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彤:中医,希望在哪里(四)——中药的破局

原创张晓彤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今天
中药的破局

在万人空巷,非典横行时,我不仅领略到长安街的笔直、平坦、宽阔和沉静,还见识了中药的神奇魅力。

01
非典时期,中药大显身手

平心堂的中药不仅满足了上层领导的需求,还解决了隔离院校、小汤山的清洁工、周围不能停工不能回家的民工们的防治难题,连李嘉诚都派专人乘专机来平心堂买药。员工们昼夜奋战在一线,尽管由于药材的投机暴涨,加上无偿送药,赔了十几万元,但大家心里却十分舒坦。能让中医药造福民众,服务社会,正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当时的这些行为不需要任何人督促,更没有什么人监管,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

实践证明,中医药没有“达菲”的昂贵,没有激素的戕害,用不着呼吸机,也不必担惊受怕。如果当时能总结经验,借势放松捆绑中药的绳索,中药定会迈开阔步,在国内外产生轰动效应。

02 中药的困境
而如今,在15年后的今天,中药非旦没有走出国门,在国际中药市場上仍然只占有百分之二、三的份额,就是在国内,也沒有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依然在角落里默默地等待着消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总是用来形容他人的衰败,谁也不愿自己成为破船、病树。可是当你的手脚被捆绑得紧紧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人飞驰而过,这种滋味, 绝非痛心所能形容。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就在实践中得到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药的优势,就是来自几千年亿万人的实践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的理念,既便如此,要想研制出一个成熟的品种,也还要在自己身上试,在家人身上试,在亲朋好友中试。“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说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平心堂二十年,十几位老专家离去,他们带走了上百个几十年总结出来的好方子。一个小小的平心堂尚且如此,全国该有多少?

治病犯法,救人有罪的怪相

这样一个几千年来成熟的发展模式,被生生地阻断了。强行把中药纳入全盘照搬西方医药的审批办法,扼杀了中药的生机。造福百姓,战胜病魔的好药,被视同假药,“多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展现了法律的威严。

浙江金华的倪海清,尽管有上百康复患者的呼吁,仍被投入监狱。不论动机和效果,只要没批准,就是违法。治病犯法,救人有罪。法律的公平、公正,法律对人民的保护都到哪去了?更有甚者,法律明文鼓励举报(见新修定的《药品法》第106条),把武则天来俊臣的阴魂也请出来了。

什么叫管理?

多年来尊崇的是发现矛盾、解决矛盾、防范矛盾,却忽略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是站在被管理者的对立面颐指气使,还是与被管理者站在同一立场?
为什么不能与被管理者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和谐共振?
从这些人身上,为什么见不到为人民服务的影子,闻不到相信群众的味道,看不见共产党人的形象?
如鱼在水,冷暖自知,在这方面,被管理者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

近年来国外药企开始在中国设厂,从事中药的开发研制。他们不仅承袭了我国传统的经方,而且高薪聘请我们解聘的老药工,把我国传统的工艺重新开发出来。而且奇怪的是,对他们政策的宽松度,远远超过我们。

屠呦呦因青蒿素而获诺奖,业界争论了一阵子,有人说这是中医药的成就,有人说这是中医药的岐路。我认为用不着那么看重外国人的评价,一群中医药的外行,比我这个中医票友的水平还低,他们的评说有什么价值?若说他们有什善心,看看百年前共济会的谋划就一目了然了。

政策的捆绑

2019年10月召开了全国中医大会,这是中医药的空前盛会,大幅纠正了中医药发展之偏。到2020年12月26日,时隔十四个月,国家药监局才有了反应,答应给中药开点口,而至今实施细则还没见影子。我不知道如此执行力是否属于不作为,但我实在佩服他们学习领会党的精神的认真态度,十四个月!是不是已经倒背如流了?

我不相信哀叹和眼泪,我只相信坚韧和拼搏。中医需要坚韧的精神、地道的传承、宽松的政策、民间的人才和后现代科学的助力。有种子在,就有希望在,有种子在,终可扎下深根,顶开巨石,舒展筋骨,显现出中医药的风采来。

(全文终)

这是一篇启于前年(2018.5),结于今日的文章,其间中断了两年半,总算在庚子岁尾(2021.2)收笔。虽然形势发生了变化,但基本问题依然如旧,故仍发表。是为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