅谈宋元明三朝龙泉窑瓷器的鉴定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今浙江 ...

  • 浅谈宋、元、明龙泉青瓷的特点特征

    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窑址,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 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 ...

  • 浅谈宋版书中的避讳

    延绵中国两千余年的避讳习俗为中国所特有,它从周代开始,至宋代时已相当完善.研究宋版书中的避讳可使我们掌握避讳的基本知识,对校勘古籍也有重要意义.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风俗,陈垣在其<史讳举例·序 ...

  • 浅谈宋氏形意拳的“象”

    笔者是宋氏形意拳门下的弟子. 当我刚开始学习形意拳的时候,心里常会有一些疑惑,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十几个动作?能管用吗?甚至内心中有一些微微的失望了.再去看前辈们打拳,也还是这么些动作,简简单单.当时师 ...

  • 浅谈宋铁麟实战能力,专习形意90载,84岁爆发力仍远超常人

    https://m.toutiao.com/is/JXM7Pkj/ 形意拳(也称行意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中一大声名显赫的武术拳种,其历史可以说是非常之悠久.而且,形意拳一脉发展至今也早已是分出了许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