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少年守住历史素质的闸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最近几年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游戏和网络文学作品铺天盖地,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关注。但这些作品普遍存在没有掌握好历史真实尺度的问题。作为主流的传播方式,影视、文学作品当然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人物角色可以给予适当发挥,但当前大尺度的戏说和虚构历史已经挑战了历史真实的底线。
更让人担忧的是,有调查显示,对于影视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历史,有七成青少年表示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当然单纯用真实性审视影视作品是非常高的要求,毕竟历史也存在各种解读,但应该在基本公认的史实上保持客观真实。
不尊重基本史实的影视、文学作品广为传播只是造成青少年历史素质问题相对微观的一面。从中观层面上看,青少年选择相信影视作品里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论。在一个注重实用的社会里,学校成了实用主义的温床。本来就不甚被重视的历史教育,正有逐渐被边缘化的危险。即使在大学教育中,中国历史也没有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的历史教育往往表现为一种灌输教育。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会更容易选择将影视作品作为主要知识来源。
在更宏观的层次上,青少年历史知识贫瘠可以归咎于这样一种事实: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思潮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也需要逐步恢复。在这种背景下,存在史实错误的影视作品频频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从上述三个层面同时入手,在宏观上重视传统文化、中观上增强历史基础教育,微观上管理影视、文学作品。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几年国学热的兴起是提升青少年历史素质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同时,这两年在网络中出现了搜索辟谣分子,代表青少年对影视、文学作品有所批判接受,并以影视、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楔子,多渠道了解真实的历史。
图 |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ASK-ME-WHO-AM-I.TUMBL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