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96
手绘地图:尉武之战
NO.96
没想到就在这时朝廷的诏书来了——原来刘义隆认为东线的北伐主力已经失败,作为偏师,柳元景等人不应继续孤军深入,因而召他们立即退兵。
柳元景只得长叹一声,随后命薛安都断后,率部返回了襄阳。
显然,此时的刘义隆早就没有了封狼居胥的豪气,想的只是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这已经由不得他了。
拓跋焘一声令下,北魏大军兵分五路,开始大举反攻。
永昌王拓跋仁(拓跋焘之侄)进军寿阳,大将长孙真攻打马头(今安徽怀远南),楚王拓跋建(拓跋焘第五子)南下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高凉王拓跋那(拓跋焘族弟)直趋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拓跋焘本人则亲率主力进攻刘宋兖州治所所在的邹山(今山东邹县东南)。
刘义隆闻讯大惊,急召之前攻打虎牢的大将刘康祖火速班师,回防淮南重镇寿阳。
刘康祖是将门之子,其父刘虔之是早年跟随刘裕在京口起兵反桓、后来在讨伐司马休之时战死沙场的革命先烈,他本人也胆识过人,武艺出众,在军中颇有威名,此次北伐,他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现在淮南危急,他兼程南归,却在距寿阳仅数十里的尉武戍(今安徽凤台寿唐关)意外遭遇了拓跋仁所率的八万骑兵。
此时刘康祖的部下只有八千人,且大多为步兵,副将胡盛之劝他不要与敌军交手,赶紧走山间小路(尉武戍紧靠八公山)撤回寿阳。
没想到刘康祖的脑回路和常人不一样,看见有敌情,竟然比老光棍看见新娘进门还要兴奋,坚决否定了胡盛之的意见:我们沿着黄河找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找到敌人,现在他们自己既然送上门来了,哪有不打的道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敌军多,偏要向前迎!
刘康祖命所部用战车布好防线,做好迎战准备,并号令全军:凡是回头看的一律砍头,只要拔脚逃的一律砍脚!
战斗很快就打响了。
魏军在拓跋仁的指挥下四面围攻,宋军则在刘康祖的带领下拼死抵抗,激战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战场上血流成河,没过了脚踝,刘康祖本人也多处受伤,却愈伤愈奋,斗志更加高昂。
但魏军毕竟十倍于宋军,拓跋仁利用人数优势,将部队一分为三,轮番上阵,而宋军却根本得不到休息,虽然他们依然在咬牙坚持,但正如再威猛的男人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坚挺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体力也渐渐开始不支。
正好此时又起了大风,拓跋仁下令顺风纵火,宋军用来阻击敌军骑兵冲击的木质战车纷纷被引燃。
刘康祖依然毫无惧色,一面骑马到处指挥救火,一面挺枪继续奋勇作战。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光有胆子是不够的,还要有脑子;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运气。
刘康祖就缺了点运气——就在他奋力拼杀的时候,一支流箭飞来,不偏不倚射中了他的脖子!
他当即栽下马去,气绝身亡。
主梁断裂,建筑很可能垮塌;主将战死,军心难免会瓦解,更何况这支宋军的体力和意志都早已透支到了极限?
一时间,宋军阵脚大乱。
魏军趁势发动总攻。
最终宋军死伤殆尽。
而魏军虽然取胜,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之后拓跋仁继续进军,一路烧杀抢掠,秋毫必犯,童叟必欺,很快就抵达了寿阳。
刘宋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依托坚城固守,魏军多为骑兵,虽然野战够猛,但攻城却并不擅长,一时也无计可施。
与此同时,东面的拓跋焘也已进至萧城(今安徽萧县),距刘宋北伐大本营彭城仅有几十里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