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日本集中营魔窟中被营救的神父们,太平洋战争时期,劫后余生的他们曾饱受磨难

丛林日本集中营魔窟中被营救的神父们,太平洋战争时期,劫后余生的他们曾饱受磨难
太平洋上的岛屿星罗棋布,这些岛屿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被逐一发现,很多被发现的岛屿上住满了原始土著。在传教士到来之前,有很大一部分当地土著人还还处于原始状态,他们最喜欢的事就是在自己人之间进行血腥的格斗和割取敌人的头颅作为战利品。

1945年9月16日,已从纳玛阞集中营撤出的Stherhag神父。他是集中营里最年长的神父,已在该地传教长达36年。

经过西方传教士不懈努力,原始部落冲突的野蛮行为到19世纪中叶就逐渐消失了,人口中也要很大一部分成为了基督徒。珍珠港事件发生时,太平洋许多岛上都有天主教、新教传教士在这里传教。
1945年9月14日,纳玛阞集中营的一群营民,正在等待红十字会的救援人员到来。他们大部分都是德籍神父或是爱尔兰籍的神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1月下旬攻占了新不列颠岛首府亚包,除了少数人最终逃出之外,1000多名守军被俘。与此同时,还有另外的三百多名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士的白人侨民(包括一欧亚些混血后代)也一齐遭到拘押,这其中主要包括了西方各国在此间的传教士。
1945年9月16日,纳玛阞集中营。这是各个国籍的传教士,聚集在一起,欢迎运送救援物资抵达营地的澳军第11师和澳洲红十字会的救援分队人员。
这些传教士有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以及基督教新教的牧师等等,其国籍包括澳大利亚、美国、荷兰、德国、奥地利、瑞典、爱尔兰、波兰、法国、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
1945年9月16日,容纳300人的纳玛阞集中营房舍。
1942年10月,日军将这300名左右的白人,也包括部分家庭及由45名当地修女组成的天主教无沾圣母献主会的土著修女,全部集中到旺衲白人侨民集中营关押。
1945年9月16日,纳玛阞集中营。这是各国籍传教士在等待运送救援物资抵达营地的澳军和澳洲红十字会的救援分队人员后,聚集在一起合影。
后该地因盟军空袭,住处被毁,遂再迁入位于距科科坡(Kokopo)不太远的纳玛阞河谷,他们自己在密林里搭建房屋,这里就成为后来的亚包白人侨民集中营。
1945年9月14日,纳玛阞集中营的营民合唱团,正在为欢迎澳军第11师师长伊德(K W Eather)少将及澳军和澳洲红十字会的救援分队人员,献唱《吟游男孩》(Minstrel Boy),由奥地利籍神父兼作曲家Reischl指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太平洋战争以盟军全面胜利告终。9月10日,澳军第11师在扫清了亚包港外海中密布的水雷之后,才登陆战时由10万日本陆海军严密防守的亚包,接受日军投降并恢复秩序。而解救盟军战俘及白人侨民,也是该师的重要使命。

1945年9月16日,Toboi码头。抵达该码头的从纳玛阞集中营撤出的修女和神父正在准备上岸。

1945年9月16日,旺衲坡。纳玛阞集中营撤出的修女和神父已登上登陆艇。这些修女和传教士是:澳大利亚籍Michael修女、澳大利亚籍Philomen修女、澳大利亚籍Berenice修女、德国籍弗兰克(Franke)神父。.

1945年9月16日,旺衲坡。纳玛阞集中营撤出的传教士正登上登陆艇,准备接驳到Gloria号摩托运输快艇上去。左侧的那位可能是德国籍Otto Futcher MSC神父。

1945年9月16日,抵达旺衲坡后,A.Hagen神父与J.Dahmen神父坐在一旁休息。

9月10日当天,登陆亚包的澳军第11师就已经探知了纳玛阞河谷白人侨民集中营的地点所在,先行派人通知这些已被日军禁闭三年多的侨民;随后,迅速调集物资,派人于9月14日运送进去;二天之后,再派车将其接运出来,另行安置。

1945年9月16日,Toboi码头。当地土著对抵达该码头的从纳玛阞集中营撤出的修女和神父表示热烈欢迎。
1945年9月19日,纳玛阞集中营教会墓地。附近村庄的土著为墓地制作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
太平洋战争时期,众多天主教传教站被日军占领,神父修女关押在集中营里,直到日军投降。当时很多传教士和修女陆续被日军残杀。

1945年9月18日,杰拉德·皮克尔神父和五位修女(M Brigitta修女、M Aquilina修女、M Arkadia修女、M Gustava修女及M Aggesta修女)乘坐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军舰HMAS Swan号,前往亚包途中。

他们是在1942年1月25日于新爱尔兰的天主教传教站被日军俘虏,关押在Lakuramau集中营里,直到日军投降。当时共有10位传教士被日军俘获,其余人陆续被日军残杀,杰拉德·皮克尔神父是唯一幸存的神父。

(0)

相关推荐