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患病过程找到了,了解这几点,做好针对性预防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据医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每年新增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

如果是问的这个问题,就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答案是:某些信号确实可能提示胃癌可能,但这些信号并非胃癌所特有,它既可能提示胃癌,也可能提示其他胃肠道疾病或其他疾病。而反过来,胃癌可能没有任何信号。

这里说的信号指的就是身体出现的症状表现。胃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也可能会有某些表现,但这些表现也没有特异性,比如,上腹不适感可能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比如上腹部饱胀不适、钝痛、隐痛,有时表现为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厌食、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原有胃病(胃炎、胃溃疡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或性质改变,或久治不愈,要提高警惕。黑便、呕血、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乏力、发热等也可能是胃癌有关。但你显然不能根据这些表现来诊断胃癌。

原来胃癌有这些表现啊,如果没有这些表现,就表示没有得胃癌,如果有这其中的表现,就表示得了胃癌,这就是很多人的理解,于是,有的人就喜欢去对照,一对照,全都对照出癌症来,不是胃癌,就是肺癌,要么就是肠癌,肝癌,这个癌那个癌,总有一条能对上。

这当然太可笑。所有这些所谓的癌症信号其实都不可靠,它的作用只是提示你要去医院检查,对医生来说,这是寻找疾病的线索之一,最终到底是什么病,是不是癌症有关的表现,得进一步通过问病史、查体以及借助相关检查来确认。

然而,正如一口吃不了个胖子一样,胃癌也不是说一下子就得了,一般需要经历四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种胃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多是因为喜欢喝酒、喝浓咖啡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有的人只会感到肚子有一点不舒服。严重的会有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的情况。

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够治好,但也有少数人可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一般不会癌变,所以我们无需慌张。

第二个过程是萎缩性胃炎

萎缩并不是说我们的胃变小了,而是指在胃镜下观察到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会慢慢演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概率:5~10年为3%~5%,10年以上为10%。几率很小,也无需慌张。

第三个过程是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胃里长了像长在肠子上的细胞。也就是说,我们的胃表面本来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细胞,肠道表面上长的是另外一种细胞,但是随着胃粘膜被破坏,胃粘膜上皮结构越来越像肠子表面的细胞。

第四个过程是异型增生

与胃癌有高度密切关系的不是萎缩、肠化,而是一种被称为“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一种胃粘膜腺体细胞的异常增生性病变。

当肠化生进一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时,癌症概率就一下子提高了。它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其中高级别的进发为胃癌的概率为60~85%。

其实,更积极的做法是,对于胃癌高风险人群要定期筛查,其中主要的措施就是胃镜。一般建议胃癌高风险人群在40以后考虑胃镜筛查,之后根据初次胃镜检查的结果来决定进一步的复查。什么是高危人群?就胃癌来说,胃癌高危人群是: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Hp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养护胃呢?

1、定期做胃镜检查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现在已经出现了无痛胃镜,可以在没有任何感觉中就做完胃镜。如果您的胃不舒服,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胃有个直观的了解。

2、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饮食应细嚼慢咽,少吃粗糙及腌制食品。忌暴饮暴食和吃辛辣霉变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的食物;

3、戒烟戒酒、作息规律

长期吸烟、饮酒的危害说了这么多年了,想必大家已经都知晓,因此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既然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必然要做出一点其他方面的牺牲。

4、保持心情愉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